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暴跌62%,阿迪達斯賣不動了。
10月21日,阿迪達斯發布三季度業績顯示,三季度銷售額為64.08億歐元,同比增長11%;凈利潤為1.79億歐元,同比暴跌62.6%;同時,毛利率下滑至49.1%。
受此影響,阿迪達斯大幅下調全年凈利潤預期至5億歐元,此前預期為13億歐元,下調幅度超60%。
慘烈業績發布后,阿迪達斯股價持續下跌,今年以來股價累計下跌超60%。
曾被國人大肆追捧的阿迪達斯,為何走向衰敗?
壹
對于三季度業績下滑,阿迪達斯歸因為:“中國和西方市場消費者需求減弱,導致公司商品庫存堆積;9月初以來英國、德國、美國等主要西方市場支出有所下降。”
比起英、德、美,中國市場對阿迪達斯的影響更大。
阿迪入華25年了,前20幾年混的風生水起,大受中國年輕人追捧,耐克、阿迪的跑鞋甚至被炒到幾萬元一雙。
數據顯示,截至2019財年結束,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實現銷售額連續23個季度雙位數增長,中國無疑是其創收柱石。
但2020財年以來,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的號召力不斷衰退,近6個季度更是全線崩潰。
今年8月4日,阿迪達斯發布二季度財報顯示,二季度營收55.96億歐元,同比增長10.2%;凈利潤3.09億歐元,同比下降24.2%。
其中大中華區銷售額僅7.19億歐元,同比下降35.1%。
算上三季度下滑,2021財年Q2—2022財年Q3,阿迪達斯大中華區營收已連跌6個季度。
值得注意的是,9月初美國說唱歌手Kanye West(侃爺)發文表示對阿迪達斯不滿,希望終止雙方合作。
侃爺創立的椰子(Yeezy)品牌,曾逆勢挽救阿迪達斯頹勢,讓其重回正規,目前Yeezy已成阿迪銷量支柱。
2021年,Yeezy系列運動鞋銷售額達近17億美元,同比增長31%,侃爺從中獲得1.91億美元版權費,雙方多年維持共贏狀態。
中國市場持續敗退之際,如果侃爺再帶著Yeezy單飛,必將重創阿迪達斯。
阿迪在中國市場敗退,首先因為在中國犯了嚴重錯誤。2021年3月,H&M、耐克、阿迪等國外品牌抵制新疆棉震驚國人。
此后,中國消費者紛紛轉投國產品牌,加速了國貨崛起,洋貨敗退。
多年來,耐克、阿迪等洋品牌在中國大受追捧,穿上就是潮流,提起李寧、安踏、特步這些國貨卻妄自菲薄,覺得廉價、沒面子。
消費者一邊倒,間接縱容洋品牌傲慢,從杜嘉班納到范思哲、蔻馳、紀梵希,再到耐克、阿迪抵制新疆棉,辱華事件層出不窮。
阿迪、耐克的傲慢,歸根結底是國人民族自信不夠,認為本土品牌不行。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種消費觀念正在改變。
貳
近幾年國貨全面還潮,本土品牌設計、制造能力不斷提升,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國貨,安踏、李寧等品牌漸入佳境,傲慢的洋品牌則被拋棄。
2021年8月,阿迪達斯CEO羅思德曾說:“中國的消費者變了,市場需求已經偏向本土品牌,而非全球品牌。”
羅思德這話是很客觀的,阿迪、耐克時代落幕,不只因為他們經營失誤,更因為中國消費者變得理性、自信,轉向國貨。
從財報上看,國貨與洋貨呈現此消彼長態勢。
阿迪、耐克大中華區營收下滑之際,2022年上半年安踏、李寧、特步等公司均取得不錯成績。
其中,李寧營收124億元,同比增長21.7%;股東應占溢利21.89億元,同比增長11.57%;
特步營收56.84億元,同比增長37.5%;股東應占溢利5.9億元,同比增長38.42%。
安踏實現營收259.65億元,同比增長13.8%,股東應占溢利35.88億元,同比下滑6.6%。
從此,安踏正式超越耐克中國,成為中國第一運動品牌。
相比奧運會時高歌猛進的李寧,安踏這些年可謂穩步推進,從投資倫敦奧運會、進軍NBA,到收購FILA、始祖鳥、威爾遜、迪桑特、賽洛蒙等一眾海外品牌,構建出20多個子品牌的龐大品牌矩陣,穩扎穩打10幾年終成國內第一。
其實安踏、李寧向上,阿迪、耐克向下,除了態度傲慢,阿迪等品牌在經營上也出現重大誤判。
比如此輪國貨崛起中,年輕人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已悄然改變運動市場的格局,從前以跑鞋為主,現在多元化服裝更為強勢。
國產品牌敏銳察覺到這一改變,積極做出改變。2022年半年報顯示,安踏集團服飾類、鞋類在總營收占比分別為54%、42.79%。
相比之下,阿迪、耐克仍以跑鞋為主,而且款式老舊、毫無創新,日漸失去吸引力。
這從阿迪達斯的存貨上也能看出,截至今年6月底,阿迪達斯庫存高達54.83億歐元,同比增加35%,三季度財報顯示庫存已同比增加63%....
歐美高通脹消費疲軟、中國市場又不斷下滑,阿迪大量的庫存只能打折處理,公司也提到“考慮到大中華區客流量減少、9月初以來主要西方市場的消費者需求下降導致庫存增加,預計接下來將增加促銷活動”。
阿迪還提到,即便四季度在世界杯刺激下銷售出現反彈,全年銷售額也只能以“中等個位數”增長,而非“高個位數”。
悲觀預期下,阿迪達斯將全年凈利潤預期從13億歐元下調至5億歐元。明年能否逆轉頹勢,最終還要看中國市場能否止跌。
今年8月,羅思德認為中國最終不會放棄西方品牌,“中國市場會回來的,并且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從日漸衰退趨勢來看,阿迪達斯在中國的輝煌或許再也無法重現了。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