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必須保證企業家對企業的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給予企業家法律上的選擇自由,即建立企業家與后來資本間的協商機制,給予企業家選擇權。
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企業家和資本都是企業不斷做強做大的關鍵要素,是打造基業長青企業的兩個重要抓手,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兩條腿。在大多數情況下,兩者能夠相互配合,共同促進企業發展。但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繁榮,資本自由原則的不斷發展,資本對企業家的侵犯事件屢屢發生,如萬科的董事會之危、格力的董事會之變、南玻的高管集體出走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資本的“入侵”行為完全符合當前的法律法規,正是因為其合法性,使得企業家束手無策。毫無疑問,這種局面的出現,是制度設計出了問題,企業的持續發展受到挑戰。企業尤其是優秀企業所承載的社會責任,使得我們必須為優秀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對此必須進行制度的校正。如何校正?得從事情的本質層面解決。
人是內因,資本是外因
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遵循這一原理。
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因是人的因素。企業的建立,離不開企業家。一個企業占用資本的多少,產生的是企業規模的差異;企業中人尤其是企業家的差異,產生的則是企業存亡的差異。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企業家就沒有企業的產生。
從企業的發展壯大來看,也離不開企業家。企業從產生到成長、發展,要經歷多次的磨難,企業家的基石作用至關重要。德魯克說:“真正偉大的企業都是沒有什么‘驚喜’,而是一路踏實、堅定地走下去。一個企業能夠走多遠,掌舵人的遠見與胸懷很重要。”此外,企業文化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企業家無疑是企業文化最關鍵的塑造者、發展者和維護者。如施振榮先生是位殷實忠厚的善良人,宏基集團的主要干部也是如此腳踏實地的人。
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外因是資本因素。如果把企業家比作企業的“心臟”,那么資本就是企業的“血液”。資本不足,輕則影響企業的發展速度與規模,重則影響企業的存續。資本的重要性不可置疑。同時應看到,市場中不乏資本規模不大但精而強的企業,這些企業的共同點就是企業家對于有限資本的高效利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資本只是個工具,工具效用的發揮關鍵還得靠人。
因此,企業靠企業家可不斷做強,企業借助資本可不斷做大。兩者共同作用可將企業做得基業長青。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在公司治理的制度設計層面,應該是兼顧企業發展的內外因因素,甚至需要向內因傾斜。
舉牌破壞內、外因統一
資本舉牌,體現的是一種資本的自由流動,是對資本對于企業發展重要性的肯定,這本是一件好事,理應受到保護。目前的規則設計正是基于維護資本市場的自由度,維護資本投出后的安全和收益,維護已比較成熟的委托代理機制。
但是,“異化”、“魔化”或者“動機不純”的舉牌,不但沒有保護的必要,而且必須予以限制。這種舉牌,都伴隨著資本劍指企業的企業家、管理層,近年來資本市場發生的險資舉牌萬科、格力、南玻等行業中的優秀企業皆如此。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面對舉牌,曾為這些公司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付出了大量心血的企業家,顯得無能為力而束手就擒。顯而易見,這種舉牌,是資本傷及了企業家,破壞了企業發展的內、外因統一的關系原理。
過去,沒有資本市場,有企業家能力的人只能靠自己慢慢積累財富,自己當老板才能當企業家。現在,有了資本市場,沒錢也可以當企業家,只要其他有錢人認你,放心把錢交給你去經營。但如果說把錢交給你打理,股東就從此失去了最終控制權,對企業家的行為沒法約束,那就不會有人放心把錢交給那些“沒錢但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打理,資本和知本的分工合作機制就會被破壞。這對資本和知本是雙輸。這種觀點不無道理。若能在此過程中,兼顧資本和知本的各自價值,符合企業持續發展的內、外因關系原理。但問題是,市場上出現的資本舉牌,是伴隨著對管理層、董事會的徹底否定,這種否定會直接觸及企業文化的延續性,會直接觸及企業家精神,徹底否定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因,嚴重的后果就是影響企業的持續發展。這種推論,相信會在目前出現的萬科等企業被舉牌后的后續發展中得到印證。
確定企業家保護的合理標準
企業家和資本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以及企業家的易受傷害的現實,使得我們必須思考目前制度設計的合理性和完善性。時至2017年4月,分析目前的制度設計,在保護企業家方面是缺失的,從而直接導致資本入侵時的束手無策,從而放大了資本擴張的本性。對于被資本的野蠻入侵破壞了的“內、外因關系”,必須得到糾正。因此,嚴格遵循內、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是確定校正方向的根本。基于這個根本,我們認為保護企業家的合理標準,應具備以下特征:
從企業家的角度來看,該類企業家應該持有企業股權,對于其創造的企業沒有放棄所有權。只有在同為所有者的企業家和后來資本間,談企業家與資本的關系,才不至于出現對后來資本的過分限制。
當資本“敲門”時,須賦予企業家法律上的資本選擇自由,構建“資本與企業家的雙向選擇機制”。從時間邏輯上來看,企業家進入企業在前,資本進駐企業在后。對于企業何時需要資本、需要什么樣的資本,只有企業家心中有數。后來資本在企業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入侵”,若是直接觸及企業的正常經營,勢必給企業造成負擔。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必須保證企業家對企業的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給予企業家法律上的選擇自由,即建立企業家與后來資本間的協商機制,給予企業家選擇權。做法,可以是設定后來資本進入實體公司的預警機制,當后來資本持有實體公司的股份后,需要調整管理層時,必須與當前的企業家協商,由企業家決定是否接受調整,若企業家認為管理層調整有損企業持續發展的,后來資本可以選擇放棄持股。這種機制的設立,可以實現企業家與資本的雙向選擇,有利于保持資本市場的活躍性、純潔性,也有利于保證企業發展的健康性。
當后來資本“進門”后,可考慮賦予企業家優先的決策權,從而保證企業家對企業的控制權。可考慮引入目前國際市場已嘗試適用的“雙層股權機制”,即給予企業家股東高投票權的股份。這種機制可以減少股份的變動對目標公司的影響,有利于公司的長期發展,有利于防止惡意收購。換言之,這種穩定的管理結構有利于公司經營戰略的一貫執行,立足于長遠發展而不至于出現短視的行為;這種穩定的管理結構還能向資本市場釋放積極的信號,暗示公司的各項經營處于正軌,這有利于公司良好形象的樹立和股價的穩定。
總之,資本市場的發展,客觀上實實在在推進了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其杠桿效應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但近年來的資本入侵事件,給公司治理敲響了警鐘,資本的杠桿似乎撬錯了方向。因此,我們的制度設計,必須從本質上解決問題,肯定企業家在企業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才是改革的方向。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