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被公認為生鮮電商發展的元年。時至今日,十年浮沉、千帆競過,互聯網生鮮電商賽道卻始終沒有擺脫修羅場的底色。
互聯網企業自加入生鮮賽道之日起,無論開生鮮超市、建生鮮電商平臺還是玩社區團購為代表的新零售,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都沒跑出一條清晰可見的可持續盈利模式。這根本上取決于生鮮行業的特點——高投入、低毛利、供應鏈復雜、商品標準化困難。
實際上,如果無法找到一條破除高投入、低毛利的破局之道,無論互聯網為生鮮行業開出多少花樣繁多的“配方”,都永遠是做賠錢的買賣。成功的配方其實只有一種,就是想賺錢,就要收入大于支出。否則融再多錢,攤子鋪得再大,呼聲再高,都有可能倒在曙光乍現的前夜。
遍觀生鮮賽道,生鮮B2C領域,以前置倉模式作為互聯網巨頭和資本交鋒的最前線,歷來險象環生、悲欣交集。但前置倉模式的平臺,如果無法保證客單價、訂單量和倉儲配送履約成本達到盈虧點,那永遠在燒錢。
再看生鮮B2B,同樣在摸索求生。因生鮮供應鏈與餐飲行業緊密相關,在餐飲行業大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只能大規模收縮,,從去年8月起,多家生鮮供應鏈企業宣布退出了數百縣城和數個中心城市,嚴控規模和成本,轉向平臺模式。
當然,生鮮電商賽道也并非一直陰云密布,如果能找到一種模式,精準貼合生鮮行業的特征,精細化統籌各要素的投入與產出,實現可持續盈利并非不可能。
比如,聚焦生鮮供應鏈,背靠布瑞克農業大數據平臺跑出的農牧人,便以S2B2C模式,構建出一套全新的新鮮豬肉集采、配送、運輸、銷售的供應鏈系統。布瑞克做農業咨詢起步,以獨到的大宗農產品價格預測模型聞名業內,被稱為農業咨詢領域的麥肯錫。農牧人對S2B2C模式的打造,便源出于這家公司對農業領域的深度洞察。
關于S2B2C模式,阿里巴巴合伙人曾鳴從賦能的角度,做了深度闡述:提供SaaS化工具、實現資源的集中采購、實現共同的品質保證、整合集成服務網絡、提供數據智能支撐,越是往后,價值越大。
農牧人擔當的正是這種角色。
其實,聚焦數字化生鮮供應鏈,市場上還有不少其他平臺。比如有平臺聚焦于蔬菜類供應鏈打造,打通上游供應商和下游餐飲小B端商戶,打造了數字化平臺賦能供應商和小B端客戶,利用外包商解決物流問題,構建起一套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但隨著近幾年的規模擴張,開始涉足上游生產端和電商平臺,面臨巨大成本壓力,從去年開始選擇從小B端商戶退守農貿市場“次C端”攤販,在垂直品類上,選擇了根莖類菜品聚焦發力。
農牧人則一開始便選擇了聚焦豬肉品類做垂直深挖,步步為營,穩步推進。這并非沒有原因,一方面源于這家公司在豬肉單品領域深耕已久,布瑞克在豬肉單品產業具有深入的研究和產業基礎。另一方面,豬肉是國內較大的生鮮單品,每年有約7億頭豬出欄,零售規模2萬億以上,有足夠的市場份額和可盈利空間。
本質上農牧人做的是供應鏈的生意。通過建立大數據平臺,溝通次C端商戶和豬肉生產廠商兩端,然后利用物流冷鏈系統,直接完成肉類供應,省去了中間兩級的批發環節,能將整體成本砍下10%—20%,最終讓兩端受益。
鏈接次C端,農牧人推出了肉掌柜APP平臺,農貿市場攤位、門店免費注冊加盟,通過APP從農牧人渠道進行訂貨。前一天晚10點之前在APP上預定,第二天6點農牧人就能送貨上門。
