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零售”概念的多種描述中,“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以數字化為核心驅動力”是其最重要的兩個特征。
在零售業態的革新、線上線下結合的背后,是消費及零售行業商業模式的再造、物流與供應鏈運營的革命,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以消費者為中心和數據驅動兩個核心理念。
(新零售維度與特征)
數字化是新零售的核心驅動力,重塑產業生態鏈,最終從B2C轉型為C2M。
在這一過程中,傳統的由內至外的供應鏈順序將被顛覆,企業的研發、生產、營銷、物流等活動都將以客戶數據作為驅動力和決策依據,要求企業對全價值鏈進行數字化的改造,包括對大數據、新技術、新平臺、新金融和新制造等的全面升級,將重塑供應鏈各環節,具備創新能力企業將占領先機。
新零售探索聚焦到供應鏈物流
在推進新零售發展的過程中,供應鏈物流作為聯系線上線下的重要紐帶,將促使電商與線下實體商業由原先的相互獨立甚至沖突,走向混合、融合,推動強化客戶體驗以及效率提升為主的新零售模式。
(各類企業在新零售中的探索)
目前,線上企業、線下傳統零售企業以及跨界企業的巨頭都在積極嘗試探索新零售。圍繞著新零售業務模式,各企業正在積極構建全新的端到端物流模式,提高效率。
以生鮮超市為例:
在貨源上采取貨源地直采和海外直采為主,保證其食材質量;銷售模式采取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的多功能門店模式(OAO模式),門店集展示、銷售、倉儲、分揀、配送為一體,提高坪效、提升線下消費者體驗、加快分揀速度;
支付端采用線下掃碼,線上APP購物的模式,高效收集客戶數據;末端配送采取自建配送團隊與第三方物流結合的方式,保證5公里范圍內訂單的30分鐘送達。
然而,新供應鏈物流的建設并非一蹴而就,從計劃、網絡、倉儲到配送等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新供應鏈物流面臨的挑戰)
例如,物流計劃需要對社區、個人客戶有更精準的感知;在網絡布局層面,需要兼顧零售和倉儲配送,并滿足高頻次、緊急、低規模效應的訂單需求;同時,末端倉儲還面臨著極高的租金成本;最后,末端配送的波動性大、服務水平難以控制。
企業端、消費者端對新供應鏈物流的建設也有著各自的需求:
重塑物流要以消費者為中心
新零售對消費品、消費行為、消費場所進行了重新的定義和塑造,在這種新的趨勢下,消費端對包括物流在內的整體消費體驗有了更多元、更具象化的升級需求,包括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消費模式、品質更好的消費商品、體驗更佳的消費過程、更高的性價比以及更快的物流。
(消費者對新零售的需求)
具體到物流領域,一方面物流企業需要基于對客戶理解設計物流服務(例如對送貨時間的選擇)及配送方式(上門、快遞柜、自提等),提升客戶體驗;另一方面,需求預測和機動性物流能力成為重要議題,如果能基于對客戶需求的理解和預測,提前預備庫存和配送運力,將極大程度的助推物流提速。
一、生產模式由B2C轉向C2M
區別于傳統生產模式和純電商模式,新零售時代的C2M,從客戶需求出發,掌握客戶數據,重塑生產鏈,滿足客戶個性化和定制化需求。
傳統模式的B2C以生產企業為中心,推行大規模、標準化流水線生產,經過研發、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只在終端環節面向用戶,供應鏈缺乏協同,容易導致產能過剩等問題。
電商模式的B2C通過互聯網直達客戶(例如淘寶、京東商城等), 利用規模集中化的平臺節約中間成本,消費者選擇更多樣、更便捷,平臺能夠基于消費者數據反推生產、采購和研發需求,但這種模式的本質仍然是“賣庫存”。
(C2M模式下的供應鏈協同)
而在C2M的模式下,生產者將能夠滿足低至單件起訂的消費者需求,實現最大程度的個性化定制。同時由C2M平臺協調原料商、設計公司、研發機構、工廠各類設備、自動發運機共同操作,最大程度實現自動化。
二、優化供應鏈成本
當前中國的物流成本總體比重較高,物流載具和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此外,碎片化、多樣化和急速送達等服務需求,進一步增加了物流成本。
而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方式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1、借助無人機、末端配送機器人、倉內揀貨機器人、新式掃碼標槍等智能設備,物流企業有望進一步減少人工、降低成本;
2、通過閑置運能和倉儲空間共享、平臺資源共享、社會力量共享、數據共享等手段,將使得各方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高效整合;
3、通過優化物流路徑、改善內部流程等方式,提升運營效率。
三、搶占最后一公里的方式
最后一公里是新零售模式下的重要節點,據觀測,領先實踐者正通過店倉一體化、智能柜、微倉、眾包快遞等方式,解決新零售模式下的最后一公里難題,實現更快速的配送。
1、店倉一體化
店倉一體化是指門店集展示、倉儲、分揀配送為一體,通過引入自動化物流設備、電子標簽和終端配送提高配送效率,滿足客戶現場及線上業務快速體驗。門店貨架即為線上虛擬貨架提升消費者體驗,一般可保證5公里30分鐘急送服務。
2、社區倉/微倉
社區倉/微倉指的是一種倉儲前置的手段。舉例來說,生鮮行業長期存在著損耗嚴重、產品非標準化、冷鏈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以及高頻低價等問題,而物流問題是其中關鍵。布局微倉(前置倉)已經成為生鮮電商行業提高配送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種重要措施。
其他快速配送到宅服務:眾包物流、快遞自提點、智能快遞柜。
走向數字化中有區塊鏈機會?
