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對于地震烈度的描述并不完全一樣,比如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均采用12級烈度,日本卻采用8級烈度,這是需要注意的。中國在1980年頒布了12級地震烈度表,如下所示:
⊙ 地震加速度
很顯然,用地震烈度來判斷地震影響大小是比較粗略的,也是不準確的。一般認為地震引起的破壞是地震慣性的力量造成的,而這種力量又決定于地面加速度。這樣就給烈度的每一等級附加上地面加速度峰值。結果表明,烈度每增加一度,加速度大約增加一倍。后來加入烈度表的物理量還有地面速度峰值。中國現行的烈度表已經加入了加速度和速度兩項物理量數據,這樣,在計算中就有據可查。
關于《抗震規范中》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與《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值的區別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指的是建設部1992年頒發的建標[1992]419號《關于統一抗震設計規范地面運動加速度設計取值的通知》規定的加速度值。
北京伍強科技有限公司總裁
研究生畢業后于北京起重運輸機械研究院工作多年,歷任計算機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物流工程部副主任,市場二處處長,副總工程師等職務。1999年獲教授級高工職稱,2002年受聘北京交通大學客座教授,2013年兼任北京物資學院人生導師。現任北京伍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擔任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理事,中國物流標準化委員會管理與技術分會副主任,中國重機協會物流與倉儲裝備分會副理事長等社會職務。
主要研究方向: 起重運輸機械、物流機械產品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和有限元分析;2 物流中心與配送中心總體規劃;3 物流中心關鍵設備計算機優化;4 物流中心庫存管理系統(WMS)和控制系統(WCS)研究開發;5 物流中心動態仿真系統研究。
主要榮譽和著作論文: 獲原機械工業部優秀青年論文特等獎一次;2 獲原機械工業部科技成果一等獎一次,二等獎兩次;3 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次。4 發表各類科技論文60多篇,參與編寫科技圖書3本(部)。5 在1991年提出“二次懲罰法”優化設計理論,并成功應用于離散型優化系統6 在2005年 提出建設“合適的”物流系統理論。7 在2008年提出評價物流系統先進性的12項指標。8 獲2013年度中國物流技術年度人物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