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逐步落地,作為碳排放大戶的交通運輸領域對從業者在節能減排、綠色低碳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新能源汽車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作為新興產業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或將為物流業帶來新變化。羚牛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蒲紅霞接受本刊的專訪,在對話中闡述了氫能源的機遇和未來。
擁抱綠色低碳物流
2020年9月,中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碳達峰、碳中和”成為熱門話題。2019年,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碳排放量達11.4億噸,其中公路運輸碳排放占比達77%,公路運輸成為碳排放大戶。在此大背景下,您如何看待綠色低碳物流的發展趨勢
旨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巴黎協定》由全世界178個締約方共同簽署,減少碳排放已成為全球共識。我國對“碳達峰、碳中和”的態度堅決,實現“雙碳目標”的時間節點明確,地方政府和企業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對物流領域來說,正面擁抱低碳升級是大勢所趨,是挑戰,更是機遇。
目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碳排放量處于快速增長狀態,2008—2018年,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碳排放量年復合增長率達7.5%,在公路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和海運水運中,公路運輸的碳排放占比77%。因此,公路運輸在綠色低碳、節能減排上大有可為。
就公路運輸而言,包括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已經在市場應用上嶄露頭角。據專家分析,在未來的人類社會,氫能和電能將成為能源結構中的兩大支柱,構建能源的標準化。
其中,純電動汽車在交通領域上的應用已較為成熟,普通老百姓對純電動汽車的接受度較高,國內充電配套設施正在進一步完善。物流領域,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二線城市使用純電動貨車進行城配配送的比率已經非常高。
經過近10年的發展,純電動汽車已經得到很好的普及和應用,逐步實現使用經濟性、補能便捷性、性能可靠性,為我國公路運輸綠色低碳化建立了良好的開端,綠色物流在中國正走進企業、走進生活、走進城市,從業者們有了思想的轉變和切身的認知。未來10年,純電動車型在城配場景中,將迎來全面發展、持續滲透的時期。現階段因材料技術尚未完全突破,電池的能量密度有限,在長續航、重載、冷鏈等場景上仍處于尷尬狀態。
2021年最熱的話題之一氫能的碳排放為0,將真正而徹底地幫助人類走向零碳社會。氫燃料電池技術因其能量密度高,規模化后降本空間巨大(電池中使用極少量貴金屬且可回收)等優勢,非常適用于冷鏈、中長途、港口、礦區、環衛等場景運輸,尤其在北方冬季,燃料電池車輛能在零下30度低溫啟動,加氫和行駛過程不會出現大幅效率減低問題。
氫燃料電池汽車在重載爬坡的過程中有較好的表現,其動力性沒有明顯的降低。3-5年左右,液氫技術逐步成熟,將實現一次加滿氫后,中長途的運輸預計可以達到800~1000公里。
助力物流業走向零碳
羚牛于2021年6月在上海工商局正式注冊成立,作為一家新興的氫能物流科技企業,其初心和未來目標分別是什么?
羚牛蟄伏近3年后正式成立,從2018年開始籌備,獲得了北京清華工業研究院下屬氫能產業基金“水木氫源”領投。在氫能產業鏈上游、整車匹配、氫氣供應以及不同物流場景的需求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多次調研和測試。
羚牛的核心團隊由氫能技術、整車研發、物流運輸、新能源汽車運營等不同領域的人才組建,公司以推動綠色零碳物流運力為初心。未來,羚牛將致力于打造場景驅動、車輛定制和智能運營為核心能力的氫能物流資產運營平臺,助力物流企業綠色升級,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氫能解決方案,持續為行業、為社會創造價值。
在雙碳目標戰略之下,節能減排、綠色低碳將是每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每個從業者肩上的責任。
2021年9月,《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發布,提出健全碳排放權抵消機制,將可再生能源自愿減排項目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這一政策對羚牛來說意味著什么?羚牛又將如何幫助物流企業進行碳資產管理?
我國碳交易正處于起步階段,近期交易價格約50~58元/噸。未來碳積分不僅來源工業生產,來源于車輛、物流運輸領域的積分也將占到相當規模,當然,碳積分還將產生于人們生產、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這一政策的出臺,能幫助政府、企業更科學地管理和協調生產經營中的碳減排,實現高質量可持續增長。羚牛作為專業的氫能物流資產運營企業,將幫助物流客戶進行專業的碳積分收集、管理、經營、交易等。
未來4年,羚牛將圍繞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三大都市圈,搭建數字化驅動的氫能源物流資產服務網絡,覆蓋核心18個城市。那么,羚牛將如何為物流客戶提供綠色低碳的安全、零碳、有效、經濟的綜合解決方案?
