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個人信息不可侵犯! 快遞企業泄露將入“黑名單” 順豐等企業受拷問)
2019年8與1日,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加強和規范運輸物流行業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
該意見顯示,運輸物流行業市場主體及其有關人員在快遞領域按照相關規定被認定為嚴重失信的,應按照規定程序列入“黑名單”。
意見列出了快遞企業會觸發“失信懲戒”的行為明細。
如,在申請快遞業務經營許可過程中,申請人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有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有關規定,寄遞禁止寄遞物品存在重大安全隱患、造成嚴重后果或者引發惡劣社會影響的。
在備受關注的個人信息安全領域,意見為快遞企業劃出三條“紅線”:
一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約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
二是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
三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
意見指出,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存在以上行為之一,嚴重危害個人信息安全的會被列入“黑名單”。
在銠財看來,隨著消費升級的加速,B端、C端的物流同頻共振,加快了我國互聯網進程。
從數據可以看出這一點,2017年,我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400.6億件,但競爭集中于輕貨快遞市場,0-3kg、3-20kg、20-50kg公斤段的票件占比分別為70%、20%、10%。
不過,無論是哪個快遞企業,似乎都存在諸多痛點,尤其是關于客戶個人信息問題。
以順豐為例,2018年5月,湖北法院宣判一起19人販賣個人隱私案件。19位嫌疑人中有順豐員工11人,1名順豐員工家屬。據警方透露,這是一個由順豐員工開始,連接中間個人信息倒賣商,到信息詐騙分子的多方黑色產業鏈。
并且,中國企業報旗下微信公眾號曾發布過《3億條疑似順豐用戶數據泄露暗網交易售價兩個比特幣》的報道,因此被順豐集團告上法庭。
后因開庭時間一再變更,引發中國企業報不滿,再次指出順豐惡意打壓輿論監督。
可以說,中國企業報的發聲,再一次將順豐的信息安全問題置于輿論風口。
上述案例,暴露了順豐的安全漏洞,更為行業帶來諸多思考。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網購的爆炸式增長,快遞服務需求越來越大。在競爭加劇,管理模式的洗牌下,快遞企業的諸多問題也被暴露出來。
而此次發改委出臺的意見,正是針對快遞行業的黑洞,希望在國家政策的加持下,能夠推動快遞企業轉型升級,營造公平、安全的大環境。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