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互聯網法院:區塊鏈采集證據超過640萬條
北京互聯網法院召開“互聯網技術司法應用”新聞發布會,現場發布《互聯網技術司法應用白皮書》,舉行“互聯網技術司法應用中心”成立儀式,并展示了移動微法院、屏幕共享、智能審判應用、天平鏈多項互聯網技術實際司法應用場景。記者了解到,北京互聯網法院目前已經運用區塊鏈技術在線采集到640多萬條證據。
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許建峰與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潘鋒共同為北京互聯網法院“互聯網技術司法應用中心”揭牌。許建峰表示,北京互聯網法院要進一步發揮互聯網空間治理“排頭兵”的作用,在全國智慧法院建設中發揮更為突出的作用,走得更遠,走得更快。潘鋒建議北京互聯網法院聚焦用戶需求,加強協同聯動,確保信息和數據安全,保證信息可控。隨后,北京互聯網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雯為互聯網技術司法應用中心特聘專家頒發了聘書。
《互聯網技術司法應用白皮書》發布
北京互聯網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佘貴清發布了《互聯網技術司法應用白皮書》。他表示,《互聯網技術司法應用白皮書》共約1.6萬字,其中包括北京互聯網法院信息化建設的基本理念、根本目標、特色機制和取得成效。附件中選取了北京互聯網法院信息化建設中的十大典型技術應用,每個技術應用都從技術特點,應用場景和應用實效等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這十大典型技術應用為:法律知識圖譜技術、區塊鏈技術、即時通訊技術、人臉識別技術、圖像識別技術、語音識別技術、云視頻技術、微服務架構技術、數據安全交換技術以及云計算技術。
佘貴清介紹,北京互聯網法院充分發揮了整合升級的科技優勢,為探索創新互聯網審判機制提供了司法智慧和北京經驗。
移動微法院 實現手機訴訟一體化
為了順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用戶需求,實現司法為民的初心,北京互聯網法院決定打造移動微法院微信小程序。
“目前在移動微法院上,當事人不僅可輕松實現在線立案、在線繳費、在線調解,還可實現在線庭審,觀看庭審直播等功能。”郭晟法官說。此外,移動微法院還提供AI法官智能服務,在當事人點擊相應常見訴訟問題后,AI法官就會為當事人提供智能專業的解答。
移動微法院,從立案到開庭均可實現在線流轉,足不出戶解決網上糾紛,促進了打官司從“讓當事人跑”向“讓數據”跑的轉變。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539人在北京互聯網移動微法院實名注冊,累計訪問人次1.9萬次,AI法官累計提供訴訟服務3500次,法官與當事人通過移動微法院即時連線696次。
屏幕共享 實現網上案件網上審
崔璐法官介紹,在北京互聯網法院成立之初,各方當事人需要線下到庭審核證據原件。“但很快我院就意識到這不僅不利于法官對勘驗過程的有效控制,也有違互聯網審判高效便捷的本質要求。”
于是,電子訴訟平臺的“屏幕共享”功能應運而生。在庭審過程中,法官或當事人發起共享申請后,參加庭審的所有訴訟參加人均可通過可視化的方式,進行在線現場觀看申請方屏幕。
崔璐表示,“屏幕共享”功能現在已經廣泛應用在北京互聯網法院各類案件的庭審審判中,如核驗圖片原圖、文檔文件、音樂音頻、視頻文件等權屬證據或網頁錄屏等侵權證據。這種方式可以對電子證據進行有效勘驗,減輕當事人的訴累,保護當事人訴訟材料的安全,降低舉證難度和證據勘驗成本。
智能審判 實現人與機器高效協作
智能審判輔助系統的設計貫徹了用戶中心理念,在鼓勵創新的同時,該系統的流程和制度還關注了利用數據、隱私和安全方面的問題,確保智能審判能最大程度地惠及法官和當事人。
在法官端,日常的簡單案件可以交由AI處理,法官則可以專注于解決更高水平的案件。機器法官還可以“帶教”初任法官,幫助初任法官更快上手、差缺補漏。朱閣法官說:“我們在下次系統升級之時,還想增加對于復雜案件更大的支持功能,比如類案和相關資料的推送功能,為案件提供各種可能性。”
在系統中,當事人可以了解到法官是否審核、被告是否提交答辯、法官是否開始處理案件、案件是否已經生成文書等案件環節狀態,司法審判活動的透明度大大增加。在開庭之前,雙方當事人可以不斷通過論辯和說服來證明其主張,消除當事人“一庭定成敗”的顧慮。
天平鏈 實現區塊鏈與法律的融合
顏軍法官通過北京互聯網法院第一案“抖音”案的例子,介紹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在該案中,原告同時使用了公證和區塊鏈這兩種取證方式。顏軍說:“跟公證相比,區塊鏈把取證時間從幾個月減少為瞬間,把取證的物力成本從一大摞卷宗降低為一個哈希值32字節,財力成本從上千元降低到了幾塊錢,甚至免費。”
根據《互聯網技術司法應用白皮書》,截至2019年8月8日,“天平鏈”已接入18個應用節點,跨鏈存證數據量已達上千萬條。據顏軍介紹,北京互聯網法院已有221例涉“天平鏈”證據的案件,目前尚無一起案件對“天平鏈”取證的證據真實性提出質疑。
“天平鏈”集合了存證、取證、校驗等三大功能,使電子證據全流程線上傳送,在司法場景應用下實現了“全流程記錄、全鏈路可信、全節點見證”。記者了解到,目前“天平鏈”的應用已延伸到版權、互聯網金融、供應鏈、第三方數據服務平臺等領域,區塊鏈生態不斷豐富。
中國人民大學劉品新教授也給出了他對于天平鏈的解讀:天是指以人民為中心,平是指法律人追求之公正,鏈就是技術力量。劉品新教授表示,未來,北京互聯網法院應當以技術創新推動制度創新,推出電子訴訟法的北互方案,為中國特色的電子訴訟法貢獻智慧與經驗。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