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用極兔代替順豐
拼多多與極兔,進一步深化合作。
近日,有極兔廣東地區加盟商透露,其已經開始承接拼多多上門退貨業務,并在多個城市開始試點。
該加盟商表示,從2022年底開始,這項業務就已在部分區域試點。但如果所在地區尚未達到服務標準,拼多多的退貨業務仍由順豐提供。
對于此事,也有多地極兔網點證實:目前正在填報調查問卷階段,有望后續擴大試點范圍。
早在2020年,拼多多就推出了“上門取件退換貨”服務。用戶在申請退貨成功后,可以在平臺內一鍵下單,會有快遞員上門取件。
這一年,正好是極兔強勢起網、在國內市場“橫沖直撞”之際。當時拼多多與極兔就關系密切,以至于很多人猜測極兔會承接上門退貨這項業務。
然而由于當時的極兔根基未穩,在終端網絡的建設和攬派能力上還處于發展初期,最終拼多多選擇了順豐作為合作伙伴。
要論服務能力和用戶體驗,順豐自然不在話下。可它之所以愿意承接拼多多的退貨業務,更多還是因為其確實有著這方面的需求。
當時的順豐,雖然有切入電商市場的想法,但高昂的運費讓很多商家望而卻步。于是順豐另辟蹊徑,開始探索電商退貨件。雖然利潤率遠不及核心業務,但只要量足夠,依舊是一筆可觀的營收。
因此我們能看到,順豐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不斷擴大退貨業務覆蓋范圍。去年10月,順豐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目前中國的退貨件市場規模約為1500萬單/天,而順豐已經接入了拼多多、唯品會、抖音、淘寶等20多個平臺。
如今順豐在拼多多的主要業務逐漸被極兔接手,對其整體業務量也會有一定影響。不過拼多多的一些退貨件價值還不如運費貴,順豐從中抽身,倒也有益于自身的利潤修復。
而在另一邊,擔起上門取件退貨重任的極兔,也不免有些讓人擔心:拼多多用極兔代替順豐,消費者的體驗是否會大打折扣?
極兔努力“跳”向高端
提起極兔,大多人的印象都是價格便宜、質量欠佳。
事實也的確如此。國家郵政局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快遞公眾滿意度調查顯示,極兔速遞的公眾滿意度得分77-80分,在一眾快遞企業中處于墊底位置。
(截自國家郵政局官網)
不過,一直飽受爭議的極兔,也在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能力。
當初極兔剛進入國內市場時,曾憑借“義烏8毛發全國”搶奪到大量市場。此后的極兔僅用10個月時間,日單量就突破了2000萬單。
肆無忌憚、一路狂奔的極兔,在價格戰被叫停后終于停下腳步。此時它所面對的,是競爭對手們的“仇視”,以及自身的增長瓶頸。
由于進入國內市場過于倉促,極兔的“家當”其實只有收購來的“龍邦快遞”。由此造成的,是極兔業務量和基礎設施極度不協調的局面。
于是在2021年9月,極兔收購了百世在中國的快遞業務,希望借助其遍布全國的基礎設施資產“做大做強”。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極兔和百世原有的加盟商之間出現了矛盾。在一些業務重疊區域,雙方的網點自然需要重新整合。但是該淘汰哪些網點,又該留下哪些網點?這又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為此,極兔絞盡腦汁,為加盟商提供了各種解決方案。雖然最終“兩網融合”基本完成,但過程中的內部矛盾,也波及到了消費者。那段時間里,運輸慢、快件滯留等問題給消費者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印象。
“安內”完成后,極兔終于可以騰出手來“攘外”。雖然阿里有菜鳥和通達系,京東有京東物流,但其它平臺的市場極兔依舊可以爭取一下。極兔官網的合作伙伴頁面顯示,除了排在首位的拼多多以外,包括快手、抖音、當當等30多家電商平臺都與極兔達成了合作。
(截自極兔官網)
看起來此時的極兔在業務量方面已經有了保證,可實際上,其八成訂單都來自于拼多多。而隨著快遞行業告別價格戰,走向價值驅動和服務驅動,極兔一味依靠拼多多“薄利多銷”并不利于未來的增長。
為此,我們看到極兔開始越來越注重品牌形象,試圖在高端市場分上一杯羹。
去年世界杯,極兔簽下梅西作為其代言人;今年春晚,極兔又成為了首個贊助春晚的快遞企業。
近來的這兩次“頂流”大事件,都出現了極兔的身影。當其它快遞企業都在悶頭做事時,極兔卻大張旗鼓地開始了營銷。不少業內人士猜測,極兔此舉可能是在為上市做準備。
若果真如此,極兔的當務之急就是提高自身的服務質量、逆轉口碑,以吸引投資人的注意。
目前,極兔的服務升級已經出現了一些跡象。比如在極兔的大本營東南亞,尤其是印尼市場,極兔的時效件一騎絕塵。其甚至能提供“極兔24小時達”“極兔生鮮”“極兔國際物流”等高端服務。
如果同樣的服務能“復刻”到國內市場,極兔跟順豐、京東物流相比都會不遑多讓。
不過,極兔在國內市場的困境,更多是緣于C端的用戶體驗。目前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近30天關于極兔最多的投訴是“服務態度差”。包括聯系不上網點、客服不作為、分公司不處理問題等等。
想要逆轉口碑,極兔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與C端用戶的接觸。像是與拼多多在上門取件退貨方面的合作,一旦極兔能提供同等于順豐的服務,對其形象提升自然大有裨益。甚至,極兔說不定還能在C端市場找到新的增長點。
電商物流高度綁定,拼多多需要極兔
將上門退貨業務分給極兔,拼多多算是給了極兔一份大禮。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拼多多也確實需要極兔的幫助。
如今的三大綜合電商平臺中,只剩下拼多多沒有自營物流。阿里的菜鳥從曾經的資源整合平臺逐漸演變為自營物流,前不久菜鳥直送還進行了新一輪擴張;京東的京東物流,經歷多年虧損終于盈利,為主站節約成本的同時,甚至外部收入占比還在不斷提高。
對于大型電商平臺而言,自營物流不僅能夠提高用戶體驗,還能成為第二增長曲線。這也是為什么曾經不看好京東自建物流的阿里,最終還是選擇了入局。
另一邊,成立時間較晚的拼多多,既無法學京東物流“自建”,又無處學菜鳥“投資”。于是黃崢也一度坦承:“我們不會做采銷,也不碰物流和配送。阿里已經做得很好了,你干嘛要做。”
可是當電商行業的競爭開始與物流高度相關,留給拼多多的選擇并不多了。
當初極兔被視為拼多多的“專用物流”時,拼多多還曾試圖跟極兔撇清關系,澄清與極兔無特殊合作、無投資關系。
針對極兔速遞部分網點、工作人員在開發客戶過程中,向商家散發“拼多多訂單使用極兔速遞發貨可以免除虛假發貨相關處罰、被處罰機率低”“有拼多多投資、雙方有特殊合作關系”等行為,拼多多還給予極兔提高業務合作保證金等處罰。
現如今,拼多多卻又將“退貨件”這份大禮送給了極兔,仿佛放風箏時一邊放線、一邊收線,但就是要將極兔牢牢攥在手心里。
也不知,這若即若離的二者,何時能夠更進一步。到那時,“電商+物流”三足鼎立的局面或許才能真正形成。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