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運輸部正式印發《綜合運輸服務“十四五”發展規劃》(簡稱《規劃》),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總目標,加快構建便捷順暢、經濟高效、開放共享、綠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現代綜合運輸服務體系。
《規劃》指出,“十四五”期,綜合運輸服務的發展方式要更加注重質量效益,組織模式更加注重一體融合,發展動力更加注重創新驅動,產業形態更加注重新老業態融合,服務產品更加注重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規劃》明確,到2025年,“全國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加快構建,多層次、高品質的旅客出行服務系統和全鏈條、一體化的貨運物流服務系統初步建立,現代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不斷完善,運輸結構進一步優化,運輸裝備水平大幅提高,綠色化、數字化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安全應急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治理能力顯著提升,服務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規劃》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期綜合運輸服務發展現狀基礎以及國際國內新形勢新要求,明確了綜合運輸服務發展的總體思路,提出了總體目標。
要求到2025年,“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全球123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加快構建,多層次、高品質的旅客出行服務系統和全鏈條、一體化的貨運物流服務系統初步建立,現代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不斷完善,運輸結構進一步優化,運輸裝備水平大幅提高,綠色化、數字化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安全應急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治理能力顯著提升,服務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構建協同融合的綜合運輸一體化服務系統
建設多層級一體化綜合交通樞紐。加強綜合貨運樞紐建設,完善多式聯運功能,加強樞紐港站集疏運體系及聯運換裝設施建設,統籌樞紐轉運、口岸、保稅、冷鏈物流、郵政快遞等功能。
加快優化調整運輸結構。提高道路貨運組織化、集約化程度,充分發揮道路貨運在樞紐集疏運體系方面的比較優勢,持續推動大宗貨物和中長途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大力發展內河集裝箱運輸、江海(河海)直達運輸,提高航運樞紐水水中轉比例。全面加快集疏港鐵路建設,具備條件的沿海及內河主要港口的重點港區基本接入集疏港鐵路。新建及遷建大宗貨物運輸量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及物流園區,鼓勵同步規劃建設鐵路專用線。加快城市周邊地區鐵路外圍集結轉運中心和市內鐵路場站設施改造,構建“外集內配、綠色聯運”的公鐵聯運配送體系。
深入推進多式聯運發展。推動鐵水、公鐵、空陸等聯運發展,加強鐵路(高鐵)快運、航空貨運能力建設,創新“干線多式聯運+區域分撥”發展模式,深入推進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構建空中、水上、地面與地下融合協同的多式聯運網絡。有序推進內陸集裝箱多式聯運體系建設。推進內陸集裝箱(系列2集裝箱)、陸空聯運標準集裝器、多式聯運交換箱等標準化運載單元應用。加快高鐵貨運動車組等裝備研發應用,大規模推廣應用鐵路專用平車、滾裝船等專用載運機具。推進江海直達船型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快全國多式聯運公共信息互聯互通,推動鐵路、公路、水運、航空以及海關、市場監管等信息交互共享。積極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加快應用集裝箱多式聯運電子化統一單證。
構建集約高效的貨運與物流服務系統
發揮綜合運輸服務整體效能,推動道路貨運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加快化解過剩產能,推進交通運輸與現代物流融合發展,促進物流降本增效,支撐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全面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
提升城市貨運配送服務水平。完善以綜合物流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共同配送站為支撐的配送網絡,促進城際干線運輸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機銜接。優化城市配送車輛通行區域、配送時間,探索設置城市公共臨時停車位或臨時停車港灣。推動城市建設貨運配送基礎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鼓勵發展共同配送、統一配送、集中配送、分時配送等集約化配送模式。發展“云倉”等共享物流模式。
完善農村物流服務網絡。推動既有客貨運輸站場、郵政快遞站點、公路養護工區、電子商務和農村供銷網點等資源整合、功能升級和綜合開發利用。研究制定農村物流節點建設和運營服務標準,推動農村物流節點科學布設和靈活經營。支持各地引導企業因地制宜培育農村物流服務品牌,完善農村物流網絡,加強與城際干線運輸銜接,促進城鄉雙向流通。創新農村物流服務模式,鼓勵運輸企業跨行業聯營合作,推動建立“種植基地+生產加工+商貿流通+物流運輸+郵政金融服務”一體化農村物流服務體系。
構建安全暢通的國際物流供應鏈服務系統
面向打造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和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要求,著力形成功能完備、立體互聯、陸海空統籌的運輸網絡,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安全高效發展。
加快完善海運全球服務網絡。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優化進出境船舶與貨物監管流程,支持口岸大數據共享平臺建設,促進海運便利化。培育若干世界一流碼頭建設和運營商、綜合服務商,加強港口與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陸海快線等高效銜接,服務支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推進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推動中歐班列西、中、東通道“卡脖子”路段升級改造,積極開辟境外新徑路。大力發展加掛補軸、階梯集結等中轉集結班列,促進開行模式由“點對點”向“樞紐對樞紐”轉變。
提升航空貨運服務能力。支持航空物流企業做大做強,鼓勵傳統航空貨運企業與物流龍頭企業戰略合作、資產重組,壯大航空貨運機隊規模,科學有序發展全貨機運輸。整合客機腹艙資源,提高既有航線和運力利用效率。
提高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水平。充分發揮國家便利運輸委員會機制作用,提高互聯互通和便利化水平。推動落實邊境口岸汽車出入境運輸中央財政事權改革,落實中央支出責任。推進雙邊國際道路運輸合作文件商簽和實施工作,打通中歐公路直達運輸通道。推廣跨境甩掛運輸,推進中韓陸海聯運等跨境聯運發展,積極構建中國-東盟多式聯運聯盟。
提升國際寄遞物流服務水平。加快發展面向日韓、東南亞、俄羅斯等周邊重點區域的寄遞服務,擴大連接西歐、中亞、美洲等地區的寄遞通道,推動進出口寄遞業務量雙向提升。推進寄遞服務與跨境電子商務聯動發展,加快國際快件航空轉運中心規劃和建設布局,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郵政快遞核心樞紐。鼓勵利用中歐班列等方式加強與沿線各國郵政業務合作,推動班列雙向運郵常態化。
打造清潔低碳的綠色運輸服務體系
以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為引領,以深度降碳為目標,統籌發展與減排、整體與局部、短期與中長期,促進運輸服務全面綠色轉型,加快構建綠色運輸發展體系。
深入推進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創建。加快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車輛應用,穩步提高城市物流配送新能源汽車比例。完善城市配送節點網絡、優化車輛便利通行政策、推進城市配送全鏈條信息交互共享、引導城市配送組織模式創新,推動標準化周轉箱等物流單元循環共用,加快推進城市貨運配送綠色化、集約化轉型。到2025年,有序建設100個左右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
此外,《規劃》還提出,“十四五”期,交通運輸部還將組織開展旅客聯程運輸試點、運輸結構調整示范區建設、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國家公交都市建設、便利老年人交通出行等內容,深化12328電話應用和提升服務,建成并穩定運行不少于1200個標準化“司機之家”等19項專項行動。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