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20年,在中國幾乎所有第三產業的服務水平都在進步,唯獨快遞在“降級”。
一位消費者還記得,多年前自己從武漢向上海寄來了衣服,結果快遞員未打電話直接把東西放到了家門口。那時候,提前電話聯系、上門派送還是快遞行業的標準動作,因此這樣的服務被吐槽為“垃圾”。
他卻沒想到,多年后,即便是這樣的服務也已經可望不可即了。更多的時候,用戶只能收到一條短信,被告知快遞放到二里外的驛站了。
距離遠、東西重、家里老人不會拿快遞?不好意思,還是讓勞煩自己跑跑腿吧。
當用戶送貨上門的需求和快遞不上門的現實不可調和時,口水戰就經常出現在網絡空間里。
但最近一年來,事情似乎也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快遞公司開始將送貨上門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畢竟行業個位數增長的時代,爭奪商家和客戶成為了頭號任務,以前的“痛點”也成為了商機。
于是,快遞行業的最后一場戰役,終于打響了。
01 老痛點,新戰場
2022年雙11前夕,快遞公司“X通”宣布在全國30個城市開展按需上門,但是這個消息在行業內和消費者群體里都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據了解,作為戰略級項目,按需上門要不要在雙11對外說,X通內部糾結了很久。
糾結的原因在于X通內部拿不準這個項目要不要高調宣傳——太低調沒有存在感,太高調了容易打臉,畢竟送貨上門是首次試水,能不能做好沒有人敢打包票。
最終,X通決定調低宣傳調門,原因是這個項目其實主要服務淘寶天貓的商家,所以內部名稱是“淘寶專送”,X通不希望引起拼多多、抖音等平臺的反感。
其實,在送貨上門這個業務上,X通是行動比較遲緩的公司。
早在2021年底韻達就推出了"智橙網";2022年初,圓通旗下以時效升級和精準派送為核心的"圓準達"正式上線;2022年7月,中通旗下高端時效快遞物流品牌“快弟來了”在全國招募城市服務商;2022年底極兔內測“兔優達”,該產品也主要服務于有高端派送需求的客戶。
名稱各異的項目背后,大家的業務特色大同小異,均主打派前電聯、送貨上門。
而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派前電聯、送貨上門是順豐、京東快遞的招牌服務,它們和通達系井水不犯河水——后者主打走量的廉價電商快遞。
因此,當通達系瞄準送貨上門時,很多人分析認為,這是通達系希望擺脫廉價的標簽,獲得更高的利潤率的苗頭,就像手機行業里的小米一直希望走上高端。
事實真的如此嗎?
02 “算盤”背后:不為進攻,而為防守
在2021年之前,加盟制快遞公司們都還沒有心思把送貨上門放到重要的業務位置上。
原因很簡單,當時所有人都認為快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會高速增長,”現有的市場都搶不過來,哪有心思去高端市場分一杯羹?!笨爝f行業從業者何金說。
這也難怪,從2010年到2020年,我國快遞量增長率均保持在25%以上,在快遞行業發展最快的2011年到2016年,快遞量增長率甚至保持在48%以上。
由于電商市場迅速膨脹,原本快遞老大順豐在單量上被通達系紛紛超越,老大成了老末。
但是在2022年快遞市場風云突變,大盤增速從前一年的30%變成了3%,加盟制快遞一下子陷入“既不增收也不增利”的困境中。
很多人認為,通達系走送貨上門是與順豐、京東搶市場,但是答案也許不是這樣。
“通達系也許不介意未來能夠搶順豐的市場,但這不是現在推出送貨上門服務的主要原因?!焙谓鹫J為,通達系們的做法不是進攻而是防守。
快遞公司們也是迫于無奈,何金分析,首要的原因是電商平臺的壓力。
據悉每年618 和雙11快遞公司們都會和天貓等電商平臺簽訂“對賭”協議,繳納保證金,確保按照時效、質量進行服務,從而電商平臺會優先分配訂單,這對于快遞公司的單量和利潤有著極大的影響。所以為了守住客戶,快遞公司們不得不接受越來越嚴苛的規則。
隨著電商行業從阿里一家獨大變成淘拼抖快群雄爭霸,快遞服務成了電商平臺們爭奪客戶的重要砝碼。有驛站的負責人透露在雙11期間,要求送貨上門的包裹比例為40% ~ 50%。按照菜鳥網絡的數據,送上門讓消費者的復購率提高三十個百分點以上。
隨著競爭日趨激烈,電商平臺和商家們都意識到了快遞服務能夠影響用戶的選擇。
因此在2022年初,抖音電商測試了快遞服務“音尊達”(后來改名為“音需達”)具有派前電聯、按需派送上門、專屬客服等特色,為了獲得抖音的訂單。京東、中通、圓通、韻達、順豐、郵政紛紛接入。
隨后菜鳥也宣布送貨上門視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招募了10萬名額外的短期專職運力推動驛站送貨上門。
不光有來自電商平臺的壓力,電商大客戶們也希望快遞能夠給自己帶來加分,“幾家快遞公司價格都一樣,誰能提供送貨上門,商家肯定愿意把訂單給誰?!焙谓鹫f,一個大客戶一年可以帶來幾百萬單的客戶,誰愿意把客戶白白讓給其他人?
