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漢森商學院執行院長陳鶴天推出了《中國生鮮供應鏈發展報告》,并對報告進行了解讀。
以下是演講原文(有刪減):
我們2015年研究的是國外電商,因為那個時候在美國、日本、香港有很多生鮮電商的新玩法,在美國等發達國家有很多的生鮮平臺、電商玩法、社區的玩法,并且都已經非常成熟。因此,我們做了“全球十大生鮮電商的模式”盤點。
到2016年的時候,我們的研究重點偏向于中國的生鮮電商微商,因為在2016年也算是生鮮爆發的元年,我們當時也說做B2C的生鮮是偽命題,因為物流太難,損耗高,成本大。那么在生鮮點上究竟應該怎么玩?走品質路線?走微商的分享模式?
到2017年時,我們發現生鮮最核心的問題在品質和物流上。因此開始研究生鮮物流究竟怎么去做,包括有哪些內容,還有哪種物流模式能夠減緩生鮮的損耗。
到2018年也算是社區社群非常火的一年,包括社交電商、社區團購等模式非常火,此外,人們也開始愿意給生鮮這種價格比較高的產品來付費,后來我們就想為什么這樣的一個模式能夠獲得這樣多的消費者的青睞,因為它有溫度,同時可以產生直購。有規模效應就會產生規模經濟。生鮮并不是賺生鮮的差價,而是整個供應鏈運作的利潤。
2019年我們發現,生鮮的一大問題就是原產地的損耗。當時我們去了廣東省、陜西省、山東省等五個省做了調研,每個省調研的時間都很久,包括水果類、農產品類都做了調研,其中山東濰坊、壽光原產地的損耗是最高的。產品標準化運作才是解決生鮮供應鏈最核心的問題。
分析了這么久,主要是想和大家通過報告形式做一個互動分享。 把生鮮串起來,我們的報告主要分為六大板塊:新商業新模式、新種植、新消費、新零售、新物流和新技術。
一、新商業新模式
首先看一組新聞。
從3月份到4月份,可以看到巨頭殺入到賣菜的行業了,餓了么、京東、美團、盒馬紛紛進駐,為什么他們要切入到這個細分領域,是為了獲取數據嗎,是獲取用戶的整個的消費習慣嗎?它想顛覆什么呢?
看完這個新聞,整個的生鮮供應鏈里邊最核心的要素,實際上無論做生鮮哪一塊都是和里面的8個要素分不開,從產地生產端這個維度去做,是涵蓋了整個全產業鏈,每一個產業鏈里邊都會涉及到這一部分。
通過對上游生產端、中游流通端、下游零售端等分析,得出結論如何集約生產、標準化運作以及提升冷鏈能力和水平是生鮮供應鏈最要解決的三大問題。
二、新種植、新加工
在這一板塊,我們共總結了十種和農產品種植相關的模式,比如說地少人多的,人多地少的,比如說土地流轉的,在土地流轉下還有各種雇傭模式,不同費率補償的等等。不同的模式有不同供應鏈核心作為主導,它會改變著現有的供應鏈格局和現狀,這在種植部分會給大家詳細講解。
舉例而言,我們通過研究發現,中國50%以上的合作社是沒有作用的。如果去做好宏觀調控,如何去保障安全,如何去挖掘區域特色的單品,還有就是品質、質量以及說標準化生產的情況,這些合作社做不了,為什么做不了?因為不具備技術、資金、人才,這是生產端所面臨的問題。
合作社要國家通過政策來調整。但是合作社還是能夠組織農民進行規模化生產很重要的形式,具體怎么做當時發布了一個關于種植報告,感興趣可以加微信去了解,里面還有很多跟種植有關的相關企業。
深加工是解決生鮮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但能夠滿足深加工的企業很少。像這種相對高端的企業還是相對偏少,這個也會占據未來主導地位,慢慢如何能夠把產品做深做精才是創新,才是王道。
在商超領域實際上我們總結了四種模式,主要是復盤超市如何和農戶進行產品對接。比如說有專業的供應商,有基地,有農民合作社,有龍頭企業專門來牽頭做這件事兒。還有包括像外貿出口等等。
另外,實際上政府要承擔的是在后臺部分,一方面保證基礎設施,一方面包括軟件技術。
三、新消費
相信上午段老師的演講大家印象都非常深刻。因為生鮮的變化與消費意識、消費能力、消費理念的變化是緊緊相關的,我們只有關注到消費者、資本、經濟的變化才能發現行業的變化,進而了解產業的改變,所以消費就是引領的一個引爆點。按段老師的分析可以概括消費為:懶玩美饞。
很多企業在做末端的社區社群團購,未來這個模式可能會做成會員制,但這一個前提也是要了解終端消費者的變化。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個很可惜的案例:當時順豐嘿客的想法非常的超前,2013、2014年就提出了這樣的設計,但是太超前了往往就會容易失敗。
還有包括數字化重塑,在上周的時候去參加菜鳥的全球智慧物流大會之前,我在MIT在學一個課程,數字化供應鏈轉型。這個里邊就涉及到數字化供應鏈重塑所涉及到的一些方面包括一些要素,實際上在末端如何通過數字化構建自己的數據資源,能夠將數據變成數字化,從數字化變成數智化,大概是這樣一個意思,技術確實會改變很多,這都是消費變化所帶來的變革。如何做好消費預測,很重要。
四、新渠道新零售
通過組織化的運作,可以使整個產業從原產地開始就形成一個非常高的增值,中間很多環節會被打通掉,價格會慢慢地降下來。現在看產品價格為什么這么高,因為它處在一個變革期。
接著來看渠道這個部分,前臺、中臺、后臺,會涉及到很多的內容。從前臺上看,首先是線下渠道,從農貿市場到商超,再到社區,再到新零售等等各種各樣的形式。實際上你會發現它是一個由遠及近的這樣一個過程。什么意思呢?比如說市場,或者說超市三公里,市場兩公里,社區的便利店可能未來在你樓里邊會有這樣一個售賣點。但是是否有這種需求,是創造出來的需求,還是偽需求,還待考驗。
中臺里面說到供應鏈部分,產品到從種植生產到營銷,整體是一條鏈串起來的,不可割裂。
還有后臺,政府需要在后臺予以支撐,當政府在上行的部分做足了功課,未來的供應鏈都很好做。難的是技術上怎么去融合,不同的供應鏈溝通成本怎么降低。真正未來商業里面不僅是生鮮,這種供應鏈真正帶來的潛力都是巨大的。
五、新物流新樞紐
時間不多了,三句話總結核心觀點:摸清商流發展趨勢,看冷鏈集中發力點(干線?倉儲?配送?);做好冷鏈企業商業模式,組織資源做大冷鏈規模,獲取規模經濟;新樞紐的規劃與設計是核心,縣域與企業都應發力的核心點。
六、新技術新設備
我在今年5月初的時候去參加了IBM中國論壇,他們展示了五個最新在農業里面的技術,整個的這些技術本身已經得到了非常好的驗證,而且已經完全能夠商業化運用,相信不久的將來帶領整個商業模式的變革。我們相信只有技術會渠道商業模式的改變,進而影響整個行業的變化。5個方面是:數字孿生子、信息透明預警、智能生物基因圖譜技術、AI傳感器、新型塑料回收技術VolCat。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