鏈接生產廠商,通過APP平臺集成的巨量訂單,讓農牧人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可以同牧原、新希望、首發、溫氏等國內最大的豬肉廠商合作談價,獲得更低訂單價。
物流配送上,農牧人輕裝上陣,沒有自建物流系統,將物流配送部分交給了商戶,探索出了“眾包物流”的新模式。鼓勵加盟店主自己拉貨,順便幫助周邊門店配送,這樣店主既做司機又當品控,利用商戶自有的冷藏車存量資源,打通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一番操作下來,農牧人貨源由廠商直供無需自建倉庫,物流通過眾包無需自建冷鏈,甩掉了原有生鮮電商玩家最大的兩個高成本包袱,輕車上路,快速擴張。
農牧人掌柜App去年3月份上線,通過農牧人賦能的門店,單店三個月可實現盈利。發展至今,農牧人已覆蓋蘇州全部農貿市場,有近1000家門店,在全國16個城市已覆蓋5000家門店。預計2022年將覆蓋15城、6000家門店,銷售額突破30億,并能夠實現豬肉業務的全面盈利。今年9月30日,農牧人在蘇州上線了肉類數字交易中心,通過數字化跨級賦能,可以把小興安嶺的特產黑豬肉,送上蘇州人的餐桌。
當然,有人會有疑問,農牧人跑通了豬肉單品的生鮮電商模式,這種S2B2C的模式能推廣到生鮮類全品嗎?
蔬菜類生鮮有很多特點,比如品類多、儲存周期短、易損耗、非標性差、毛利率低等,需要整合的資源更多、更難。此前許多玩家早已試過水。比如一家B2B餐飲供應鏈公司匯集大量餐飲小B端訂單,去銷地市場統一采購,靠打低批發價,賺取中間的差價。但是,跟豬肉單品不同,餐飲行業SKU非常寬,想要集結出大批量的單品去議價,難度很大。而且在物流配送上,若選擇自己做物流配送,這又面臨高投入的問題。
對宋小菜而言,他們服務的B端覆蓋范圍更廣,提供的生鮮品類更多,在整合了賣家與買家兩端資源后,物流配送依然是最大的難題,面對易損耗的生鮮蔬菜,宋小菜找不到生鮮行業的“超級承運人”,只能自建物流系統,通過建立物流調度中心,解決集運難題。前面的路,依然道阻且長。
因此,農牧人選擇靠打通標準化程度高的熟悉單品,實現垂直領域突破,不啻為一種明智的入局策略。農牧人已經喊出口號,對標牧原做中國豬王,要做中國領先的豬肉銷售平臺,成為“中國肉王”。
其實,農牧人根子上不是一家互聯網基因的公司,玩得不是融資、燒錢、地推、攻城拔寨規模化發展的大平臺模式,它的基因更像是“傳統農業行業+互聯網”的基因,把清楚了農產品的脈,然后專注于搭好數據平臺、賣好肉,一步步往前走。農牧人下一個三年盯上了魚類單品、牛肉和面粉,繼續走單品推進戰略,按農牧人董事長孫彤的說法,是“把單品做到極致”,一個戰壕一個戰壕的深挖前進。
互聯網、大數據賦能生鮮賽道的本質,在于通過提供強大的信息整合能力,降低生產者、銷售者、購買者以及運輸者之間的溝通成本,最終提升履約效率。農牧人跑出的新賽道,充分依托現有的存量資源,利用自己的數據分析能力、平臺整合能力和深耕豬肉單品14年的經驗認知,實現了互聯網、大數據對生鮮的深度賦能。
現下,中國農業的特征,依然呈現高度分散化、組織化程度低的特點,因此在分銷模式上也不能照搬歐美的集約化分銷模式。與之相應,做中國生鮮領域的創新者,也需要走中國式的路子,找準互聯網、大數據賦能的獨特模式,看清自己賽道邊界和范圍,做一個清醒、扎實的創新者。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