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體“小作文”盛行之后,所有資金鏈出問題企業,都把創業品質當做遮羞布。
5年前,我曾在星空琴行上栽了大跟頭,這個一度曾是全國最大連鎖鋼琴培訓機構的明星創業項目,在經歷了明星機構融資、瘋狂擴張后資金鏈斷裂,最終銷聲匿跡,一同消失的,還有我的小兩萬塊人民幣。
3年前,我又幾乎以同樣的戲碼,栽到了一家兒童游泳培訓機構上。往后幾年,雖然我再沒有信任過這些培訓機構,但“暴雷”的名單不斷增加,精銳教育、優勝教育、學霸君、快陪練、趣口才、蘭迪英語……
這一次,輪到了小音咖。
小音咖是上海最大的線下音樂培訓機構,“暴雷”的原因還是老一套:資金鏈出了問題。在小音咖創始人李艾6月13日發布的《致小音咖家長和老師的一封信》中,承認目前公司“資金緊張、運營困難”,但話里話外的意思是因為疫情封控,導致了目前的處境。
原文是這樣的,“一方面,由于外部環境的不可控,加之內部對環境變化的預計不足,小音咖目前資金緊張、運營困難;另一方面,為響應防疫工作安排,在尚未接到上級主管部門允許復工的通知的情況下,小音咖確實無法正常開展業務活動。”
外部環境的影響到底多大不好說,但與依靠現金流生存的線下餐飲等行業不同,小音咖這類線下音樂培訓機構都是預收一年乃至多年的課時費用,并且號稱資金都放在銀行“專屬托管賬戶”接受監管,按照小音咖官方數據“2021年營收破6億,2020年營收2.6億元”,如果這錢還老老實實放在那,覆蓋數月運營成本理應綽綽有余。
而且早在上海疫情封控前,小音咖資金鏈緊張就已經顯露端倪,一名小音咖全職教師告訴投中網,去年12月,小音咖將原本的工資發放日,由次月15日調整至次元25日,從3月開始,小音咖開始拖欠員工和教師工資和社保。
從4月開始,已經有家長從小音咖內部知曉情況,因此申請退款,但流程走到今天依然杳無音信。一位家長對投中網表示,據她所在的數個群里的所知情況,已經實名登記家長的待退金額已經超過6億元,“少的一兩萬,多的十幾萬”,不過,也有報道稱待退金額為一億多元。
不管在具體數字是多少,小音咖資金鏈出了問題是事實,不過蹊蹺的是,就在已經發不出工資的4月份,小音咖公開發布“喜訊”稱全資收購了VIP陪練,這是一家在線音樂教育明星項目,此前曾獲得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共計約2億美元融資,可謂是一家準獨角獸,但VIP陪練目前情況也談不上樂觀,“大概從三、四月份開始,VIP陪練的家長也很難拿到退費”,
一邊是發不出的員工工資與退不了的學費,一邊是大手筆全資收購日暮西山的準獨角獸,你很難相信這些事發生在同一時間。因激進擴張而陷入絕地的企業不少,這幾年教培行業更是重災區,李艾在那封公開信中開頭就表示,“自創業初期,我就知道做企業沒有容易的”。
說實話,這類敘述“創業維艱”的表達我已經聽麻了,尤其是在社交媒體“小作文”盛行之后,所有資金鏈出問題企業,都把創業品質當做遮羞布。
小音咖公開信說目前正在積極尋找外部融資,懇請家長和員工一同紓困。這讓我想起星空琴行那位創始人,當時還作出了個人絕不逃避,會負責到底的承諾,但轉過年就到另一家超級獨角獸任職高管。
真的,太不體面了。
“滾泥球”的預付費模式
小音咖創立于2015年,專注于為4-16歲少兒提供音樂藝術輔導,創始人李艾是個“85后”,具有中國頂級音樂學府的背景,畢業于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
小音咖融資歷程 注:A輪為上海瑞夙(天眼查),非CMC
創業伊始,小音咖雖然只蜷縮在只有百十平米的小店,但與那些只想掙口飯錢的小培訓班不同,李艾從一開始就就拿到了不少投資,除了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滬江網校創始人伏彩瑞、東方財富創始人其實、大眾點評聯創龍偉外,還有一個名字:喬月猛。
這位互聯網創業老兵一生大概有三次正式的創業經歷,最近這次是其擔任董事長,已經“暴雷”的小音咖。
喬月猛雖然長得斯斯文文,但人如其名有一顆躁動的心。2007年,在那個連微博都還沒有的Web1.0時代,喬月猛便開始打造一個在線辦公平臺——IMO云辦公室(后更名為IMO班聊),不得不說相當超前。IMO曾獲得四輪融資。
imo云辦公室(而后更名為IMO班聊)融資歷程 來源:CVSource投中數據
但最終,在釘釘、企業微信逐漸暫露頭角并逐漸占領市場后,IMO無力再撐,在拿到D輪1.4億融資一年多后,喬月猛從法人的位置上消失,主體上海易睦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也被列為失信執行人進而注銷。
2017年,喬月猛離開IMO后,與上市公司奧佳華創立了一家按摩椅公司,但隨著奧佳華的撤資,這次創業最終也不了了之,并且喬月猛在公開場合也再未提及。
接著就是小音咖。在天使輪投資小音咖后,2016年年底,喬月猛就撤出了小音咖的股東序列,不過,李艾是個搞音樂的姑娘,缺乏資本運作經驗,即使拿了這么多資本大鱷的投資,把攤子迅速鋪開也沒那么容易。
