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盒馬終于盈利了!
2022年的年底,生鮮市場終于傳來好消息:作為行業標兵的盒馬鮮生,宣布全面盈利了!
近日,盒馬CEO侯毅在全員內部信中稱,2022年是盒馬新零售的成熟期,通過運營效率的提升和商品力的建設,盒馬業績保持高速增長,其中主力業態盒馬鮮生實現盈利。
盒馬鮮生盈利,也將成為整個盒馬商業生態的分水嶺。正如侯毅所說的:“盒馬作為一個新零售業態完成了第一階段的目標”。
能做到這一點有多么不容易?
我們知道,盒馬是由京東舊將侯毅在2015年創辦的。這一年,阿里在杭州云棲大會上正式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并且斷言:純電商的時代將很快結束,未來的零售業是線上與線下零售的深度融合。
第一家盒馬鮮生門店出現后,很快就以品質、物流、無現金支付等全新體驗,成為新零售的一個標桿。
只是,新零售需要的不只是概念,還需要脫胎動骨。而打造新零售的,則是源源不斷的巨大投入。
2018年Q2,盒馬第一次現身阿里財報,細心的人發現,盒馬鮮生的成本原來這么高;到了2018年Q3,盒馬鮮生的成本持續翻番,整個阿里的零售板塊也受到拖累,利潤率出現明顯下滑。
盒馬鮮生的成本有多高?此前侯毅曾透露過,盒馬鮮生單店開店成本在幾千萬元不等;加上生鮮產品本身對運輸和冷藏的要求高,沒有一個強大的供應鏈,根本就運轉不開。
而參考京東的案例,為了籌錢做供應鏈,侯毅的老東家劉強東曾一夜之間急白了頭發;而因為做供應鏈投的錢太多,整個京東集團也曾經十幾年都沒有盈利。‘
但是侯毅還是堅信,著眼于未來,大手筆投入換市場的策略并沒有什么問題,盒馬的虧損只是短期的,“一兩年內會逐步走向健康”。
那幾年,作為阿里的未來戰略之一,盒馬得到了集團的堅定支持;但是,在盒馬鮮生的連年虧損之下,不光是外界,阿里內部對盒馬鮮生的質疑也越來越大。
在這種情況下,2021年底,在整個阿里集團推出 “經營責任制”的背景下,多年來一直靠著輸血活著的盒馬鮮生,也成為一家獨立發展的公司,不得不自負盈虧了。
于是我們看到,2022年一開始,侯毅就提出了本年度的發展目標:從現在的單店盈利,提升為全面盈利。
他做到了!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盒馬鮮生的全面盈利,前后總共花了7年的時間!
盒馬鮮生這些年都經歷了些什么?
做鮮生賺錢的機會太低,這是行業共識。有一項統計稱,只有1%的生鮮企業能實現盈利,剩下99%的,都是這個行業的炮灰。
所以,就算有阿里巴巴強大的資金、流量、數字技術支持,盒馬鮮生走過的這7年,仍然非常艱難,并且出現幾個明顯的分野。
新零售探索期:2016年至2018年。
實際上早在2016年,盒馬鮮生已經在秘密籌備中了。到了2017年,馬云親自為盒馬鮮生站臺,盒馬鮮生一時之間成為最炙手可熱的“網紅”,“新零售”概念也迅速出圈。在盒馬鮮生的示范作用下,包括蘇寧、京東、步步高在內的多個企業亦步亦趨,加碼新零售,一時之間,新零售成為未來零售產業最正確的方向。也正是在這段時期,盒馬鮮生完成了線下線下統一數字化,全國的門店數量達到200家,現在看來,這也是盒馬鮮生的高光時刻。
新零售打磨期:2019-2021年。
但潮流總會過去,2019年之后,依托明星效應和流量優勢的盒馬也開始走入窘境。
