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生物信息、移動設備、語音搜索、遙感測繪美軍的一份公開報告表明,美軍正在推動大數據與云技術的融合發展。報告中顯示的大數據信息源包括地理信息、語音搜索、生物信息、運動軌跡、移動設備、集成電路等眾多領域。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里,“大數據”在央視新聞聯播里著實“炫”了一把,數據觀察員用數據描述了中國老百姓的流動方向、時尚變化、消費傾向等各種趨勢和特點。透過大數據,人們獲得了一種解讀春節的全新視角。
大數據(Big Data)是繼云計算、物聯網之后信息技術領域的又一次顛覆性變革。雖然大數據已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名詞,但人們對大數據的認識卻是眾說紛紜,尤其是對大數據在軍事領域可能引發的變革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看不懂、跟不上”的現象,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與思考。
大數據的前世今生——從科學“預言”中走來
大數據的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1980年,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作出預言,“如果說IBM的主機拉開了信息化革命的大幕,那么大數據則是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可以想見,在那個歲月,還沒有多少人能明白大數據的具體含義,更沒有多少人能“遠眺”大數據在30年后從書中跳入現實世界。
回顧近些年的技術發展,從數據存儲介質容量的變化可以很直觀地看到數據規模的變化。就在幾年前,幾百兆的移動存儲設備還是主流。而現在,GB、TB級別的移動存儲設備已成為個人普通設備,企業級應用則到了PB、EB級別。傳統數據產生的來源比較集中,現在,依照摩爾定律和吉爾德定律,數據以大約12個月翻一番的“爆炸”速度急速增長。傳統數據格式多是文本為主的結構化數據。而現在,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越來越多,包括網絡日志、地理位置、圖片、音頻、視頻等。傳統數據間的關系大多數為已知的,而現在,數據間很少有已知的關系。
大數據有多“大”?比較公認的解釋認為,大數據是指那些已經超出了傳統數據的尺度,一般的技術與工具難以獲取、存儲、管理和分析。這里,超出傳統數據尺度的海量數據,也即“大”,并不需要給出普遍適用的定義。如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就認為,我們不需要給大數據之“大”定出一個具體“尺寸”,因為隨著技術進步,這個尺寸本身還在不斷增大。對于不同的領域而言,“大”的定義也是不同的。大數據具有規模性(Volume)、多樣性(Variety)、實時性(Velocity)、價值性(Value)的“4V”特征,被視為“未來的新石油”。通過大數據的交換、整合、分析,新的知識、新的規律將被發現,新的意義、新的價值將被產生。人們期盼大數據催生“大知識”“大科學”,引導“大轉變”“大創造”,帶來“大利潤”“大發展”。
站在“大數據”的起跑線——把握機遇推動變革
“勝利向那些能預見戰爭特性變化的人微笑,而不是向那些等待變化發生后才去適應的人微笑。”面對大數據,世界強國軍隊已相應做出了戰略層面的研究和布局。在2013年“大數據元年”之后,面對新的挑戰,我們應抓緊形成共識、聚攏力量,從大數據這條新的起跑線,主動深化軍事領域變革,加快推進軍隊信息化建設。
其一,從觀念上提升對大數據的認識。大數據之于信息時代,就像人口土地之于農業時代、鋼鐵石油之于工業時代一樣,是支撐國家安全和軍隊建設的戰略資源。對大數據的有效使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國家層面的戰略決策能力,幫助改變國家安全態勢,提高國家綜合實力。
其二,加強大數據建設的宏觀部署和統籌發展。大數據研究和應用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從國情軍情出發,重點圍繞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急需,加強軍地統籌和發展融合,明確軍地職責分工,推進大數據的共建共享共用。建立軍地大數據建設與應用協作機制,出臺激勵政策,采取靈活辦法,調動科研單位和產業界的積極性。加快培養大數據研發人才隊伍,特別是具有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領軍人才,引領軍隊大數據建設科學發展。要摸清軍隊各領域、各軍兵種的信息化建設“家底”,避免在大數據建設上“撒胡椒面”。
其三,以點帶面,以大數據建設提升軍隊的信息化建設水平。我軍的信息化水平發展參差不齊,有些方面或有些單位還處于較低的發展階段。應利用大數據的研究和建設契機,牽引、拉動我軍信息化建設向更高層次發展。圍繞提高決策速度、反應速度和聯合作戰能力,依托現代指揮信息系統,進一步統一全軍各類信息化建設中的數據標準。抓好末端的單兵及單件武器裝備的數據采集、存儲設備設計,為海量數據的挖掘和整合奠定基礎。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