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不久的年貨節,電商、物流平臺都大賺了一筆,為兔年開了個好頭。但也有一個巨頭例外:那就是頻繁被傳出各種丑聞的韻達。
2月12日,韻達快遞官方發布一份公告,澄清了近期的一系列謠言并就大量快遞延誤一事向用戶致歉。韻達方面表示,半年關停2000多個網點的消息不實,韻達一級網點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0多個,末端攬收、派送快遞則增長了1萬有余。
不過對快遞派送延遲、滯留網點的傳聞,韻達并沒有完全否認。官方聲明指出,因為個別網點員工節后返工不及時、疫情影響仍在持續,確實出現了短期人手不足現象。但韻達也承諾,將在近日清理全部擠壓快遞。
雖然韻達已經作出緊急辟謠、致歉,但用戶的擔心和不滿似乎一時間無法完全消失。數據顯示,韻達股價在近五個交易日四次錄得下跌,也表明了資本市場的態度。
從最新的財報中也能看出,疫情等客觀因素對快遞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韻達的業績也遭受了猛烈沖擊。
去年三季度,韻達實現營收為123.86億元,同比增長19.18%,但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扣非凈利潤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只有1.64億和2.19億元,同比分別下跌了48%和34%。和巔峰時期相比,韻達的退步肉眼可見。
在利潤下滑的同時,韻達的市場份額也面臨挑戰,老二位置并不穩固。億豹網統計的數據顯示,2022年韻達全年業務量175億票,市場份額為15.92%,落后中通排名次席。但需要注意的是,圓通的業務量和韻達相差無幾,市場份額增長至15.81%,距離韻達只有一步之遙。
如今因為大量快遞配送受阻、口碑大受打擊,韻達這微弱的份額優勢恐怕很難保持下去。
當然,遭遇口碑考驗的不止韻達,甚至老大哥中通也不乏焦慮。
2月7日,中通召開2023年度工作會議,董事長賴梅松提出“這是中通發展中非常關鍵的一年”,并要求保住市場份額第一的地位。但事實上,阿里對通達系物流企業的依賴程度正不斷降低,即時零售風口的興起又帶動順豐同城、達達集團和京東物流等平臺業務大幅增長,傳統快遞業的確遭受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
毫無疑問,韻達等快遞企業是中國電商市場崛起的大功臣,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市場在不斷發展、變化,消費者的需求也在升級,如果不能跟上潮流,快遞企業也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借著此次危機公關,或許韻達應該好好檢視一下自身業務漏洞,盡快完善短板。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