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東莞市常平鎮在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都取得長足的進步。全鎮以建設鐵路樞紐城市為龍頭,帶動社會和經濟的全面發展,并逐步把鐵路樞紐的建設由間接的社會效益轉化為直接的經濟效益。東莞市委在《關于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把常平和虎門兩大交通樞紐定為支點城市,并指出:“以東莞站鐵路樞紐為依托,以電腦配件及周邊設備為重點,發展商貿、倉運、房地產及電子產品制造中心”是常平未來發展的定位。
交通樞紐:打造物流、商貿重鎮
常平鎮位于東莞市東部地區,西接廣州,南鄰深圳、香港,北通京滬,東達粵東沿海,全鎮面積10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萬多人,外來人口30多萬。常平鎮是我國南方新興的鐵路交通樞紐,是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廣深鐵路的交匯處。在當今中國鐵路交通網中,該鎮是全國唯一設有兩個大型客運站和鐵路客貨運口岸的鎮。
據《中國京九發展年鑒(1998)》,由國家統計局、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核定,常平鎮在京九沿線縣及縣級市中,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財政收入、人均儲蓄等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名列榜首,因而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譽為“京九第一鎮”。
作為“京九第一鎮”,常平鎮擁有火車站、鐵路口岸,區位優勢明顯,物流和服務業的發展優勢非常明顯。常平鎮委書記陳桂明表示:“未來,我們要做大物流經濟,做好口岸文章。把常平打造成東莞東部物流名鎮、商貿重鎮?!?/P>
陳桂明介紹,未來將加快常平物流園建設,全力推動美吉特項目、世通快件中心保稅物流項目、京九塑膠城項目、華南糧食加工批發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繼續引進國內外大型物流企業進園,大力引進物聯網技術和第三方物流企業。
產業定位:堅持發展先進制造業
陳桂明表示,常平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常平將優先發展光電產業、數字化機械制造、精密模具制造,重點發展高端消費電子產業,改造提升紡織服裝、塑料制品、玩具等傳統產業。據了解,該鎮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中出臺了“1+8”產業扶持發展政策,設立5000萬元專項基金,全年撥出1800多萬元推動企業科技創新、轉型升級;汽車貿易城建設有序推進,鎮中心商業集聚區、東莞火車南站商務中心、特色商業街區等商圈加快規劃。
該鎮還創新性設立鎮招商辦、民營工業協會和外商投資協會,建立鎮重點企業季度協調工作機制,強化引優扶強、內引外聯力度,去年全年引進外資合同金額和增資合同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60%、34%,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1.26%,私營及個體企業稅收首次突破10億元大關,協助一批企業解決了近200個問題。
美譽常平
常平人民秉承“敢為天下先”精神,開創了眾多廣東乃至全國的先河。1979年,開辦了全國最早之一的“三來一補”企業——常平毛織一廠;1986年建成了全國第一家鎮級體育館并分別承辦了全國六運會、全國九運會的比賽項目。近年來先后榮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名鎮”、“中國最佳物流名鎮”、“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示范區”、“中華餐飲名鎮”、廣東省文明鎮、廣東省衛生鎮、廣東省教育強鎮和“廣東省餐飲特色鎮”等十多項省部級先進榮譽。2011年常平又獲得“國家衛生鎮”、“全國文明鎮”等重量級榮譽。
數據常平
2011年,該鎮生產總值182.3億元,同比增長9.01%;鎮本級可支配財政收入10.58億元,增長11.8%;稅收實現4年來首次雙位數增長,總額達到23.17億元,增長18.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5億元,增長17.38%;實際利用外資1.16億美元,增長82.52%;社會各項存款余額265億元,增長12.17%,多項經濟指標增速高于東莞全市平均水平。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