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品網(ID:products56)原創
作者 | 快言慢說
編輯 | 快言慢說
圖片來源 | 網絡
中國的快遞總量,到2021年已經達到千億規模,早已超越美國,連續八年蟬聯世界第一。體量雖然很大,但按其市場來說,卻是一片紅海,而在這紅海之里,不時有新人入場,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探討一下,不對之處,敬請指正。
一、總有新人來入場
中國快遞超越美國的最根本原因,不僅是中國電商的蓬勃發展,更是因為快遞與電商形成了良性循環。然而,2016年以后,撬動快遞業高速增長的電商及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已經見頂,依附于電商的快遞業務增速開始放緩。隨后,中國快遞業進入到殘酷的價格競爭階段,即便是像王衛這樣級別的企業家,在近10年來中國快遞行業的短兵相接后,仍顯焦頭爛額、步步驚心,中國快遞江湖的硝煙味道可見一斑。
快遞行業在中國的發展符合市場競爭的必然規律,歷經了高額利潤期、過度競爭期,正在向壟斷競爭期演進。今天,二線快遞企業基本出清,為數不多的一線快遞企業正在逐鹿中原。四通一達背靠淘寶成為快遞行業的主力軍,順豐、京東占據高端市場,行業的利益爭奪非常激烈。然而就在這樣的紅海之下,不時有后來者來入局,不僅來勢迅猛,而且咄咄逼人。
在快遞發展的早期,民營快遞企業幾乎都是脫胎于送海關報關單的背包客,比如三通一達,比如順豐,然而今天,后來者,必須攜資金,攜技術,甚至攜政策者才能入場。
先是海外歸來的極免,后有國字號哪吒,近日有傳出剛剛成立不久的中國物流集團也將進軍快遞,還有小視頻雙雄抖音、快手也在布局快遞。在紅海之下,總有新人來,究其原因,不外乎有兩點:一是競爭壁壘未形成,二是后入局者實力強大,視壁壘如草芥。
中國物流集團,新成立的由國資委直接監管的國字號物流大鱷,近日開始布局快遞。不過,大集團自有大氣魄,它瞄準的是國際快遞,對標的是FedEx,然而,在國內各大快遞公司加快布局國際化的大背景下,也對國內快遞企業造成壓力。
中國物流進軍國際快遞,資源優勢多多,有國際貨代、有航空運輸、有倉儲地產,更有市場——央企電子、藥品等走向全球都需要高品質快遞。更早一些時候,中國物流旗下的華貿物流領銜組建航空貨運公司,并在廣州打造航空貨運樞紐,可以看作是中國物流進軍國際快遞的先聲。
再說早些時候入局的極兔,不僅有東南亞運營快遞的成功經驗,更有拼多多的兄弟關系,還有背后的巨量資本支持。
近日,段永平雖然口頭上說不喜歡物流的商業模式,卻公開回應確實投了極兔。段永平,曾以創立“小霸王”和“步步高”兩個知名品牌而聞名全國。今天做起了獨立投資人,極兔創始人李杰曾在步步高公司任高管,拼多多的創始人也出自段永平門下,有了這層關系,可知極兔入局快遞有資金支持,市場支持,更有經驗——極兔創始人李杰,在印尼帶領團隊成立了快遞公司J&T Express,并且做得風生水起。
的確,快遞的新入局者,實力強大,資金雄厚,然而,他們布局快遞,主要還是相信中國快遞還大有發展前途,只要有實力,就能分一塊蛋糕。這種考慮對不對呢?
