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共同發布《2017-2018年中國百貨零售業發展報告》。
報告稱,2017年的中國百貨零售業在經歷了實體零售轉型之痛后,經營困難局面逐步改善,呈現出回穩向好態勢。廣大百貨零售企業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升級為主線,緊緊圍繞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以商品和服務為主要內容,主動適應消費升級需要,主動把握技術進步機遇,形成了拓展全渠道、發展新業態、優化供應鏈等主要轉型創新模式,全行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變革之象,朝著個性化、智能化和生活方式體驗化的方向蓬勃發展。
2017年,商務部重點監測的2700家典型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4.6%,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3個百分點,典型企業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8.0%和7.1%,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加快6.5和11個百分點。
消費持續升級,新消費群體崛起
近年來,零售市場經歷了跌宕起伏的變化,互聯網技術使消費者聚集成擁有海量信息來源及話語權的網絡社群,并逐漸掌握消費市場的主動權,零售業從“賣方市場”進入到“買方市場”時代。消費者在早期經歷了一輪“低價狂歡”之后,逐漸恢復理性,變得越來越成熟。收入增長驅動消費升級,喚醒大眾品質和體驗意識,顧客價格敏感度下降、品質追求上升,同時由于線上購物體驗受限,對線下的沖擊見頂回落。消費形態正在從購買產品轉變為購買服務、購買體驗,提升生活品質及獲得體驗逐步成為消費的核心動力。隨著消費多樣性日趨增大,單一性的市場增長勢頭日漸趨弱。
目前,中國零售市場一個顯著變化在于主力消費階層年輕化,80后、90后、00后,新生代的消費人群正在崛起。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數據顯示,35歲以下年輕人的消費占消費增長的65%。
由于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與互聯網的普及,新生代消費群體普遍擁有超前的國際視野與新的消費理念,追求個性化生活方式,注重優質生活品質,期待豐富的購物體驗,他們將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導力量和最有影響力的消費群體。百貨零售業必須重視新生代消費群體的價值主張,深刻洞悉他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追求,積極迎合他們的需求——移動、社交、體驗、便利、定制的產品和服務,針對他們對于獲客成本、商業運營等方面所帶來的種種影響,進行整個供應鏈的調整變革,迭代升級。
行業轉型初現成效,零售業態分化發展
在供給側改革的推動下,在電商倒逼的壓力下,百貨零售企業憑借自身多年積淀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加快轉型變革,加速業態升級,加大市場深耕,面對消費市場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從頂層設計,區域布局,新老業態融合,商業模式重構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戰略性調整,大力進行門店改造,深度整合供應鏈,全面升級渠道能力,積極布局新零售,在行業回暖背景下出現明顯的業績改善。
2017年零售業態呈現分化發展,擁有超市優勢的社區百貨加快拓展,永旺和深圳天虹憑借旗下超市的黏性加速布店,成為去年開店最多的兩大集團,專攻四五線城市大眾市場的信譽樓憑借獨特的自營模式增加4家新店。年輕時尚型和高端奢侈品百貨項目受相同定位的購物中心影響較大,新店持續減少。銀泰、金鷹、興隆、王府井、百聯、步步高等巨頭普遍在購物中心和奧萊發力,大幅縮減百貨店發展,北辰、大西洋等徹底退出百貨業務。但另一方面,群光、SKP等企業紛紛加速新店拓展。
從區域來看,2017年新開業百貨與大型購物中心最多的地區都在華東;但購物中心項目高居全國第二的西南地區,新增百貨店居于第三;大型購物中心數量僅居全國第五的華北地區百貨地位仍然較高。百貨新店主要集中在北方和四五線城市。
技術驅動智慧零售,零售新物種頻現
