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今年的雙11還有20天左右,多家快遞公司的股價實現大漲。截止到2021年10月21日13時13分,圓通和德邦的增長突出,申通、韻達、順豐也實現了大漲。
9月份經營數據向好,快遞企業整裝待發
從業務收入來看,韻達實現快遞業務收入34.78億元,同比增長10.66%;圓通實現快遞服務業務收入33.12億元,同比增長24.96%;申通實現快遞業務收入21.11億元,同比增長12.82%;順豐實現業務收入167.94億元,同比增18.88%。
從業務量來看,韻達完成業務量16.28億票,同比增長11.28%;圓通實現業務量14.53億票,同比增長19.35%;申通完成業務量10億票,同比增長16.23%;順豐的業務量為8.86億票,同比增21.7%。
從單票收入來看,韻達快遞服務單票收入2.14元,同比降0.47%;圓通快遞服務單票收入2.28元,同比增長4.70%;申通快遞服務單票收入2.11元,同比下降3.21%;順豐單票收入達到17.6元。
9月份各快遞公司的業務收入和業務量持續增長,值得注意的是單票收入環比改善明顯,這些向好現象都為快遞公司的發展注入活力。
行業發展穩中回升,環境良好
10月1日,國家郵政局發布2021年9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經測算,2021年9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為360.7,同比增長9.2%。其中,發展規模指數為368.2,同比增長25.8%。服務質量指數和發展能力指數分別為607和200.6,同比分別增長3.8%和6.6%。發展趨勢指數為79.8,環比增長5.3%。整個行業向著好的方面發展。
此外,監管層面已經從多個方面加強了對快遞市場的監管,規范市場的秩序,這種監管力度持續加大,有效地遏制了行業的惡性競爭。之前沸沸揚揚的價格戰不僅給網點的生存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還對快遞企業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使得整個行業陷入了“病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沒有一家快遞企業能夠全身而退,同時也埋下了整體網絡穩定的隱患,國家郵政局意識到問題的嚴峻性,頻頻召開相關會議研討,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扭轉這種不利局面。在國家郵政局的指導下,各地郵管局正在采取行動,快遞企業積極配合,行業的競爭朝著有序化發展。
在國家和企業以及網點的努力下,整個快遞行業的發展環境有所改善,競爭焦點也轉向了服務質量的競爭,方方面面都表明了快遞行業發展在平穩中有所回升,快遞企業的股價也會受影響上漲。
頻頻漲價,為快遞企業添加生機
今年眾多快遞企業發布漲價的通知,給了在夾縫中生存的網點得以喘息的機會。網點是企業的基石,只有根基穩,企業發展才能發展壯大。
9月初,6家快遞公司積極響應七部門制定的《關于做好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意見》,宣布自9月1日起全網末端派費每票上漲0.1元。此項政策旨在增加快遞員的收入,保障快遞從業人員。這為行業釋放了一個非常好的信號。
9月底,上海區六大加盟制快遞企業中通、韻達、圓通、申通、百世、極兔相繼發出通知:規范快遞市場服務價格。大家都去搶奪業務量的時候,往往就是市場環境最惡劣的地方。核心產糧區價格戰競爭很慘烈,上海又疊加了成本高的因素顯得更加慘烈。本次產糧區更加精準的規范市場價格,綜合考量了用人成本、運輸成本等因素,有效遏制了區域惡性競爭。
10月油價上漲,漲幅創今年最大,同時也造成了快遞運輸成本的增加,這種增加是不可避免的。受美國新一輪的量化寬松政策的影響,導致了通貨膨脹,引起物價大漲,在連鎖反映效應的推動下,油價也實現大漲。
總而言之,第一波9月份漲一毛派費,第二波10月份以上海,浙江,廣東等產糧區低價客戶為代表,第三波以漲中轉運輸費為主。這三次漲價都發出一個信號:快遞企業的生存發展迎來了新的生機。
美國推行量化寬松政策
量化寬松(Quantitative Easing,QE)是指中央銀行實施的涉及大規模資產購買的非常規貨幣政策,本質上是在價格工具失效后把操作目標由價格轉向數量。簡單來說,就是銀行在較低的貸款利率下對外放貸,進而增加整個經濟體系的貨幣供給,刺激投資與經濟的恢復增長。
美聯儲宣布實施的這一系列寬松計劃,讓消費者和企業手里有錢,進而拉動消費和進行投資。
雖然從長遠來看,大規模的量化寬松政策會造成物價上漲,造成通貨膨脹,但從短期來看,迅速大量的投資會帶動股市的大幅上漲。
馬上就要迎來雙11,快遞企業都在進行職能儲備,為應對旺季做準備,相信在今年的旺季過后,快遞發展會迎來一個新的局面!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