元宵吃湯圓,端午吃粽子,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上的中國節。2月15日,21世紀經濟研究院聯合京東發布《“吃出來的中國年”——生鮮年貨電商消費趨勢報告》,以春節生鮮電商消費為樣本,洞察生鮮電商行業發展趨勢。
用戶年齡更多元,消費更高頻,地域更廣闊的生鮮電商,被認為是電商全用戶競爭的重要切入點,和新的行業增長點。報告指出,隨著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新興中產階級迅速崛起,生鮮市場交易規模連年翻番,到2017年有望超過15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在50%左右。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基于2017年春節期間,京東平臺數以億計的生鮮消費者和生鮮商品消費數據,以節日為突破口,從用戶畫像、生鮮消費地域差異、時段差異、進出口消費、產品評價體系等多個數據維度,總結出生鮮消費四大趨勢。
關鍵詞:
越品質,越健康
數據顯示,網購生鮮用戶對品質的關注度超過價格與味道,生鮮類訂單評價關鍵詞前三為冷鏈保鮮、品質保障和配送給力。不僅是生鮮產品本身,用戶對生活品質和健康飲食結構的追求,也成為生鮮電商發展的關鍵。牛油果、車厘子等高端水果成為春節水果消費新寵,魚蝦、牛肉等高蛋白食材,在春節期間增速超過傳統食材。
越洋氣,越歡迎
春節期間,進口生鮮大受歡迎。來自太平洋東岸的智利車厘子,阿根廷紅蝦,烏拉圭牛腩和來自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牛肉等“洋”品種,走俏全國。總體來看,進口牛肉與進口蝦類銷售額占比超過20%,是最受歡迎的進口生鮮。
越個性,越滿足
生鮮電商的特質,決定了其對個性化、差別化需求的良好適應能力。數據表明,春節期間,女性用戶偏好水果、蔬菜和奶制品,男性則更喜歡海鮮、牛羊肉、魚蝦等“硬菜”。消費者客單價水平與年齡變化呈正比,高齡消費者的客單價最高,且較為偏好滋補和健康類食材,這些需求,都在生鮮電商上獲得了滿足。
越一線,越潮流
報告顯示,一線城市繼續引領生鮮電商消費潮流,而二線城市和一線城市周邊城市將成為生鮮電商下一階段的增長極,以都市圈為代表的區域流動將促進生鮮消費發展。
在廊坊、佛山、無錫、東莞等一線城市周邊地區的生鮮消費增長迅速,消費結構迅速向一線城市靠攏的同時,一線城市的電商消費模式也正在積極向二線以下城市滲透。春節期間,24%的用戶為異地親友購買了生鮮產品,其中以一線城市用戶最為活躍,北京此類訂單占比超過全國30%,一線城市的帶動能力正不斷凸顯。
關于行業發展趨勢,報告總結,生鮮電商將呈現引導購物體驗升級、供應鏈品質保障、構建全產業鏈和營銷創新化、社交化四大趨勢。
其中,品質標準化、冷鏈自有化是生鮮電商的核心競爭力,場景化購物是生鮮消費的核心需求,線上配送+線下體驗將是生鮮電商的發展方向。
具體而言,標準化提高滲透率、規模化攤薄成本、品牌化實現高溢價、多元化解決消費者痛點,將是生鮮電商行業發展的四大突破口。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2016年生鮮電商受資本熱捧,但行業整體滲透率較低,盈利狀況不佳,行業競爭硝煙四起。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將會將會面臨較大洗牌,一批公司競爭力弱的公司難以支撐,少數資本實力雄厚和有較大用戶規模的品質生鮮電商會勝出。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