我們借用中通快遞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金任群先生一個中肯的數據分析來說明問題。他指出,宏觀上,2021年中國GDP比上年增長8.1%,可預見的十四五期間還將保持不低于5%的復合增長,而中國居民消費率一直處于偏低水平,2020年為38%,同期美國的居民消費率高達70%,由此可見,未來中國消費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同樣這也是快遞行業的機會所在。
金任群先生非常樂觀地看待未來5~10年的快遞市場,隨著GDP-消費-線上實物零售的復合、疊加的增長,到2025年十四五末和2030年十五五末,快遞的日均單量分別將達到4億單和6億單。
有人這樣說,中國物流集團進軍國際快遞物流市場,對順豐、中通、圓通等中國民營快遞企業來說,不應當視為威脅,而可能是增加中國國際快遞的整體實力,似乎也對,對內是競爭對手,對外可擰成一股繩。
二、各領風騷三五年
由于總有新人來入場,也由于競爭使企業態勢的變化,快遞潮流的競爭特點是“各領風騷三五年”,沒有永遠的頭牌。曾經,民營快遞的先行者申通,在2010年左右,沒有及時抓住電商這波紅利,被從其內部出走的眾小弟成立的公司中通、圓通,韻達所超越;而創業者文憑最高的百世,也于去年折戟沉沙。
德邦,曾經公認的優等生,自2018年全面轉型后,其交出的成績單似乎并不那么理想,接連的業績下滑讓其承受了巨大壓力,歷經幾年的磨難后,近日被京東所收購。
在快遞企業的競爭隊伍中,有國家隊,有民營企業,也有海外歸來者。有一步步經歷風雨逐漸壯大的草根民企,也有攜巨量資本豪然入場的大鱷,更有電商親自下場布局,自帶流量的電商物流綜合體。
當今快遞老大,無疑是順豐,穩坐神壇,讓同行望塵莫及。2年內將營業規模從1000億增加到2000億,無人能比。然而,也有隱憂,順豐控股去年凈利潤同比下降超4成,雖然順豐稱調低1至2年的利潤率預期換取長期競爭力。
還有,順豐近三年毛利率持續下降,從2019年的17.42%降至2020年的16.35%,再到去年的12.37%,降幅逐漸擴大。同比2020年,順豐單標收入下降了8.57%,雖然對比申通圓通每件2.5元和2.44元的單票收入還高得多。
據媒體報道,不知是否真實,順豐,這個行業里的老大,去年盈利卻被中通超越。不過,順豐去年第一季度業績爆冷巨損,也是不爭的事實。進入到2022年之后,順豐又繼續跌去了近三分之一的市值,雖然因為俄烏之爭,美國打壓,中概股都在跌。
其實,順豐隱憂的不僅是業績,還有競爭對手的追趕速度。現在三通一達的快遞時效已經提升明顯,順豐在運送速度上可以說已經喪失絕對優勢,而京東在服務方面并不遜色于順豐,面對競爭對手的重重圍剿,順豐將采取哪種方式來維護自身的龍頭位置,我們拭目以待。
極兔,這個海外回歸者,這個國內快遞市場的后來者,這個被同行指斥為攪局者,也有未來爭做頭牌的實力。
國內市場,極兔憑借對百世國內快遞業務的收購,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海外市場,極兔自去年4月開始,便啟動了中東拓展計劃,2月24日,又宣布進駐拉丁美洲市場,最近的一則消息更為其增加了做頭牌的法碼。極兔國際搭上了亞馬遜這艘電商巨輪,為海外業務的擴張帶來穩固的派件需求,借助亞馬遜再來一波高速復制已不是夢。
京東物流,也是爭做頭牌的實力玩家,作為綜合快遞行業中營收排名第二的京東物流,一直被外界認為對順豐虎視眈眈。雖然京東物流與順豐的戰略定位不同,走的是“倉儲+配送”的路線,與其是電商出身有關,但也不難說沒有想做第一的雄心。
京東若要持續開疆拓土鞏固自己的地位,快速尋找新盈利模式,整合并購顯然是一條最佳路線。近日的收購德邦就是這一策略的體現。近年來,京東物流通過資本并購等動作,以較低的時間成本,快速補充航空、倉儲、干線等能力。不過,京東物流2021年仍在虧損,控股德邦后未來的協同效應十分關鍵,爭做頭牌,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按理行業競爭環境的改善,價格戰空間的收窄,有利于頭部企業強者恒強,然而拿下頭把座椅者,容易沉浸在往日的榮光之中,這不得不防。
