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我國物流配送中心發展的主要問題
1.配送中心設施利用率低,發展緩慢
長期以來,我國物流配送的基礎設施投入較少,發展比較緩慢,盡管近幾年也新建了一些較先進的倉儲物流設施,但總體上看,我國物流倉儲設施仍較陳舊落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倉庫還有較多仍在使用,而且倉儲物流設施結構不合理,貨場、低檔通用庫多,適合當前社會要求的冷藏、調溫等專用庫少。應當加快我國物流配送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技術改造,鼓勵和吸引社會各方投資物流行業,國家也應增加這方面的投入,對物流配送設施的建設給予一些低息或貼息貸款支持。
2.配送中心總體配送比率較低,采購成本難以降低
從我國現有商業零售企業來看,除了一些中大型、知名的商業企業以外,一般的商業“連鎖”企業大多沒有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中心。這些企業雖然也建立了一些自己的“連鎖”分店,但實際上商店經營的商品并沒有做到“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結算”,這使得部分商業零售企業的“連鎖經營”顯得有名無實!而在其他已經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中心實現商品配送的商業企業中,配送中心的效用也未能得到有效發揮,這進而影響到了連鎖企業綜合采購成本優勢的發揮,導致配送中心配送的比率非常低,采購成本難以降低。
3.物流的社會化、組織化、專業化程度不高
我國物流配送業的發展水平低,還表現在物流配送企業的小和散,社會化、組織化程度低,在物流配送的各環節上銜接配套差,服務功能不完善,能做到“一站式”服務的企業少。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和物流儲運企業中的“大而全”、“小而全”現象仍然存在。物流企業大多數規模較小,缺乏覆蓋面較廣的物流配送服務網絡。
4.現代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不高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國際、國內各種商業物流配送中心利用信息技術提升管理水平的企業已經越來越多。例如目前采用較多的信息管理技術包括產品識別條碼(BC)、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管理信息系統(MIS)、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地理信息系統(GIS)、自動分揀系統(ASS)、柔性物流系統(AGV)、全球定位系統(GPS)、倉庫管理系統(WMS)等。從國際國內商業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化程度來看,美國的連鎖商業配送中心普遍采用了機械化、自動化配合信息系統的整合作業模式,例如電動叉車、傳送帶、裝卸搬運、吊車等機械設施配合各種信息系統的使用,就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節約了人員成本。美國立體化的商業物流中心很多都建有專業通訊網,貨物的入庫、移動、配裝等都通過計算機控制托盤、貨架鏟車和吊車進行。日本采用的計算機機器人進行物流作業的模式已經廣泛存在。相比而言,我國商業物流中心的現代化程度就相對落后了。據零點研究集團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實行物流配送的商業企業中,有超過58%的企業至今幾乎沒有采用過信息技術或信息系統來進行物流作業,而在已經采用信息技術進行物流管理的企業中,72%的企業仍然以傳統手工作業為主,信息技術只作為其輔助性的管理手段,例如配送中心內部基本上是手工輔以叉車和托盤作業;到貨分揀、商品組配、商品盤點等無專業電子掃描裝置;計算機應用僅限于配送中心的事務性管理(例如商品進、銷、存、配、送信息的記錄與存檔等);商業物流信息技術的采用仍然以互聯網、倉庫管理系統(WMS)、管理信息系統(MIS)等為主,對于供應鏈管理、企業資源計劃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