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五年入圍獨角獸榜,連續六年蟬聯行業第一。既猛且穩,還很年輕的“快運一哥”順豐快運,是如何煉成的?
文/驛站老鬼
2025.06.16
“這是誰的部將,竟如此勇猛?”
這個梗出自《新三國》,是曹操初見勇猛的趙子龍時,驚嘆他的高超武藝和過人膽識。乍看這劇情,你以為又是爽文故事?但在現實中的快運江湖“趙子龍”,還真能找到原型——
它就是順豐快運。
作為順豐旗下的一大“猛將”,順豐快運身上有兩大明顯的標簽——
一是年輕。自2019年6月正式成立至今,滿打滿算也才6年時間。作為對照,無論是公司成立的年頭,還是所處的賽道,順豐快運相較于德邦、安能、百世等快運老玩家,可謂是年輕有為。
二是兇猛。盡管很年輕,但順豐快運的戰力值卻相當炸裂,不僅很“猛”,還很“穩”。
這并非妄自揣測,而是有跡可循。舉兩個最為典型的例證——
近日,胡潤研究院發布《2025全球獨角獸榜》,順豐快運作為中國大件物流行業領軍企業再次入圍。
劃重點:順豐快運已連續五年入圍《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這不僅代表著社會各界對順豐快運多年來穩健經營和綜合實力的高度認可,也是對順豐快運具備成長性和發展潛力的認證。
前段時間(5月23日),引航咨詢正式發布《2025中國零擔企業排行榜》,順豐快運以417億營收位居第一。這是順豐快運連續六年蟬聯行業第一,也是唯一一家營收突破400億人民幣的公司。
營收長期霸榜的同時,順豐快運的貨量也在不斷躍升。在此次榜單中,順豐快運以1581萬噸的貨量,持續位居行業第一,這也是繼2022年、2024年之后,順豐快運再次實現營收和貨量“雙第一”。
問題來了:連續五年入圍獨角獸榜,連續六年蟬聯行業第一,既猛且穩,還很年輕的“快運一哥”順豐快運,是如何煉成的?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值得探究。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01
順豐猛將上位
快運“一哥”異軍突起
復盤順豐快運的成長歷程,有三個標志性節點:2014年;2019年;2022年。
第一階段:2014年-2018年,是探索期。
2014年2月,順豐在體系內孵化成立汽配供應鏈事業部,這一事業部是順豐快運的“雛形”。
回過頭來看,順豐在快運業務的布局并不算“巧合”,是行業的大勢所趨,也是順勢而為。
行業層面是大勢所趨。快運市場本身就足夠大,整體規模為快遞市場的2-3倍,絕對的萬億級市場;更為關鍵的是,彼時的快運市場集中度不夠高,行業CR10的占有率還不足10%(同等的,快遞市場CR10市場占有率接近90%),仍處于一個大局未定的大爭之世,順豐此時不入局,更待何時?
自身層面是順勢而為。在老鬼看來,順豐在新產品方面的布局(含快運業務),歸根結底都是圍繞供應鏈解決方案展開。所謂供應鏈解決方案,本質是通過多產品組合滿足客戶全鏈路各環節需求。簡而言之,客戶需要什么,順豐就提供什么。既然客戶有需求,順豐何樂不為?
這一階段內,順豐快運業務的幾個關鍵經營指標可資佐證:
2016年:快運業務營收為24億元,主要聚焦重貨運輸領域;
2017年:重貨業務(快運前身)營收44.02億元,同比增長 79.93%;
2018年:快運業務營收80.5億元,同比增長83.6%,業務增速顯著。
形勢一片大好,順豐自然也坐不住了,開始押注這個炙手可熱的“香餑餑”。從2018年起,順豐推出重貨包裹、標準零擔產品,隨后成立快運事業部。同年收購新邦物流成立順心捷達,開啟雙品牌運營。
第二階段:2019年-2021年,是擴張期。
2019年堪稱順豐快運的 “開局之年”,且開局即巔峰。
這一年,歷經多年的內部孵化培育,順豐快運“破殼而出”,6 月,深圳市順豐快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7 月 “順豐快運” 品牌重磅推出,標志著其從集團內部業務單元向獨立品牌的戰略升級。
這一年,順豐快運首次突破百億規模,營收126.59億元,同比增長57.16%,增速遠超同行,不僅成為順豐控股除“快遞主業”外,第一個營收破百億的業務板塊,也首次登頂《中國零擔企業排行榜》,直接開啟"王者局"。
這一年,順豐快運還做出兩大關鍵決策:一是采用直營網絡模式,區別于行業普遍的加盟制,通過總部統一管控確保服務品質;二是定位中高端市場,聚焦對時效、服務有更高要求的B端生產與商業流通及C端生活場景。
再把時間線稍微拉長,在這一階段內,品牌獨立后的順豐快運一路狂飆,勢不可擋。
如果不夠形象,舉一個最直觀的例證——
從2014年到2019年首次突破100億元營收,順豐快運用了整整6年時間,而從2020年到2021年首次突破200億元營收,僅僅只用了2年。
從這一微觀視角來看,如果說前些年,順豐瞄準快運業務只是快遞業務的延伸新業務,快運業務只是配角,那么現在,順豐快運足以獨當一面,成長潛力不可小覷。