03 送貨上門,困死在末端?
盡管快遞公司們將送貨上門作為目標,但是在社交網絡上消費者們對于不上門送貨的抱怨依然占據主流。
背后的關鍵在于,送貨上門說起來容易,真正落地起來很難,導致大部分用戶感知不明顯。
據了解,X通原本打算在2022年底將按需上門推廣到100個城市,但是直到12月30日開城數量也才50個左右。
開城數量不達標,一方面是疫情的影響打亂了節奏,快遞小哥紛紛病倒,快遞積壓無法上門。
但關鍵原因是這個項目推廣很不順利,底層網點和快遞員的抱怨很多。
“阻力太大了,快遞員們對這個項目恨之入骨,要不是政策強制考核,沒有人愿意干”,網點老板王大力表示。送貨上門讓快遞總部來說名利雙收,但是對于末端快遞和網點小哥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他簡單算一筆賬,十年前全國每天只有2000萬個包裹,快遞員一天的配送量是二三十個。現在全國一天有3.3億個包裹。與之相對應的,每個人要送的快遞增加到了兩三百件。
假設一位小哥即使一天工作16個小時,他需要4.8分鐘就要送一個快遞?!霸谶@種情況下,想把每一個快遞送進小區、送上樓,送到每個消費者的手上,是非常不現實的。”
更離譜的是,送貨上門的收益和帶來的壓力嚴重不對等,雖然為了鼓勵送貨上門,快遞公司們提供了“上門補貼”,但是每單只有0.2元,然而如果沒送用戶投訴,一單罰款是50元。也就是快遞小哥送100單快遞的獎勵,一個投訴就沒了。
一方面要應對總部考核達成目標,另一方面還要安撫好快遞小哥?!白铍y的就是網點老板”,王大力認為總部可以拍腦袋,但快遞小哥們不愿意干,網點還不能強逼著,“快遞小哥很難招,不高興了就離職,網點立馬就頭大了?!?/p>
由于特殊的管理體系,以及履約成本等原因,加盟制快遞搞送貨上門不乏失敗的案例。比如圓通曾在2018年推出了承諾達,試圖用全直營模式提升服務品質。但僅1年之后便退出舞臺。
而菜鳥強勢推廣的送貨上門,也陷入“聊勝于無”的境地。由于送貨上門由菜鳥驛站各自負責,消費者需要先在APP上預約,驛站有閑置運力時才能有人送貨上門。所以很多消費者吐槽,這種預約式的送貨上門要靠運氣,真要是急需的快遞,用戶還是自己去取更加靠譜。
“X通這個項目在內部也是有很多反對的意見”,王大力透露,有高管比較務實,對于要不要這么快就推送貨上門持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總裁認為這個項目必須要干,力排眾議要求推進。
但是目前看來,這場戰役比預先設想的還要難打,王大力苦笑,“據說明年4月要做到日均300萬單,我實在看不出來有什么辦法做到”。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