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德爾塔”變異毒株來勢洶洶,該病毒毒株載量高、毒性大、傳染性強,這對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疫情防控的一場硬仗再度打響。在此期間,“無接觸”配送呼聲越來越高。
7月31日,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迎來了一位新“柜客”,它就是美團新安裝的智能取餐柜;8月11日,四川省市場監管局、教育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和衛健委聯合發布緊急通知,推廣餐飲外賣“無接觸”取餐柜服務;8月18日,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關于推廣餐飲外賣無接觸取餐服務的通知》明確指出,鼓勵通過推廣鋪設智能取餐柜等形式……
“你沒送過外賣,根本不知道外賣到底有多難送。”8月20日,北京市朝陽某居民小區一位外賣小配送哥向《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記者抱怨說,“去寫字樓配送,光等電梯就得好幾分鐘,更可怕的是,萬一找不到人或者樓層跑錯就更慘了。另外,疫情下不僅客戶不愿意和外賣騎手接觸,將心比心,我們也不樂意和客戶接觸。”
01疫情防控是推手
“其實,外賣智能取餐柜并不是新事物,早在2015年就有包括樂棧、美餐網、飯美美等在內的企業就開始布局這一業務。但基于種種原因,并未得到市場大規模投入使用。”麗華快餐運營總監張暢介紹說。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記者了解,今年7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落實網絡餐飲平臺責任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鼓勵通過推廣鋪設智能取餐柜等形式,提升外賣送達的便利度。
“外賣智能取餐柜是外賣行業積極探索保障食品安全、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舉措,期待更多的配套措施落地,給公眾營造更放心、更安心的餐飲消費環境。以前偏重于個別企業的商業行為,沒有行業組織進行規范。今年我們從行業團體標準入手,用標準引領企業行為管理的統一規范。”8月24日,中國烹飪協會(以下簡稱“中烹協”)新聞發言人吳穎在接受《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記者采訪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保證“舌尖上的安全”指示批示精神、國家多部門加強對食品安全管控要求、疫情防控形勢要求、以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提升,都是外賣取餐柜應運而生的積極推手。此次提倡的外賣取餐柜是有別于前幾年,其強調智能化、無接觸、保溫、消毒、安全、衛生等方面的問題,是真正意義上的餐飲業數字化升級行動。
在吳穎看來,外賣取餐柜對商戶來說,在店內設置商戶出餐柜,解決了點餐高峰期騎手取餐場面混亂、餐品丟失、錯拿、取餐等待時間過長等問題,有效提升了商戶外賣運營的規范化水平和效率;對騎手來說,智能取餐柜能夠臨時存儲外賣,節省不必要的等待時間,減輕配送壓力,提升外賣送達的便利度;對消費者來說,智能取餐柜具有取餐時間靈活、避免外賣食品錯拿丟失、提升食品安全防護、保護隱私等多個優勢;對物業來說,智能取餐柜可解決外賣亂放現象,規劃安全有秩序的外賣環境,也有利于物業方對外部人員的集中管控,提高物業管理效率。
“現在年輕人比較喜歡科技感的東西,外賣取餐柜不用跟人交流,也迎合了新一代的消費習慣。另一方面,基于疫情防控需求,無接觸取餐柜的使用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且提高了防疫水平。”張暢表示。
02首個團體標準出臺
8月5日,中烹協、美團等單位發布《外賣智能取餐柜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團體標準。“《規范》是專門針對外賣外送使用智能取餐柜的管理規范,在起草過程中,各起草單位進行了全面的調查研究,并結合行業合作伙伴、專家學者的意見,力求各項條例的科學、合理、簡單即可操作。”吳穎強調,《規范》在充分考慮多樣使用場景,圍繞取餐柜的功能、質量、選址、服務流程和運營要求等前提基礎上,明確了食品存取的時間要求,消費者超過30分鐘仍未取餐的,應及時提示盡快取餐;外賣智能取餐柜使用商戶及運營商應建立運營管理制度和清洗消毒制度;取餐柜宜根據實際使用場景配置保溫、冷藏功能,進一步確保食品安全。
