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行業因疫情造成的短期危機正在解除,A股上市的快遞公司近期公布的5月快遞服務主要經營指標快報顯示,快遞市場正在逐步回暖。
最顯著的改變是,5月份,業務完成量均實現了環比正增長。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92.4億件,同比增長0.2%;業務收入完成872.2億元,同比增長0.9%。
上市公司5月增速領先行業
不可否認的是,快遞行業在四月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挫傷”,業務量出現了明顯下滑。
4月,順豐控股(002352.SZ)、申通快遞(002468.SZ)、圓通速遞(600233.SH)、韻達股份(002120.SZ)的快遞業務完成量均同比下滑。其中,順豐控股和韻達股份降幅超過10%。
但快遞行業具有強勁韌性。隨著復工達產的推進,一些頭部企業迅速將主營業務拉回了正向的增長曲線。
“快遞茅”順豐控股的公告顯示,公司5月速運物流業務、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合計收入同比增長45.43%。其中,速運物流業務營收達139.38億元,同比增長8.13%;業務量為9.02億票,同比增長4.4%。這意味著,順豐控股扭轉了速運物流業務持續三個月的下滑態勢。而供應鏈及國際業務的收入在合并嘉里物流的相關業務收入后,同比大增,漲幅達346.90%。
順豐控股表示,伴隨國內物流保通保暢政策深入推進,部分城市疫情封控的影響正逐步減弱,公司憑借端到端多元物流服務能力,全力保障疫情期間居民生活物資運輸及最后一公里配送,公司速運物流業務營業收入及業務量環比2022年4月均增長21%。
“通達系”中,申通快遞和圓通速遞基本走出了業務量異常波動的頹勢,且增速均遙遙領先行業平均增速。而韻達股份自4月起,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個別地區快遞的末端攬派服務受到一定影響,而暫尚未扭轉頹勢。不過,其5月業務量與營收的降幅業已收窄。
從數據來看,申通快遞、圓通速遞、韻達股份的快遞業務收入分別為25.53億元、39.02億元和37.05億元,同比增長33.03%、30.33%和14.04%;業務完成量分別為10.03億票、15.54億票和14.85億票,同比增長23.19%、23.24%和下降7.88%。
疫情影響減退只是行業向好的其中一個訊號,更重要的是“價格戰”的惡性競爭減弱。
僅5月的票均價格而言,圓通速遞、韻達股份、申通快遞在還原菜鳥裹裹業務因素后的單票收入分別為2.44元、2.44元、2.43元,同比增長19.6%、20.8%、17.4%。
今年1月到5月,圓通速遞、韻達股份、申通快遞的票均收入分別為2.57元、2.52元和2.57元,同比分別上漲14.9%、18.9%和12.6%。
這其中,不可忽視的是政策“托底”,令行業獲得了健康良性發展的共識。繼2021年9月《浙江省快遞業促進條例》出臺后,2022年1月7日,國家郵政局就《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管理辦法》指出,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從業人員,不得從事“與他人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或者用戶的合法權益”“無正當理由以低于成本價格提供快遞服務”等行為。
提升至全國層面的監管立法,有望修復局部價格洼地,保障盈利回歸良性。安信證券最新的研報也指出,快遞物流行業持續復蘇,電商旺季拉動需求增長,總體認為最壞沖擊已過,行業拐點已現。
股權激勵眼望長期目標
快遞市場的韌性不言而喻。在經歷低價惡性競爭搶占市場份額與排除了疫情干擾的影響后,快遞企業必須全力以赴兌現全年業績目標的承諾。
當前,快遞行業競爭風云變幻,以極兔為代表的新玩家正在向老玩家發起有力的沖擊。該公司在近日舉行的一場大客戶交流會上披露,5月份的全網日均票量已超過4000萬。如此算來,極兔速遞5月的業務完成量將超12.4億票。這也意味著在收購百世集團國內的快遞業務后,極兔速遞的市占率顯著擴張,且已超過了“通達系”的老牌玩家申通快遞。
在競爭激烈的快遞行當,上市企業不約而同地通過股權激勵的方式給員工注入“興奮劑”。只不過,距離企業兌現今年的業績承諾只剩一半的時間了。
韻達股份第四期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的第一個解鎖期將滿。而其2022年的股權激勵達標的條件是業務量增長30%以上或者營收增長不低于同行平均水平。
順豐控股在披露一季報的同時也推出了超千人的股權激勵計劃。其定下的“終級目標”是,2025年的營收將是2021年完成額的翻倍。
從行權條件來看,順豐控股本次股權激勵的行權條件對營業收入、凈利潤率都有不低的期許。方案顯示,在2022年到2025年的四個行權期內,要求實現營業收入分別不低于2700億元、3150億元、3700億元、4350億元,或歸母凈利潤率不低于2.1%、2.6%、2.9%、3.3%,兩個條件需滿足其中之一。而其2021年的營業收入為207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42.7億元,歸母利潤率約為2.06%。
圓通速遞此前為進一步激勵企業持續發展,推出了第二期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第一、二、三個行權期考核目標為2022年、2023年、2024年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30億元、38億元、46億元;或以2021年業務量為基數,2022年、2023年、2024年的業務量增速不低于行業平均增速。
相比之下,尚在追趕前者的申通快遞推出的“1元購”的員工持股計劃,似有“百廢待興”的期待。
申通快遞2022年的股權激勵的目標為,“業務量增長率不低于當年度快遞行業增長率”或“2022年度扣非后歸母凈利潤扭虧為盈”,實現兩項中任一項即可達標;2023年,同樣實現當年“快遞業務量增長率不低于當年度快遞行業增長率”或實現當年“扣非后歸母凈利潤不低于5億元”二者其一即可兌現。
在度過短期危機后,快遞企業將如何用實際行動呼應早些時候定下的經營目標,實現長期主義的經營策略,有待市場的考驗。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