第三階段:2022年-2025年,是轉型期。
進入2022年,順豐快運繼續穩扎穩打,領先地位愈發穩固的同時,也在強化,霸榜快運“鐵王座”。有幾個顯而易見的轉變:
一是,順豐快運在2022年首次實現營收與貨量“雙第一”,進一步穩固了其“快運一哥”地位。此外,這一年,順豐快運業務還扭轉了虧損局面,凈利潤達到2767萬元,展現出強勁的盈利能力。
二是,順豐快運還通過多業務協同與精細化管理,構建起更穩固的護城河。比如,通過調優產品結構,加強大件與小件、直營網絡與加盟網絡的中轉、干線、末端融通,實現降本增效,為長期增長奠定基礎。
梳理順豐快運的成長軌跡,不難得出一個結論——
順豐快運修得“正果”,連續六年營收第一,多次實現營收和貨量 “雙第一” 的突出成績,不是“橫空出世”,而是“潛移默化”的結果。
02
由大到強
樹立行業新標桿
再把視角切換至當下。
在宏大敘事框架下,順豐快運從追隨、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角色轉換,很容易被人總結為背靠順豐的“先天優勢”,卻忽視了順豐快運“自立自強”的能力。
毋庸置疑,順豐的烙印,深深刻在順豐快運的基因里。作為順豐力拓新業務的又一顆果實,從內部培育、品牌獨立到成為“快運一哥”,順豐快運的成長離不開與順豐整個集團體系的協同。
一方面,“順豐” 二字的金字招牌,在快遞領域積累的 30 余年口碑,為順豐快運贏得了天然的信任基礎。
另一方面,受益于在航空運力、信息技術、末端網絡等方面的資源協同,為快運業務提供了強大支撐,也為順豐快運的快速布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舉個最近的例子,6月12日早上6點25分,三箱共158kg的廣東荔枝從深圳起飛,搭乘順豐航空運力,直奔西安、北京、上海等地。當天下午,這批帶著晨露的新鮮荔枝就已抵達客戶手中,真正實現當天達的極致時效體驗。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順豐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機隊,與覆蓋全國的航空陸運網絡,構成了其他玩家難以復制的底盤優勢。
這種 “與生俱來” 的資源稟賦,讓順豐快運在起跑線上就領先一步。
不過,老鬼想要提醒的是:
站在順豐“巨人的肩膀”上,注定了順豐快運的下限起點不會太低。但是,群雄逐鹿,商戰無情,順豐快運要想不斷突破自己的上限,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去爭取。
現實也擺在那里,雖然“老牌物流”德邦快遞被順豐快運連續超越,但卷土重來的決心也不可小瞧;除此之外,“勢頭正勁”的安能物流,“悄悄拔尖”的中通快運,“前景可期”的壹米滴答,“不容小覷”的百世快運……草草一算便能搞個“一超多強”或是春秋爭霸,個個實力不俗。
基于這個視角,再來重新審視順豐快運,也確實呈現出了超出許多人想象的活力與韌勁。一個更為具象的答案或許藏在此處——順豐大件。
3月26日,在順豐32周年之際,順豐快運全面升級大件產品能力,推出多層級大件時效產品矩陣,包括“大件即日”、“大件次晨”、“大件次日”、“大件隔日”、“大件普快”等5個產品,為不同時效需求區間的客戶提供多元化的選擇。
整體來看,順豐快運此次產品升級有兩大看點——
一是,重塑物流時效標桿。順豐快運著力推動核心城市/經濟圈時效全面提速,更是在行業內首次推出了晨發夕至“即日23:59”、晚發晨至“次晨12:00”的精準時效承諾;
二是,補足個性化需求能力。針對客戶特殊流向、特殊時效要求等個性化需求,迭代產品,提供不同的產品組合以更好地服務客戶。
真正的成長從來不是卷出來的,而是從新的需求裂縫中長出來的。順豐快運此次針對大件產品,承襲了順豐在標準快遞領域的時效序列規則,用時效描述升級大件產品序列,升級的目標也就很清楚了——
一方面更具客戶視角,是對服務體驗的優化升級;一方面推出大件產品“精準時效承諾”,更是促成了大件快遞領域速度與服務以及履約與承諾的統一,用專業行動兌現確定性承諾,重新定義行業時效標準,為物流行業樹立了新標桿。
結語
綜上來看,順豐快運之于順豐的意義,正變得越來越深刻。
其中,最明顯的改變是,順豐快運業務營收占比從2016年的 4.3%提升至2024年的13.2%,對順豐總收入的貢獻逐步加大。
時至今日,順豐的快遞主業正在發生裂變,多元化的布局越來越明顯。快運之外,同城、航空、冷鏈、國際等業務板塊都已成各自領域的巨頭,龍驤虎峙,雄踞一方。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背靠如此強大的資源和渠道,順豐快運如果將上述資源進行整合、升級,便可以打出一套市場組合拳,打開更多的想象空間。
事實證明,順豐快運值得期待,亦堪當此任。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