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如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移動支付等在2017年已逐步完善,為零售轉型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撐,尤其是移動支付技術,2008年以后,無現金支付穩步增長,2015年漲幅高達39.77%。便捷快速的移動支付等非現金支付方式已成為人們在零售行業購物支付的首選。移動支付提升了購物體驗,積累了大量用戶數據,成為打造智慧零售的一項重要基礎技術。
從消費者體驗切入的技術開發和應用,到業務中后臺的核心流程數字化和技術含量的提升,物聯網、數據分析、地圖搜索、室內外定位、人臉識別等技術從采購、生產、供應、營銷等各個環節改造著傳統零售業,零售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得以拓展延伸。顧客數字化、商品數字化、服務數字化、營銷數字化、供應鏈數字化、經營管理數字化等全方位推動傳統零售業運行效率提升,商業模式發生深刻變革。
2017年,新概念、新模式催生了千店千面的零售“新氣象”,零售新物種呈井噴式爆發。從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到永輝的超級物種,都在對傳統超市進行顛覆性重構:壓縮品類,加入生鮮、餐飲、體驗等新元素進行跨界組合;運用大數據、智能物聯網、自動化等技術和先進設備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與傳統業態相比,新物種更加重視顧客體驗。一方面,通過新穎的門店設計,從視覺效果上提升門店的“顏值”;另一方面,嫁接餐飲、科技甚至娛樂內容,重新定義人、貨、場。
據不完全統計,2017以來誕生的新物種有天虹sp@ce、新華都海物會、步步高鮮食演義、百聯RISO、聯華鯨選等。除了主營超市+餐飲外,天虹sp@ce還增加了兒童獨立購物+體驗的娛樂空間,百聯集團的RISO系食還將花店、咖啡吧、書店、藝術中心等融入超市門店,創造多元化服務,不斷崛起的新物種正在構筑多樣化的未來消費場景。
96%的受訪企業通過會員卡收集消費者數據
2017年中國零售業進入加速整合期。一方面,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大規模向線下滲透,線下擴張常態化,線上線下的融合開始從資本性融合向業務性融合邁入。另一方面,實體零售價值凸顯,優質的線下零售品牌得到資本市場的充分認可,迎來估值井噴,回歸價值之源。
阿里巴巴先后與百聯、三江、新華都和高鑫零售達成戰略合作,以大潤發、歐尚為代表的中國最大商超賣場集團從商業模式和資本結構上雙通道加入由阿里推動的新零售革命。騰訊聯合京東等入股萬達,通過采用互聯網、大數據、物流和支付等手段驅動線上線下融合,促進零售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多業態領域的線下零售巨頭步步高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構建新能力,構筑數字化運營體系,營造零售新生態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
與此同時,線下整合也在加速,王府井和首航開啟戰略合作,羅森和超市發、中央商場落地加盟合作,家家悅收購維客商業股權,供銷大集收購順客隆,通過這些整合,推進打造全國性零售平臺,企業實現了資源和品牌價值最大化。
當前百貨零售市場,線上線下(O2O)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為了全面探索零售業態升級,百貨企業紛紛致力建構“實體+線上+移動端”全渠道數字化模式。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掌握更準確的消費者數據,實現精準營銷新消費時代,百貨店和消費者的供需關系發生了改變。在這個趨勢下,百貨要用數據精準描畫消費者需求,再針對性地提供商品。在百貨企業全渠道轉型過程中,為做到更了解、更能滿足顧客需求,將門店所有的營運流程進行數字化管理–包括建立數字化會員網絡體系是成功的關鍵。
調查顯示,高達92.6%的受訪企業當前有收集消費者數據。當中,96.1%的受訪企業通過會員卡/會員計劃來收集消費者數據,42.7%通過門店WiFi,24.0%通過網絡商品購買歷史信息,13.3%通過Beacon信標。收集得來的消費者數據,主要用作了解消費者的消費偏好(86.4%)、用作精準營銷(77.8%)、為顧客提供更個性化產品/服務(67.9%)、以及為門店優化商品組合(66.7%)。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