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電商火熱,京東拼多多失聲
說起直播電商,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淘、抖、快”三大平臺。
而同為電商平臺第一梯隊的京東和拼多多,似乎在直播電商領域處于失聲狀態。
打開京東APP,首頁上確實有著“京東直播”板塊。但排在前面的內容都是品牌自播,完全看不到達人主播的身影。隨著不斷上滑頁面,才逐漸有帶著“紅人”標識的直播間出現。
(京東&拼多多首頁)
進一步了解后會發現,京東為達人主播建立了“超A紅人圈”榜單,根據成交、訂單和時長為達人主播進行排名。只不過,即使是時段排名靠前的主播,其粉絲量也不過百萬級別,和“淘抖快”的頭部主播相差甚遠。同時,達人主播的排行榜也設置在了較為隱秘的位置,用戶如果不是刻意尋找,基本很難發現。
至于拼多多,則完全沒有直播板塊。用戶只能通過點進帶有“直播中”標識的商品,才能進入商家的直播間。如果想找達人直播,基本只能憑“緣分”——在“多多視頻”板塊,短視頻推送中偶爾會有直播間出現,其中也有少部分達人主播。
和京東一樣,拼多多給帶貨達人設置的榜單也相對隱秘。與其說這些榜單是為了讓用戶能更快找到熱門直播間,不如說它們只是同行間相互“較勁”的戰場。
由此可見,京東和拼多多似乎對達人直播并不上心。就像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曾經說的那樣,直播電商的“工具屬性”更加突出。因而它們更多是將直播間嵌入到商品和店鋪之中,起到為消費者講解產品的作用。
然而我們知道,直播電商這幾年漲勢兇猛、熱度不減。2021年直播電商行業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2.36萬億。根據網經社預測,其2022年的市場規模更是會達到3.49萬億。
(數據來源:網經社)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京東和拼多多為何還能不為所動?又或者,它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2016年3月,淘寶率先開啟直播試運營。5月,淘寶直播平臺正式上線,吹響了直播電商的號角。
同年“雙十一”前夕,京東直播誕生,可謂緊隨淘寶其后。然而一步慢,步步慢。京東與淘寶直播電商的差距越來越大。
2017年底時,淘寶直播的單日直播場次已達上萬規模,單日累計觀看量也已破億。京東直播則未引起太多反響。
2019年,直播電商徹底迎來爆發。這一年淘寶直播的GMV突破2000億元,累計用戶達到4億。同時,李佳琦、薇婭等頭部主播也從中脫穎而出。至于京東,一直未公布其直播GMV和用戶具體數據,也沒有全網知名的主播誕生。
當時,淘寶直播前負責人趙圓圓評價京東“還沒搞清楚怎么做直播,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一語成讖,早早布局的京東,即使此后嘗試了各種“花樣”,也始終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
隨著抖音、快手也相繼在直播電商領域斬獲高額GMV,2020年的京東終于按捺不住,開始投入大量資源扶持直播電商業務。
這一年的京東直播,可謂是“眾星云集”。彼時董明珠于4月首次在抖音開啟直播帶貨,卻慘遭滑鐵盧,銷售額僅有23.25萬。半個月后,董明珠轉戰快手,在平臺大力傾注資源的情況下,創下了三小時3.1億銷售額的紀錄。幾天后,董明珠趁熱打鐵,在京東的一場直播將格力的人氣推向了最高峰。
2020年5月15日晚,京東直播邀請科技測評博主王自如和董明珠一起開啟了直播帶貨。格力和京東兩大家電巨頭的共同背書之下,董明珠在京東的直播首秀銷售額突破7億。要知道,即使是在今天看來,高達7億的銷售額也是眾多頭部主播所望塵莫及的。在當時,這更是相當于格力一年的總銷售額。
同年7月,汪峰以“京東秒殺首席直播官”的身份,在京東開啟直播帶貨首秀。京東公布的數據顯示,當晚汪峰帶貨總金額超2億,觀看人數超915萬。
而這一年的“雙十一”,也是京東直播最為輝煌的時期。為期22天的活動中,超300位明星走進直播間,超500場創意總裁直播在京東開啟。雙十一當晚,一場“2020京東直播超級夜”更是將京東直播的熱度推向頂峰。
然而,狂歡之后,京東直播更顯落寞。步入2021年后,京東直播再無聲響。這時再回頭望去,京東直播的每一次熱度,都來自于明星和總裁自身的流量。至于專注直播帶貨的達人,則很難從京東直播中脫穎而出。
歸根結底,這跟京東對待直播的態度是密不可分的。2020年6月,京東現任CEO徐雷在接受采訪時說道:“直播的供應鏈零售不是常態的供應鏈,所以直播不是零售,更多是營銷行為,目的是拉新、清庫存、推新品、直播商品C2M”。
這番言論和黃崢不謀而合,都是只將直播視為工具,而非值得更多重視的增長點。
相比京東,拼多多入局直播電商的時間要晚上很多。2020年4月,拼多多邀請NBA傳奇球星馬布里進行了一場明星直播的嘗試。但結果是,一小時的直播中,總觀看人次僅2.1萬。無論是跟哪個頭部直播電商平臺相比,這個數字都顯得格外慘淡。
此后的拼多多,似乎是坐實了直播“工具屬性”的定位,開始更多地將流量傾斜于商家自播。至于達人主播,拼多多則是抱著“放養”的態度,沒有進行過太多額外的激勵和扶持。
對于拼多多的選擇,其實也很好理解。它當初之所以能在淘寶京東盤踞的電商市場脫穎而出,靠的就是價格優勢。而直播電商的觀眾,大多就是抱著“撿便宜”的心態去觀看的。
如果拼多多的直播還是打價格牌,很容易和平臺的定位產生沖突。本就薄利多銷的商品,再度壓價的話,只會損害商家的利益。最終極易導致同行間的惡性競爭。
現在看來,拼多多似乎已經放棄了對直播電商進行新的嘗試。而和它同樣落后一截的京東,則是在今年重新燃起了對直播電商的興趣。
主播能帶貨,不如商家能賺錢
今年618當晚,京東開設了一場名為“新物種實驗室”的直播。這場直播中,京東試驗了其“場景化直播”的構想。幾位年輕主播走進廚房、客廳、露營地等場景之中,在暢聊生活方式的過程中,以場景套裝的形式向觀眾推銷商品。
京東零售平臺業務中心負責人林琛表示:“我們不需要吆喝式帶貨,而是需要能給大家帶來知識價值的主播與新技能增量的達人”。直播期間,控卡零食套組售出超4000套,預制食品套組售出超2000件。雖然銷量還是不及其它頭部平臺,但至少驗證了場景化直播的可行性。
前不久的8月7日,京東發布“新物種首發計劃”,再次探索場景化直播。京東認為,依托數智化能力和供應鏈優勢針對場景化直播進行探索,將會是京東直播的重要創新方向。或許通過這樣的差異化競爭,京東也能建立起自己獨有的直播電商生態。
此外,京東也沒有放棄對直播達人的培育。近期,京東直播連續發布多條達人主播招募和激勵政策,看起來仍有孵化平臺自有頭部主播的想法。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