要在快遞的競爭中不落后,不被后來者超越,就要走出健康的發展模式,什么是健康模式?在快遞行業逐步由價格驅動向價值驅動轉變的大趨勢下,持續推動產品分類、服務分層,提供個性化、一體化的服務,采用差異化競爭策略,為客戶提供獨特服務,這才是真正的護城河。
我們要知道,做為快遞行業的龍頭,在大物流行業,依然渺小,還將面臨這些真正物流巨頭的跨境之爭。在快遞行業,順豐暫時無敵手,但在大物流行業,未來順豐將會遇到更多敵手,近日中國物流集團的布局快遞就是一個警鐘。
這是一個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時代,快遞的領頭羊不時被后來者超越。勝出者各有各的道理,失敗者也各有自身的原因,然而,不變的事實是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
總之,快遞業,競爭也罷,內卷也罷,總有人出局,有人進入;有人高歌猛進,有人裹足不前;曾經的燈塔公司,可能沒落,曾經的高光時刻,可能暗淡。這是一個論實力不論顏值的行業,隨你說的天花亂轉,但年終的財報才是結果。
三、副業布局也當然
對于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來說,多元化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在專心主業的情況下,適當的,必要的,與自已有關聯的多元化是企業的必由之路。有時,副業,也會成為未來的主業,從單一模式轉向多元化的綜合物流服務是快遞企業追求的目標。
經過激烈的市場競爭勝出的幾家快遞大鱷,早已不是純粹做快遞了,都在多個物流多個細分賽道進行布局,沒有一家快遞公司,把自己的未來局限于一個快遞公司。快遞市場可能會有其增長的盡頭,但物流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行業。
如果說布局驛站,進軍大件,捎帶家裝,還于快遞的主業緊密相聯,那么,郵政的布局咖啡卻真正是副業了,不僅郵政,順豐的豐巢也在布局洗衣業務,這些副業的布局,看以突然,卻也有必然性。
郵政跨界咖啡,消息一出,頓時就登上各大平臺的熱搜榜單。2月14日,“郵局咖啡”正式在廈門落地,開啟試運營工作。未來“郵局咖啡”將被打造為郵政自有連鎖品牌,進一步面向全國推廣。
郵局不再是單純的郵政服務場所,更變成了一個可以社交,可以品嘗優質咖啡,體驗郵政文化的全新場景。
多元化發展趨勢,跨界經營,郵政+,龐大的網點網絡,是開展零售業務的天然資源,郵政咖啡并非是重新選址,而是對現有的郵政網點進行改造,符合原有業務生態。
郵政咖啡,看似與快遞相差十萬八千里,其實也有聯系,咖啡門店提供到店自取和送貨到家兩種服務,也算是快遞驛站,快遞終端。中國郵政賣咖啡,這也是引流的方式,還需要燒錢買流量嗎,讓其物理網點產生規模效益。
無獨有偶,3月30日,據豐巢消息,豐巢已于深圳試點洗衣服務,用戶可直接通過豐巢智能柜公眾號菜單欄入口進入服務首頁下單,將需要干洗的鞋靴衣物投遞入柜或選擇直接上門取件。完成專業清洗后,工作人員會將衣物配送至用戶樓下快遞柜。豐巢表示,預計洗衣業務將在上半年覆蓋超過60座城市,并在下半年新增1-2項社區生活服務。
近日,在南京江寧區,一家名為“多多特賣倉”的商業新物種正式亮相。這家主打“特賣倉+24小時便利店+無人驛站”的門店,在取快遞的同時還能順便購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開業當天就吸引了大量顧客參觀和搶購商品。
看來,快遞企業的副業布局不至一兩家,未來可能很多,這是多元化的需要,更是為主業引流的需要。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