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三農”問題時,以下數字急需引起高度重視:果蔬產品在發達國家的損耗率為5%左右,美國為1%~2%,而我國高達25%~30%,每年要白白損耗8000萬噸。這些數字說明我國農產品物流十分滯后。
農業作為一個物質生產部門,必然存在供應物流與生產物流。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目前仍是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的小農經濟,所以農業生產資料的物流量不僅數量巨大,而且供應非常分散,物流成本很高,這些農業生產資料占了農業生產成本的絕大部分。如能降低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供應與生產物流成本,就可以減少農民的農業生產開支,從而增加農業收入。目前,一些地方的供銷社開展生產資料的連鎖經營,統一采購,統一供應,不僅降低了物流成本,也提高了服務質量。一些地方“公司加農戶”的做法也為物流成本的降低提供了有利條件。
所謂物流主體就是物流企業,目前我國工業品物流公司發展迅速,但農產品物流公司發展極為緩慢,這里有一個認識問題,也有一個利潤空間相對較小的問題。所以,需要政府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
在這里,筆者認為必須重視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在我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有4862個,2003年的交易額達到4219.6億元,是農產品商流與物流的主要載體。但是目前大部分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十分原始,是種初級市場,所以不少省市在發展“農改超”或“農加超”的經營模式,雖說這是一種進步,但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物流系統極為落后,包括運輸組織與運輸工具。我們可以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并結合我國實際,創造性地走出一條探索之路。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