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價機制改革或再次后延
3月20日,國家發改委宣布了今年第二次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的具體方案:汽、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600元。這一次漲價調整,不僅創下了自2009年6月以來的最高漲幅,同時也宣告我國成品油價格全面進入“8元”時代。
在此之前的3月1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油價若再漲國家將直接補貼農民”。話音剛落,3月21日國家財政部發布消息稱,將再次撥付農資綜合補貼資金243億元,直接補助給種糧農戶,確保農民種糧收益不因農資價格上漲而降低。
雖然本次油價補貼方案已經推出,但業內人士認為,油價補貼具體的實施細則和補貼標準還應該得到進一步的明確和完善,以確保補貼能夠切實落入到農民手中。不僅如此,業內同時呼吁物流行業也能夠建立相關的燃油補貼機制。
新增農機補貼243億元
此前的3月14日,中國石油董事長蔣潔敏也公開稱:“我感覺(油價)應該調了,畢竟過了22個工作日,現在整個的浮動也超過了10%”。
事實上,在全國兩會期間,國際油價漲勢洶洶的態勢,一度讓漲價話題成為能源界代表委員的必答課題,成品油漲價也成為兩會之后的大勢所趨。
“眼下正是春耕備播的農忙時節,油價上漲對農業生產影響很大。”卓創資訊成品油研究員劉峰告訴記者,溫家寶總理此前關于“油價補貼”的言論,意味油價上調早已進入官方決策議題。
有統計數據顯示,農業機耕環節全國平均用油為每畝4.6升,而本次柴油每升上調0.51元,意味著每畝田地僅在耕種環節上,其成本將增加2.346元的柴油費用。
就在發改委宣布成品油價格上調的第二天,財政部再次撥付各省農資綜合補貼資金243億元,全國畝均新增補貼資金約14元,直接補助給種糧農戶,確保農民種糧收益不因農資價格上漲而降低。
財政部表示,加上此前撥付各省的835億元,截至目前,今年已累計撥付農資綜合補貼資金1078億元,比2011年增長近30%。
那么這243億元的補貼,能否切切實實地落到農民手中?
記者了解到,目前對農用柴油的補貼主要是以農資綜合補貼的形式發放給農民。自從2006年實行農資綜合補貼政策以來,金額已經從最開始的120億元上漲到今年的1078億元。
“農業用油主要是體現農機用油上,像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等。”全國最大的農機連鎖銷售企業——吉峰農機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刁海雷認為,國家在購置農機這一環節上已經采取了較為標準和科學的補貼辦法,但是在農機作業用油補貼上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補貼管理方式較為滯后。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汪文祥認為,在制定農機用油補貼標準時,可考慮對農機實際用油量、農機馬力的特點等進行差異化的補貼。另外,還應考慮縮短農民申請補貼流程、加強對專款專項資金的監管。
行業補貼機制亟待規范化
與農民所獲得的油價補貼類似的是,出租車等物流行業也一直是油價補貼的受益者。包括剛剛過去的2011年,全國各大城市僅出租車補貼一項,總花費就超過百億元。
據財政部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從財政部宣布的新增農機補貼243億元方案亦不難看出,這只是我國開啟油價補貼機制的第一步,隨后國家還會對漁業、林業、城市公交、農村客運、出租車等多個行業下撥超過674億元的油價補貼。財政部表示,下一步還將繼續加大預撥力度,同時積極做好上年補貼資金的清算收尾工作。
3月21日,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油價上調后,國家將按照已建立的石油價格補貼機制,在出租車運價調整前給予臨時補貼,每月補貼300元左右,按年度兌現直接給予司機,并在今年4月底前,兌現上一年全年的價格調整幅度。
“油價上漲的確對出租車行業造成較大的壓力,”劉峰認為,政府考慮補貼農業、出租車等行業外,還需要關注更為寬泛的物流行業,“物流行業現在真的挺難做的”。
“這次油價上漲,對我們的影響相當大。”中通速遞西安分公司負責人、總經理黃利軍向記者大倒苦水。他表示,中通速遞每天在西安市二環以內跑的面包車多達1000余輛車,在二級城市的大貨車有80余輛。在本次油價上調后,公司每輛車的油費增加為15~20元,西安分公司光運輸成本每天都要多出來2000多元。黃利軍稱,物流行業本身就具有“高成本、低利潤”的特點,油價上調直接壓縮了行業的利潤空間。
那么,該怎么化解油價上調帶來的成本上漲?在黃利軍看來,最終的辦法只有通過漲價,將油價漲幅合理傳導給消費者。但是由于快遞行業資費調整需要一段時間,而且行業競爭十分激烈,目前也面臨著“誰先漲價誰先死”的局面,所以目前的辦法只有按兵不動,短期內只能從自身角度縮減成本。
劉峰進一步表示,從目前物流行業所處的現狀上看,國家也考慮應該對物流業給予補貼。因為物流業對于居民生活的影響也十分巨大。給予適當的補貼,能夠降低物流企業的成本壓力,同時也能起到穩定物價的作用。
