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RFID技術廣泛應用在各行各業當中,尤其是服裝行業,它是RFID應用的關鍵領域。隨著技術發展與場景應用的不斷成熟,RFID在服裝設計生產、倉儲物流、終端零售、洗滌服務等各大環節得到了應用,可見,RFID技術逐漸成為推動服裝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技術。
為了開拓數字化應用場景,海爾將RFID技術融入到一件衣服的完整生命流程,并在此基礎上提供更多跨界服務,而海爾衣聯網正是跨界服務的實踐產物。
海爾衣聯網本質上是基于物聯網的衣物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包含了針對洗、護、存、搭、購等衣物不同環節的服務,它既是海爾洗衣機面向物聯網時代的新武器,也是海爾在物聯網生態模式上的創新之舉。
海爾衣聯網是什么?
海爾衣聯網是指海爾借助RFID、AI、大數據等技術打造的衣聯網生態,海爾洗衣機將智能延伸到了前端的衣物制造,與海瀾之家等多個企業和組織合作建立衣物全流程的識別生態,打通了工廠、門店、家庭三大場景之間的連接。
海爾衣聯網將工廠衣物制造和用戶衣物洗護的識別標準統一,從此,用戶的衣物從制造生產到清洗都有了統一的智能識別規范,確保用戶在衣物方面能享受全流程的智能體驗,為B端的智能制造到C端的智慧生活打開一條通道。
海爾洗衣機的“智慧洗”平臺搭載的RFID技術可以借助云端物聯讓洗衣機真正“認識”衣物,自動識別衣物的面料和顏色,并根據衣物相關信息自動匹配洗滌程序。
用戶可以根據衣服上的標簽進行溯源查詢,從而得知衣服從植物種植、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中的詳細信息。
衣聯網中的物聯洗衣機可以與智慧衣櫥,衣物護理機、智慧試衣鏡等網器實現互聯,通過衣聯網平臺,用戶的穿衣習慣以個性化小數據的形式告訴服裝品牌,為將來的大規模定制,打下重要基礎。
終端門店則可以通過各類前端感知設備,有效收集用戶的購物習慣及愛好,并實時對服飾進行統計和數量管理等工作,優化供應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對生產工廠而言,終端采集的用戶數據可以指導工廠的生產,同時打通服裝從店到廠的生產交互鏈條。
通過打通工廠、門店、家庭三大場景之間的連接,企業、門店、用戶都能更充分地使用采集到的數據,進而享受到更多創新服務。
RFID帶來更多元化的服務
“人貨場”是發源于傳統的供應鏈模式,在數字化時代到來前,品牌方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大致可以概括為“品牌方給什么,市場就賣什么”。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消費水平和生產力同時得到大幅提升,市場的天平便偏向于消費者的自主選擇,再加上數字化技術的出現,加速了這一生產、消費關系的變遷。
因此,人在消費場景中的體驗成為了企業的關注點,透過海爾衣聯網的定位也可以看出海爾想要擺脫“家電企業”的屬性,轉向“場景生態”的一條主干線。
海爾衣聯網001號店是海爾打造的面向消費者的線下全場景智慧體驗中心,融合了服裝、家紡、洗衣液、皮革、家電、物聯網技術等15大行業。在這個體驗中心,消費者可以享受到服裝量體定制、成衣購買、衣物穿搭、專業洗護的一站式服務,可見、可買、可體驗、可交互。
衣聯網將場景與服務相結合,充分發揮了RFID技術的優勢,比如,通過3D云鏡,讓用戶能夠高效直觀地實現3D虛擬試衣。3D云鏡能夠智能識別用戶身材,抓取客戶身高、肩寬、腰圍、腿長等三維數據,進而自動調整服裝大小。通過攝像頭識別生成虛擬形象,“一秒上身”呈現試穿效果。
海爾衣聯網001號店里的每件衣服和衣架都內置了RFID標簽,可以收集服裝被顧客拿起的次數和面料的詳細波動信息,這樣就能夠清楚地把握用戶對服裝的偏好情況。
根據海爾官方于2020年公布的數據,海爾衣聯網已經吸引服裝品牌、洗護品牌、RFID物聯技術等近15個行業的超6000多家生態資源方,包括藍月亮、海瀾之家、水星家紡、萬事利等等,成功聚合6500萬生態用戶。
在海爾衣聯網的完整生態里,產品硬件只是載體,除了產品收入,還創造了生態收入,生態收入已經占到了超過衣聯網收入的10%。
“我們的數據越來越多,迭代速度也越來越快,給用戶創造的體驗也將越來越好”,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海爾洗衣機總經理李洋表示。
2018年9月,海爾衣聯網還主導起草全球首個衣聯網IEEE國際標準,搶得衣聯網領域的發展先機。這一標準的制定有利于衣聯網生態平臺發展的規范化,并推動衣聯網生態版圖不斷向全球擴展。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產業邊界不斷被打破,不同行業間的融合發展成為常態。海爾搭建衣聯生態平臺組成衣聯網,打破了服裝和洗衣機行業的邊界。此外,透過海爾衣聯網也可以看到:數字化升級并非一個企業的事情,需要借助不同產業環節的力量,最終造福所有參與者。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