一方面,前期門店擴張太快,不僅帶來持續的資金壓力,維系盒馬聲譽的高品質商品也出現了滑坡。在全國的一些門店,不時傳出的食品安全問題更是讓盒馬鮮生的口碑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重重壓力下,到了2019年的年中,之前只有擴張開店單方面任務的盒馬鮮生,破天荒的關店了,由此釋放出的信號非常強烈:盒馬已經從阿里的“寵兒”變成了燙手的“山芋”,侯毅必須想辦法擺脫這種不利的局面。
作為盒馬鮮生的創始人,侯毅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嘗試更多的新業態來證明盒馬鮮生的可能性。
于是我們看到,這些年以來,盒馬先后嘗試了盒馬X會員店、盒馬鄰里、盒馬小站、盒馬菜市、盒小馬、盒馬MINI等十多種零售模式,“幾乎將所有零售業態試了個遍”。
盒馬鮮生為什么要進行這么多的探索?用侯毅自己的話說,對盒馬而言,數字化、30分鐘送達只是工具,盒馬做了這么多,其實都是在研究和探索新零售的核心競爭力:商品力和高效的運營體系。
新零售的成熟期:2022年。
2022年,在經過了前期的摸索和探索后,在去粗取精的基礎上,盒馬的運營效率有了明顯的提升,“形成了以自有品牌體系和全球化直采體系的盒馬商品力”。
所以,從趨勢發展來看,全面盈利對于盒馬而言,只是第一步。
對整個生鮮行業帶來哪些啟示
盒馬官網顯示,目前盒馬在全國共有345家門店,其中2019年以來,門店的增長數量為145家,在發展速度上是落后于第一個時期的。
2019年以來,盒馬的地位也幾經沉浮:從獨立事業板塊降至事業群子業務板塊,兩年后又升級為獨立事業群,并且于2022年實現全面盈利。從整體來看,盒馬還是走在一條上升的路上。
其實,盒馬這些年的經歷,也是生鮮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事實上不光是盒馬,市場上其他的生鮮玩家,比如說,主打前置倉模式的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專注于社區團購模式的美團優選等,都面臨著積重難返、難以盈利的難點。
這時候,盒馬的全面盈利,也有了更多的積極意義。
首先,開源節流、降低成本必須作為生鮮行業的標配。
說到互聯網的新業態,之前慣用的打法是以燒錢換市場,沒有拿不下的市場,只有燒不完的錢。生鮮行業也是這樣,燒起錢來更是厲害:要知道,生鮮交易要完成履約,最少包括了外包騎手、工人、倉儲、前置倉等硬性成本,每一個環節成本控制不到位,都會帶來越來越大的消耗。結果我們也看到了,一些生鮮企業都是還沒等到對手動手,自己就因為燒錢燒到內虛而先行倒下了;而反觀盒馬,這些年,盒馬主動關閉了一些地方業績不好的門店,目的也只有一個:降本增效。
其次,能帶來流量的新業態才是最好的業態。
最近一兩年,為了提高線下門店的坪效,盒馬非常注意通過引流開發線下空間的價值。比如說,盒馬夜肆門店活動,就是根據消費者在特定時節的消費習慣,通過活動優惠的方式實現盒馬店內自有品牌和活動的連接。看上去,盒馬是在迎合消費者,背后拼的則是供應鏈能力,拼的是小龍蝦和啤酒的商品力,也有利于進一步提升線下門店的坪效。
還有,做一家面向未來的企業。
作為一家有著互聯網基因的企業,盒馬的全面互聯網化并不讓人奇怪。按計劃,盒馬App會更加互聯網化。比如說,開通洗衣、修理、保潔等功能,帶來全網銷售等業務。
盒馬的不退反進,看上去有些冒進,實際上走的還是一條早就規劃好的既定路線。
此前,盒馬將自己新愿景定為:十年時間服務10億消費者、全國10000億的銷售、建立1000個盒馬村。
而全面盈利的2023年正是盒馬十年目標的元年;十年后,盒馬會長成什么樣子,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