此外,為了充分考慮實際使用場景,《規范》將商戶版取餐柜(又稱“商戶出餐柜”)和用戶版取餐柜統籌納入標準進行規范,圍繞取餐柜的功能、質量、選址、服務流程、運營要求和食品安全管理等,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規定,覆蓋了從設計制造、投入使用到運營管理的全過程,有助于外賣智能取餐柜的規范管理,守護無接觸配送最后一道關口。
對此,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員劉金瑞表示,《規范》對餐飲外賣具有重大的意義,是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體現,通過《規范》的引領和規范,填補了行業的制度空白,也為后續監管和行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該《規范》團體標準的出臺,必將對提升智能取餐柜的規范化管理奠定更好的行業自律基礎。
另據中烹協相關人員介紹,從智能取餐柜鋪設的總量來看,南京在全國城市中名列前茅。“智能取餐柜對于我們騎手來說不僅安全,還節省時間。”南京一位外賣騎手這樣評價取餐柜。此外,該外賣員還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使用取餐柜后,不用再等高峰時間的電梯了,這樣平均每單能夠節約6~7分鐘,如果按100單計算,就等于省下了10小時以上。
“我們可以看到智能終端正在以更加簡單、高效、安全、標準化的設施和服務,取代原有的低效、繁瑣、重復性勞動。此次智能取餐柜在南京的應用,不僅在疫情防控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更是以更加優化的流程,在減低騎手工作壓力的同時,也為用戶帶去了更好的生活體驗。”上述中烹協相關人員進一步向記者介紹說。
03建議政府予以扶持
可以看出,外賣智能取餐柜體現出餐飲業數字化升級,符合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提升了餐廳對食品安全的管控能力,有效降低了食安風險和隱患,得到社會認可。但據記者了解,目前,餐廳取餐柜主要由餐飲企業出資安裝,自行管理,投資成本偏高,資金壓力較大。
“目前,以防疫抗疫為目的,各家使用的取餐柜暫不收費。”吳穎認為,但若將來全社會鋪開,長期運營使用,則必然所費不貲。
那么,取餐柜的安裝成本、基礎電費、使用運營,這些費用究竟由誰出?有觀點認為,這個取餐柜的使用與各家常用的桶裝飲水機有些相似,一般各家的桶裝飲水機,大多數是用戶自家購買、維護、使用,電費也是自家出。當然,也有些商家為了促銷桶裝水,若有客戶愿意一次量多購水票,也可贈送一臺低檔的飲水機,但后期維護、使用,其成本都由用戶自行承擔。
“外賣取餐智能柜的使用雖與飲水機模式頗為雷同,但區別是一個是具體的個體使用,外賣取餐智能柜則一般是公寓、學校、居民小區、醫院、寫字樓集體所用,費用應像小區電梯等公共配套設施一樣,由所在單位集體負擔。當然,具體費用分擔比例、則可由餐館、送餐、小區用戶各方協商解決。”吳穎認為。
“餐飲外賣是一種新的端到端的消費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時效性。外賣柜把消費端改成了自提模式,時效降低,便利減少,是逆消費需求的。”中國物流學會兼職副會長惲綿認為,這種模式除非強行禁止外賣送上門,否則不可能依靠市場的力量形成一種新服務。
餐飲外賣無接觸取餐,意味著外賣送餐員要少送一步,消費者得多走一步。而這勢必會造成一些消費者的不滿。但非常時期,為了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出力作貢獻。對此,吳穎表示,“希望政府聯動幫助我們一起推動商務樓、醫院、學校等團體用餐集中場所的智能取餐柜安裝和推廣。這些外賣需求大、人流密度高的場所,更需要通過智能取餐柜方便訂餐,簡化消費,提高效率,杜絕隱患。”
同時,吳穎希望政府可以通過聯合發文、廣泛宣傳等形式加大取餐柜的推廣力度,還可以通過商務部門或市場監管部門對好的經驗和典型企業予以集中推優表彰,組織座談會或者接洽會等推動商務樓、醫院和學校等的取餐柜落地工作,創造文明校園、文明樓宇,用科技防疫,升級日常管理。“只有政府應予以扶持,加大支持力度,倡導平臺、物業、企業各方共擔成本、共用共管,取餐柜才能取得良性發展。”吳穎強調說。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