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已形成規模龐大、配套齊全的完備產業體系。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新征途上,推進高質量發展,還要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以及國內經濟恢復仍不穩固、不均衡等挑戰,加之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我國產業鏈不穩不優不強的問題愈加凸顯。問題具體表現在:
● 鏈主型企業、生態主導型企業等是構建產業鏈的關鍵中樞,但我國缺少能夠主導產業鏈構建的鏈主型企業。一些地方和企業鏈群存在封閉發展的傾向,部分地區不顧自身發展條件,還有許多企業各自推進建設自我主導的產業生態圈。這種鏈群封閉發展,有可能導致過度競爭、市場碎片化等問題,也不利于構建鏈群協作體系和良好的競爭生態。
● 本土企業在產品供需互動、技術合作開發、新品推廣應用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國內自主建鏈任務重、成本高、難度大。
● 由于深度融入全球分工體系,部分國內企業與國外零部件供應商、品牌運營商、終端零售商等合作緊密,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國內不同產業和環節間的相互銜接,“有產業缺關聯”“有企業弱協作”的現象比較突出。
● 因此,需在堅持做好國際產業鏈協作的同時,關注和加強本土產業鏈協作,不斷強化內生自主的產業關聯。這既是大力推動產業鏈現代化的重要途徑,也是穩定產業鏈并增強其韌性的關鍵一環。
● 要積極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建立和加強本土產業鏈協作,彌合產業鏈協作的“斷點”,推動關聯產業協作聯動發展、深化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強新技術對制造業滲透的深度和廣度。
● 加快培育建鏈關鍵企業。大力培育鏈主型企業,推動制造業領軍企業增強創新優勢和提升發展能級,引領帶動本土企業形成產業鏈供應鏈,把國內企業互相協作、融合發展的架構搭建起來。
● 鼓勵各地區協作共建優勢產業鏈群。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共建高水平鏈群,重點可考慮引導各地區協同共建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在汽車裝備、電子信息、基礎材料、輕工紡織等領域建設一批標志性產業集群;加快東部地區優勢產業向研發設計、品牌運營、系統集成、增值服務等高端領域延伸,鼓勵中西部地區加強技術技能人才優勢、完善產業配套條件,厚植承接產業轉移的良好生態;聚焦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等重點領域,加強新興產業領域的協同合作,同時也要防止各地一哄而上、重復建設。
● 大力度推動自主創新產品推廣應用,加大對首臺套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等創新產品的采購力度;鼓勵瞄準“卡脖子”領域和斷鏈環節、符合轉型升級方向的產品創新,搭建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采購對接平臺,支持企業互相認購采購,促進供需對接、產銷銜接;提高自主創新產品認證水平,建立具有高認可度的試驗驗證評價體系;等等。
● 構建更加多元的全球產業鏈。積極引進優質資本和先進技術,加強與東南亞、南亞的合作,推動國內優勢產業鏈外延拓展,加快構建更加安全穩定、更具彈性的國際生產協作網絡。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周邊市場,推動制造業企業和服務業企業協同“走出去”,不斷拓展中國制造的增值空間和整體優勢,不斷提升中國服務的質量效率和水平能級。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