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通快遞率先發出通告,宣布自2021年9月1日起,全網末端派費上漲0.1元每票。根據通告要求,上漲的派費將直發到派件業務員掌中通錢包,同時全國所有中通網點現有支付業務員的派費標準不得下降。
8月28日,圓通于內網發出《關于調整全網派費標準的通知》,自2021年9月1日起攬收的快件派費支付上調每票0.1元,各加盟網點不得隨意截留。
隨后申通也發布了相同的漲價規定。“三家快遞公司確定漲派費”成熱門話題。
8月28日晚間,百世快遞、韻達、極兔速遞表示,從9月1日起,全網末端派費將上調0.1元。
8月30日,“6家快遞公司一起漲價、快遞員將每月增收500”被多家媒體報道。
派送漲一毛,我們快遞費變貴?
盡管看上去每票只增加了0.1元,但快遞物流的每個環節成本都不算低,按照目前一票1.5元左右的費用來說,去除從中轉、分揀到終端投遞的各種成本,一位快遞員每送一件快遞能拿到手的費用可能在0.7元到0.8元之間。這在行業內已經屬于比較高的標準。
近一兩年,各大品牌的末端派費都有所下調。在快遞價格戰比較激烈的3、4月份,末端派費下降的情況更為頻繁,幾乎是一個月降2毛。如果快遞企業將末端派送費每票提漲0.1元的政策落實到位,那么一位快遞員一個月的收入還是能得到一定提升。這筆錢雖然看起來不多,但是能增收總歸是一件好事,正面情緒占比79%。
但不少網友擔心“羊毛出在羊身上”,派費提價或將導致以后快遞費用上調。而且配送費用漲價之后,依然不能改變目前快遞大部分都不送貨上門的現狀。
網友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業內人士分析這一輪派費上漲風向標意味更強,需要繼續關注,如:
各家快遞公司中轉費會不會上調 面單價格會不會上漲 最終傳導到快遞價格會不會上漲
派費提升可能只是第一步,后續其他環節成本的提升,會給快遞公司帶來一定利潤壓力,而緩解這些壓力則有可能帶來快遞價格的提升。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快遞費上漲消息,后續則不知了!
為什么快遞公司會給小哥漲工資?
對于這次快遞公司們集體給快遞員提收入,其背后原因已經在各司的公告中有所體現。因為今年7月份,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在保障合理的勞動報酬方面,《意見》提出,要制定《快遞末端派費核算指引》和《快遞員勞動定額標準》,建立行業工資集體協商機制,引導電商平臺和快遞企業加強協同,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
除卻《意見》帶來的規定外,快遞價格帶來的惡性循壞可能也是促使快遞公司給快遞小哥們漲工資的一個重要因素。
過去十余年間,我國快遞業平均單價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數據顯示,2007年時快遞業務的平均單價是28.50元/件,到2020年已經下滑至10.55元/件。快遞業務單價下滑固然有科技升級以及物流網絡逐漸完善成熟、用戶數量日漸龐大等原因,但也有各大快遞公司為搶占市場大打價格戰的原因。
原本四通一達已經打得不可開交,極兔的加入更是為價格戰添了把火。
2020年,極兔速運正式加入價格戰之爭,行業公認義烏發全國的成本價為1.4元時,極兔卻給出8毛的底價。這種低價優勢讓極兔在短時間內日單量就突破了2000萬。但這種價格戰的行為很快便遭受到了官方制止,因涉低價傾銷極兔快遞被義烏郵政局處罰。當極兔受到處罰上調價格后,失去價格優勢的極兔,很快遭到商家棄用。
極兔價格戰的案例說明了各快遞還沒有自己的“護城河”,流量傾向流動到價格洼地,而不是價值高地。別人降價,自己只能跟著降,一家降,家家降,只要稍有退縮,市場份額就會被迅速蠶食。快遞業也陷入了一個怪圈,業務量迅速提升,價格戰打得激烈,但卻沒有出現真正的贏家。
快遞行業比較重資產,中轉、終端網點建設、長中短運輸設備、網絡建設等,需要長期的資產投入和積累,如果長期以價換量、“流血奔跑”難以持續。這也不是一個行業應有的狀態。有業內人士認為,行業供給過剩是主要矛盾,可能等到一部分玩家被淘汰出局,才能打開良性競爭格局。
今年4月份出臺的《浙江省快遞業促進條例(草案)》規定:快遞經營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價格提供快遞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不得利用技術等手段阻斷快遞經營者正常服務;平臺型快遞經營者不得禁止或者附加不合理條件限制其他快遞經營者進入。
隨著《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發布,各大快遞公司也順勢而為,開始對業務進行必要調整,派費上漲0.1元或許只是一個開始,快遞行業擺脫價格戰的這一天即將到來。
快遞公司為何有底氣小哥漲工資?
前文說了這么多,但對于消費者而言,最關心的還是你給快遞小哥漲工資沒有問題,但這些工資如果要消費者來出,那么問題便大了!快遞公司哪里來的底氣給快遞小哥漲工資呢?這些工資是否會出現在消費者身上,這些我們可以從快遞公司的財報窺探下。
據國家郵管局:7月份,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89.3億件,同比增長28.8%;業務收入完成827.2億元,同比增長14.4%。2021年7月全行業完成快遞業務量 89.3 億件,環比下降 8.3%,同比增長 28.8%,行業整體同比增速較6月下降1.6%。
順豐控股快遞服務業務量8.5億票,同比增長34%;韻達股份完成業務量15.5億票,同比增長22%;圓通速遞業務完成量14億票,同比增長32%;申通快遞完成業務量8.9億票,同比增長13%。
7月份順豐業務增速34.0%最快,其次圓通,增速32%,均超過行業快遞件量增速28.8%。各公司業務量收入、業務量均同比增長,其中申通快遞同比增速低于行業增速。
從市場份額看,順豐略有下降,通達系份額進一步提升:7月各家業務量市場份額分別為,順豐9.5%,韻達17.4%,圓通15.6%,申通10%。通達系市占率略有回升。
業務量雖不及通達系,但走“質”的順豐控股速運物流業務營業收入更高,7月營收135.8億元,同比增長19.5%;韻達股份快遞服務業務收入31.7億元,同比增長24.3%;圓通速遞完成快遞產品收入28.3億元,同比增長23.2%;申通快遞快遞服務業務收入17.6億元,同比增長5.6%。
順豐7月單票收入15.96元,比同行高上不少,但是同比減少10.7%;韻達股份單票收入2.04元,同比上升1.5%,是A股四家快遞公司中唯一一個同比增長的;圓通速遞單票收入2.02元,同比下降6.5%;申通快遞單票收入1.97元,同比下降7.1%。
從以上我們看到在7月份,各大快遞公司的業務總營收是增加的,有錢就是硬氣,這或許是快遞公司有錢給快遞小哥漲價的底氣。但在票單上而言,各大快遞公司的票單價同比而言是下降的,如果業務總量不在繼續增長,在快遞小哥漲工資的情況下,那些快遞費用終歸會漲價的。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