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中國石油原總裁陳耕則在兩會期間與記者交流時,坦言油價補貼機制應該予以理性看待。“比如出租車行業最大的弊病在于起步價和公里價格過低,長期的不掙錢效應甚至價格倒掛,外加行業本身準入制度及管理‘分錢’過重,導致了諸多城市出現打的難。”陳耕認為,補貼機制不應該成為一種常態,尤其是在國內油價接軌國際油價的大背景下,政府更應該有選擇性的進行補貼,一些應該交給市場本身去調節的價格,就交還給市場自己去消化、處理,甚至不排除允許部分行業合理漲價。
調價機制改革或再次后延
實際上,每次發改委上調成品油價格都會引發市場“漲多跌少、漲快跌慢”的質疑,關于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而本次成品油價格上調幅度之大,也被市場人士認為這是發改委在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出臺鋪路。
但另一方面,有觀點認為“呼之欲出”的新調價機制本質只是基于2009年開始施行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的有效補充。
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第七條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于每桶80美元時,按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高于每桶80美元時,開始扣減加工利潤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潤計算成品油價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時,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原則,采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
資料顯示,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從2009年5月7日開始正式實施。按照該機制規定辦法,我國成品油價格實行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有控制地間接接軌”,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汽、柴油價格。截至目前,這一機制已經實行了近3年的時間。
而眼下國際三地原油均價已超過每桶125.8美元,近22日的均價,每桶為124.2美元。
“在20日發改委宣布上調油價之前,業內此前預測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將伴隨出臺,但最終也并沒有出來。”金銀島成品油市場分析師何杰英表示,目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滯后性、以及不透明性的確需要加速調整。
此前,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2年能源領域的主要工作任務是優化能源結構,而在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中,階梯電價、水電核電和可再生能源定價機制、成品油價格改革以及天然氣價格改革等資源品價格改革被納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
但另一方面,包括“三桶油”在內的一些石油巨頭也已經陸續向國家發改委提交了10多套定價機制改革方案,其中僅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就提交了6套方案。
不僅如此,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透露,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會抓緊時機推出,已經將有關方案上報國務院。但事實證明,新的成品油調價機制仍然持續難產。
“目前石油價格巨幅攀升,的確不是推出新定價機制的最好時機。”何杰英表示,從國際形勢上看,伊朗和西方國家之間緊張局勢加劇,市場對霍爾木茲海峽原油供給中斷的擔憂也隨之增強,國際形勢動蕩極有可能繼續推高國際油價。另一方面,國內的通脹壓力剛剛有所回落,經濟增速放緩的趨勢已經明確。如果在這樣的背景下,啟動調整頻率更高的新定價機制,就會對各行各業造成很大的壓力。
不過,在一些行業專家看來,完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是大勢所趨。“現在原油價格距離130美元已經很近了,所以補貼兩巨頭或是僅在咫尺的事。如果補貼機制重啟,石油巨頭必然藉此再度享受高額煉油補貼,屆時市場價格體系不僅會嚴重紊亂,國家財政已將背負起沉重的支付壓力。”一位資深行業專家表示。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