從企業供應鏈角度來看,新零售是針對傳統多級分銷體系的顛覆式創新。在此過程中,催生了供應鏈物流三個方面的新需求:
1、物流需要更加貼近終端、直面消費者。
2、需要將自身庫存降至最低。
3、需要提高物流響應速度。
(產品流通路徑的衍變與企業的訴求)
一、第三方貿易和供應鏈物流平臺
為應對企業端的物流需求,行業逐漸涌現出新的業務形態,即第三方貿易和供應鏈物流平臺。
依托數據和供應鏈資源,平臺為眾多中小零售店提供貨品物流支持,實現直達消費者和降低庫存目標。通過聚合數百萬門店數據,平臺可以精確了解終端消費者需求,從而指導采購和物流配送,剔除冗余中間商、分銷商環節。
貿易平臺不僅起到自主訂貨、庫存管理和收銀結賬的功能,同時也是財務報表的中立記賬者,同時作為線上業務的營銷工具。
(第三方貿易平臺協助新零售物流)
二、數據驅動
新零售模式下數據驅動的供應鏈模式下,通過全供應鏈庫存數據共享,打通上下游的采購訂單預測、生產訂單預測、銷售和客戶訂單預測,實現需求、庫存、供應的平衡,供應鏈任一環節可以通過上下游訂單和需求數據合理安排庫存,最終的目標是通過加強庫存的透明管理,實現消滅庫存。
針對生產制造環節,打造數字化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能夠大幅度縮減生產周期,提高對消費者響應速度。
(數據驅動的供應鏈中數據流向)
以哈雷戴維森為例,這家提供1200余種客戶定制方案的企業遇到的問題是:老車間定制化生產過程復雜,需花費20多天的時間;由于每輛車都不相同,工人必須不停地調整工作,因為根本無法預知裝配線上下一件產品是什么,這導致效率極低。
對此,哈雷戴維森決定利用數字化的制造系統打造全面縱向整合的新工廠。
具體而言,哈雷戴維森利用高度網絡化及數據驅動的制造工藝自動引導車輛,使工廠對個性化訂單做出靈活響應,并可迅速調整制造設備;采用物聯網的網絡化制造系統,不僅可提供一系列為客戶量身定制的方案以滿足他們獨特的需求,還可縮短生產時間;并且,新工廠允許哈雷戴維森不出工廠便可生產出完全量身定制的車輛,這是前所未有的,并對現有模具制造商帶來重大沖擊,使他們喪失了很大一部分業務。
在實施了數字化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后,哈雷戴維森的運營效率實現了全方位的改進:
1、生產周期下降了數個數量級,客戶定制車輛在新工廠僅需6小時完成,而以前要用21天完成;
2、產能提升了13%,生產一輛摩托車的時間從89秒降低到79秒,摩托車產能從每小時40輛增加到46輛;
3、固定資產生產率提升了57%,工廠布置發生改變,過去分布于41棟建筑內的150萬平方英尺的工廠變為分布于2棟建筑內的65萬平方英尺的工廠(一間用于制造,并留有擴建余量,另一間用作倉庫);
4、人員費用節省了1億美元/年,由1,968名臨時工降低到700-800名臨時工,由285名合同工降低到150名合同工。
物聯網和數字技術的應用,使得傳統的線性供應鏈節點正折疊成為一組動態網絡,從而增加了企業實現差異化戰略的可能性。
通過集成的數字供應鏈,企業可以選擇在差異化因素(如速度或服務)上進行競爭,并在供應鏈的所有傳統節點上應用此差異化。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