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新世代”概念車,專門針對中國路況優化的智能座艙支持方言交互和本地生活服務接入;不止一家跨國汽車公司高管在車展發布會上大秀中文,以證明其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
“外資車企+中國科技” 的深度協同成為亮點,國外品牌豪華車型BBA,在智能生態上牽手華為、阿里等公司。
在上海車展亮相的全新旗艦車型猛士M817,搭載華為ADS4.0智駕、鴻蒙座艙、乾崑車云等;奔馳CLA純電版在保持三叉星徽設計語言的同時,采用8155芯片與華為座艙系統的“混血”方案。
華為ADS 3.0系統首次亮相,支持無高精地圖全域通行,與BBA合作成果集中展示,成為車展最大焦點,奔馳、奧迪與華為深度合作,推出基于HarmonyOS NEXT的數字化服務,Momenta為奔馳提供L3級自動駕駛方案。
今年爆火的DeepSeek成為車展一大技術關鍵詞,深化DeepSeek等AI大模型應用的不僅有吉利、東風等十幾家車企,也有國外品牌寶馬。
上海車展是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在中國品牌車展臺和發布會上,可以輕易發覺參會的海外面孔多了,不僅是西裝革履的白人,還有亞非拉的新朋友,更有穿白袍的中東富豪,雖然那里不算太平,但中國自主品牌在那里的銷勢看好,據說,比亞迪的豪華版車型是中東人的首選。
每一家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展臺上,都會有不同膚色和口音的外籍參展商仔細研究車型的與眾不同之處,展臺間還時常可以聽到德語、法語、英語、西班牙語等多種不同語言的對話交流,有些展臺,甚至一度出現了接待海外客戶人手不足的問題。
而在這些外國朋友中,有大部分是國外品牌汽車制造商的工程師們,他們帶著學習的態度,觀看著每一臺中國車的細節,一些沒有參展的企業,也安排了工程師到上海車展上觀摩,現代集團就安排了千余名工程師參加上海車展。
各國車企的高管也在觀摩的人群中,據說,奧迪和寶馬的高管喜歡去小鵬和蔚來的展位;大眾、保時捷、法拉利和賓利的高管則競相圍觀比亞迪仰望U8。
過去很難看到有如此多的海外汽車公司高管,今天他們虛心地走到中國自主品牌展臺前,主動與中國車企高管進行溝通,了解中國車企在電池開發、軟件性能等領域的先進之處。這意味著,中國自主品牌的品牌地位和技術實力與國外車企愈發平等,高層交流更加廣泛。
本次車展,中國車企的掌門人,和往屆相比,則顯得比較低調,沒有了去年北京車展車企高層在人群簇擁之下“相互捧場”的畫面,多了低調走訪,這是行業告別浮躁的必然選擇。但也是亮點頻出,彰顯了中國風格的營銷策略。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雷軍沒出現在車展現場,但并沒有缺席互聯網上。車展舉行當日,雷軍發文稱:“謝謝大家到訪小米展臺,現場領到禮物的朋友在留言區貼張圖。小米車展上,每天送5000頂棒球帽,不少網友與雷軍進行了互動,但小米汽車畢竟低調了許多,展臺原本設置在展館一層,臨時將改到了二層,但現場人氣不減,一度需要通過圍欄排隊才能到展臺前。
2025年的上海車展,讓我們看到,一度被流量裹挾的汽車行業,正逐步回歸以產品和用戶為核心的行業本質,而消費趨于理性后,消費者的熱情不再依賴于車企大佬在車展上的高調表現或聲勢浩大的發布會。
我國車企的營銷風格也逐步成熟了,不再是開展當天推出品牌新車,開幕前的三周,已有數十款車型提前上市,包括問界M8,阿維塔06、小鵬X9、比亞迪漢L/唐L等,有意與上海車展錯峰出牌,在相對空白的流量窗口中獨享用戶注意力。
上海國際車展已成為中國本土品牌與跨國車企同臺競技的核心舞臺,而在這競技中,中國風成為主旋律,眾多的中國自主品牌,使人們看到了不同企業理念的競爭;風格顯著的沖突、對抗;對趨勢、技術、審美的解讀和選擇。而中國車企在車展上推出的多款新車,有望成為未來一年行業新的風向標,正在改寫細分市場競爭規則。
中國本土品牌也在進行殘酷的淘汰賽,從展臺規模來看,中國汽車工業的集中度提升了,奇瑞集團亮相53輛車,比亞迪的占據8.1H館接近一半的展位,而原來各種新勢力的小品牌,合創、哪吒、高合、極越等不見了蹤影。
上海,這座東方明珠,用40年的時間證明,一個世界級的汽車產業集群必將在這里崛起,一個全球級的車展在這里輝映,而中國風是其重要底色。
二、技術,中國夢
有不少參加過多次上海國際車展的業內人士總結:2021年的上海車展是百家爭鳴,2023年車展強調落地與產能,如發布各種架構、壓鑄技術,那么,2025年車展則進入到一個技術競爭時代,不僅是產品的秀場,更是技術、生態與戰略的角力場。
首發新品將進一步展示中國汽車產業在低碳化、智能化發展中取得的科技創新成果,展現前沿技術與智能汽車的深度融合,這是一場汽車科技的盛宴,展臺之前,鎂光燈下暗流涌動的技術博弈,勾勒出全球汽車產業變革的中國力量,而整體氛圍更傾向于嚴肅的技術化的表達。
其實,早在2023年上海車展上,國產新能源車豪華品牌就成為絕對主角,而2025年的上海車展,聚光燈下的國產新能源車,堆技術、比智能、拼性價比,彰顯永無止境的創新能力。
比亞迪第五代DM混動技術、蔚來900V高壓架構、吉利浩瀚智駕系統等等,標志著中國自主品牌技術突破正在構建新的競爭護城河。
而在蔚來展臺,大型純電行政轎車ET9,隨著小提琴家現場演奏的樂曲翩翩起舞,這不是炫舞,而是炫技,其背后則是線控智能底盤創新技術將如何賦能實際駕駛場景的思考,是快速精準地控制每個車輪,在路上碰到窨井蓋或者減速帶,有能力把車輪往下壓或者往上提,乘坐會更舒適。
小鵬汽車推出了全球首款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比亞迪搭載智能懸浮車身控制系統等眾多前沿技術的U8L首發亮相,奇瑞的三體式復合翼飛行汽車,長安汽車的機器狗“來福“,奇瑞人形機器人“墨茵”,則標志著中國汽車技術創新的獨辟蹊徑。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品牌的“技術平權”,沃爾沃XC90入門版直降16萬至47.9萬元,卻在車身剛性上實現28噸抗壓能力,證明安全與成本并非零和博弈。
本屆車展聚焦新能源與智能科技前沿,這正是中國汽車產業的強項,正如一位在小鵬汽車展臺的德國經銷商向界面新聞表示,中國汽車產品的科技化呈現出與傳統德國廠商完全不同的特質,具有充分的中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