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一項能夠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快速天地互動的技術,本質上是現實世界的數字化。
低軌衛星距離地面的高度一般在四百到一千五百千米之間,在距離地面高度500千米的時候,環繞地球運行一圈大約只需要90分鐘左右,天地通信的時延在幾十毫秒以內。部署多顆衛星組網之后,能夠對全球范圍內的重點物聯目標實現全天候高頻率的監測,這是傳統物聯網所不具備的優勢。
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最不缺少的就是信息,但是缺少的是有效信息,但是這些有效信息往往會被淹沒在信息的洪流中,給產業判斷帶來很多的不確定性。
航天技術的加持,能夠使全球各類物聯信息快速匯聚,構建出大數據時代的信息服務平臺,打通供應鏈的上下鏈條,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無縫連接,提升運營管理的效率,促進經濟發展。
農林牧漁,大宗商品和制造業往往會因為資源供給等問題出現周期性的波動,導致出現供需失衡,對于行業的發展以及產生的經濟價值都會造成影響。使用ESL電子標簽這種替代傳統紙質標簽的技術,可以采集到產業上下游相關的數據信息,根據采集到的數據對行業的發展情況進行預測。
如果能夠提前預知并獲取到有效信息,促進上下游的協同合作,避免因為信息不對稱造成行業的周期性漏洞,那么對于行業整體的規劃和運行效率提升都具有積極的作用,能夠提供全球覆蓋信息的物聯網技術在這些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這也是在產業升級和經濟總體規劃中經常提及物聯網的原因。
現代經濟中,金融對于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以信貸為代表的融資方式。但是眾多小微企業因為沒有足夠的不動產,而金融機構對于它們的動產缺乏有效的評估手段,導致這類企業能夠獲得的信貸融資力度是比較小的。物聯網技術的出現對于小微企業信貸融資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獨立的終端設備上,金融機構能夠穩定的監控企業的動產,評估其真實的價值并進行針對性放貸。而在這一過程中金融機構能夠收集到很多不同行業的大數據,這些數據本身能夠成為高價值的咨詢類產品,金融機構能夠提升息差以外收入的比重。
航天和信息技術的進步極大的降低了衛星物聯網建設的成本,“天上”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地面”上的技術了,也就是說物聯網發展真正的核心在于高效低成本的地面終端,龐大的用戶數量和用戶服務體驗以及平臺端的數據運營管理,簡單來說就是降價格、降難度、提數量,自主研發降低終端價格,數據獲取成本,降低服務成本,將物聯網做成消費級、通用型的商業模式。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