所以2018年,在李艾的力邀下,喬月猛這位叱咤資本圈多年的互聯網老兵,以董事長的身份入主小音咖。天眼查信息顯示,2019年,喬月猛通過上海合奏文化傳播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及上海音博文化傳播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入股小音咖,合計持股比例37.57%,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喬月猛持股小音咖路徑 來源:天眼查
就這樣自喬月猛入主開始,小音咖開始走上了吸納資金擴張之路,在上海地區的線下門店增長到20多家,擁有超過3萬名學員,營收也成倍增長,2019、2020、2021年分別為8000萬、2.6億、6億元。
據《財經》新媒體報道,小音咖一直在做虧本促銷的買賣,“每課時虧損約50元”,并且每月需要支出的耗課成本、員工工資、市場推廣等費用高達5000萬元,自去年11月開始,小音咖已入不敷出,今年以來收入更是斷崖式下跌。上述家長告訴投中網,“就在4、5月份,小音咖還在拼命營銷,沖100送40”。
這無非幾年前消費互聯網創業的通行模式,試圖以高成本快速拉新,然后用規模覆蓋成本,再通過資本市場套現,李艾在收購VIP陪練時也放出豪言,“5年內實現營收百億,市值千億的全球性音樂藝術集團的目標。”
還是要回到商業的本質上來,一個線下的音樂培訓機構,就算再說得天花亂墜,不過是玩一個長短期資金錯配的游戲,再加上一個燒錢更厲害的VIP陪練呢?大家現在都是務實的人,這生意就算想破頭也沒法長久。
段sir常講,投資要找長坡厚雪的賽道,這樣才方便“滾雪球”,創業亦如是,不是說預付費模式沒法搞,只是得精確地控制杠桿,關鍵人心更經不起拷問,有多少創業者能像俞敏洪老師一樣,賬上長期留200億現金以應對“黑天鵝”的?
這就像本來你以為是滾雪球,實際上預付費滾的卻是一個泥球,雖然越滾越大,但卻不像雪球那樣越滾越快,而是越陷越深,有一天看著賬上的大筆現金以及看不到頭的支出,然后就“lack of guilty”。
關于收購VIP陪練
收購VIP陪練很蹊蹺。
一方面去年小音咖已經入不敷出,資金鏈很緊張,3月開始甚至開始拖欠工資和社保,但4月官方還是宣布了“強強聯合”的喜訊,而實際上,這其實是一個“蛇吞象”的故事。
VIP陪練融資歷程 來源:CVSource投中數據
相比小音咖用預付費來“滾泥球”,VIP陪練的商業模式可是性感多了,畢竟平臺級產品又有誰不喜歡呢?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8年,VIP陪練共獲得藍馳創投、金沙江創投、騰訊、老虎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的5輪融資。
2018年,VIP陪練宣布由虧損轉化為盈利,也完成了由騰訊和環球老虎基金領投的B、C輪融資,只不過始終沒有甩掉虛假宣傳、退費難等標簽,還因為違規收集個人信息,APP被下架。
當然不管怎么說,VIP陪練體量擺在這,不僅共計約2億美元融資,早在2020年,VIP陪練就宣布單月營收破2億元,而小音咖2021年全年營收也只在6億元的水平,和VIP陪練差了一個量級。
有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是,收購價格在“一點多個億”,這個價格讓人跌破眼睛,不光連VIP陪練一年營收都趕不上,甚至還不及融資額的零頭。投中網數次致電VIP陪練官方客服,發現對方不僅被大數據標注為“騷擾電話”,也始終沒有接通,結合一些家長和老師對VIP陪練情況的反饋,只能說明VIP陪練的情況現在確實很艱難。
一位私募股權專業律師告訴投中網,VIP陪練是典型的VIE架構,國內VIE主體是“上海妙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只是個“拿牌照的殼公司”,而上層的WFOE(外商獨資企業)“妙課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利用前述控制協議掌握VIP陪練的全部資產,由MusicLe Hong Kong Limited(妙克資訊科技香港有限公司)100%全資持股。
就在6月22日,妙課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法人已變更為李艾,而MusicLe Hong Kong Limited也于6月9日提交了股份配發申報書,但暫時還無法查看,預計與小音咖入主有關。截至去年年底,香港公司已實際繳納資本為1.26億美元,這一數字也基本符合此前VIP陪練獲得的幾輪大額融資。
按照小音咖官方“正式成為VIP陪練獨資股東”的表述,盡管收購價格很難如意,但原有VIP陪練股東應該都將退出股東序列,想來也不會有再次躬身入局的想法,線下音樂培訓的模式不性感,在線陪練在商業上又很難跑通,而類似小葉子音樂這類,還能在當下階段獲得融資的STEAM教育公司,都是靠“硬件+出海+AI+盈利”等多重概念加持,小音咖+VIP陪練,除了債務,還剩下什么呢?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