簡而言之,羚牛為客戶提供零碳物流運力解決方案,包括從車輛定制、路權申請、售后運營、資產管理、加氫配套、碳積分管理等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服務,讓客戶專注于自身業務,無后顧之憂。
具體來說,在氫燃料電池車的定制上,不同應用場景對車輛的訴求不一樣。以冷鏈物流的續航需求為例,如果是同城配送,其續航需求約為200公里,而城際配送的續航需求則提高至300~400公里,如果是距離更遠的城際配送,其續航要求將會更高。
此外,環衛車、港口短駁車等應用場景的車輛配置需求更加復雜多樣,對羚牛而言,我們希望能夠為客戶定制更經濟實惠的氫燃料電池車。
在國家實施“雙碳目標”戰略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對于交通領域的新能源車輛給予了一些路權上紅利,但是很多客戶卻不一定了解這些信息。那么,我們會幫助他們去申請這些路權。
在羚牛看來,車輛交付給客戶以后,我們給客戶的服務才剛剛開始,而不是結束。
對氫燃料電池車的駕駛員而言,如何安全行駛,如何安全加氫,如何安全管理,以及車輛發生故障后如何獲得專業有效的售后服務保障,這些都是我們羚牛需要去完善的,包括資產的管理、加氫配套,也是我們為客戶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重要環節。
行業瓶頸亟待突破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要求深入實施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而目前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的發展已日趨成熟,那么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于貨運的技術難點是什么,有哪些瓶頸有待突破?與其他新能源汽車相比,氫燃料電池汽車在貨運上普及的難點是什么?
氫燃料電池汽車在貨運的應用上已經克服了重載長續航等挑戰,但氫燃料電池系統中的八大核心零部件尚未規模化生產,成本太高不利于市場化推廣。
從全球范圍來看,美國和日本等國因為前期的技術積累,其氫燃料電池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規模化生產還需要不斷努力。
“十四五”期間,政府重點鼓勵和扶持科技型的企業在氫燃料電池的關鍵技術上進行突破攻關,為未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規模化推廣打好基礎。
雖然,目前氫燃料電池的八大核心零部件仍依賴于進口,但在近幾年的發展中,我們國內也陸續出現了一批優秀的氫燃料電池企業,比如專注于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的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隸屬于上汽集團的上海捷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這一批頭部企業將推動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實現國產化,通過未來3~5年的示范推動整個氫燃料電池產業向規模化發展。
當前階段普及氫燃料電池車的另一大難點是加氫站配套不足。一方面,加氫站建設用地和建設規劃的審批較為嚴格;另一方面,加氫站建設的資金投入在千萬元以上,高額的投資成本和不確定的加氫需求導致企業在加氫站建設上躊躇不前。
中石化、中石油等國企在加氫站的建設上先試先行,到2025年,中石化、中石油等企業將在全國規劃建設1000座以上加氫站,其中北京計劃建成49座,上海計劃建成57座,廣東計劃建成200座……為未來交通領域的氫能補給打好基礎。
據媒體報道,2021年,國內氫燃料電池車保有量在9400輛左右,預計2022年將增加1萬輛左右,主要集中在物流卡車等商用車輛。您如何看待未來5年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在此趨勢下,羚牛將扮演什么角色?
2020年9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
北京市大興區、上海市和廣東省佛山市牽頭的京滬粵3個城市群成功入選首批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到2021年底,京滬粵三大示范城市群相繼官宣啟動,面向礦石鋼材運輸、建筑材料運輸、整車物流等超過18個應用場景,累計計劃推廣燃料電池車輛超2萬輛,建設加氫站超過306座。
而在前不久,由鄭州市牽頭的河南城市群以及由河北張家口牽頭的河北城市群入選國家第二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這意味著全國“3+2”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格局已經形成。
在全國“3+2”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格局的刺激下,產業發展迎來新機遇。但未來的發展方向、落地車型仍需要等待政府細則出臺。對羚牛而言,更聚焦于氫能源車輛的定制和運營,羚牛將作為解決方案提供商,整合行業資源,加氫站配套資源,保障客戶正常用車。
圍繞客戶價值 科技驅動物流
據了解,2022年底羚牛氫能計劃推出4.5噸燃料電池冷藏車,請問為什么選這個車型呢?可否請您談一談羚牛未來10年的戰略構想和發展重點?
羚牛計劃在2022年啟動冷鏈配送、城際快遞物流、港口短駁三大場景的氫能解決方案,其中,冷鏈配送是氫燃料電池車應用場景中很重要的一個場景。生鮮、醫藥等產品對配送提出了較高的溫度管控要求,冷鏈物流領域通常采用燃油冷藏車進行配送,但其產生的二氧化碳和不完全燃燒產生的有害氣體會加重環境的負擔,其冷藏設備也將消耗更多燃油。
羚牛通過前期調研認為氫燃料電池車在冷鏈物流領域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在2021年底我們已經在冷鏈物流的一些場景上使用4.5噸氫燃料電池冷藏車進行試運行,取得了有效的數據。
首先,其續航能力足以滿足當前客戶的配送需求,這款冷藏車每次加氫能行駛300~500公里,具體的續航能力取決于車輛的裝載重量和制冷配置,其能力基本可以滿足一二線城市的冷鏈配送需求。
其次,燃料電池的能耗比優化和測量匹配等方面有較大提升空間。按照氫氣35元/kg計算,羚牛的4.5噸氫燃料電池冷藏車百公里能耗為2.7kg氫氣,基本上遠低于燃油車。
羚牛計劃在2022年正式推廣使用4.5噸氫燃料電池冷藏車,續航能力達到500公里以上,綜合能耗成本也低于同等燃油車,有突出的示范價值。對于使用者而言,這不僅是低碳綠色,更具有經濟價值。未來10年,羚牛將始終圍繞客戶價值,通過科技驅動物流,不斷為客戶提供更經濟、更穩定、更先進的氫能物流資產解決方案。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