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22日,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第六屆會員大會暨理事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上重機協會介紹了去年及今年上半年行業數據。第五屆常務副理事長徐善繼針對當前的行業情況表示:“今年的經濟形式存在不確定性因素較大,工業經濟形勢隨著外部需求的萎縮,正延續去年下半年的增速放緩的趨勢。”
協會數據發布
2011年重型機械行業工業總產值8686.1億元,同比增長26.2%;工業銷售產值8461.3億元,同比增長27%;出口金額139.6億美元,同比增長20.4%;進口額68.9億美元,同比增長15.7%;進出口順差70.76億美元,同比增長36.9%;利潤額584.5億元,同比增長23.9%。
就分行業而言,冶金機械工業銷售產值1019.3億元,同比增長12.3%;出口額15.8億美元,同比增長10.8%。以冶金設備為主的企業明顯下滑。
礦山機械工業銷售產值2766.7億元,同比增長33.75%;出口額14.43億美元,同比增長54%。采掘設備、篩分洗選設備、鉆機、礦山卷揚設備、礦山機械零件出口增長均超過40%,但破碎粉磨設備出口額下滑較大,同比下降47.13%。
起重運輸機械工業銷售產值4675.3億元,同比增長26.8%,屬于產能過剩的橋、門式起重機銷售產值只增長了9%,停車設備銷售增長了約30%,出口形勢較好;出口額109.39億美元,同比增長24.9%,其中輕小型其中設備、起重機(除橋、門式起重機)、電梯升降機、連續搬運設備和零部件出口強勁。
2012年1~5月,重機行業工業總產值3656億元,較同期下降14個百分點,與1~4月比,增速下降1.13個百分點。其中,冶金機械行業工業較同期下降3.8個百分點;礦山機械行業工業較同期下降14個百分點;物料搬運行業工業較同期下降16個百分點。
重礦行業的中型企業發展勢頭尚好,山東某重工企業較去年同期增長將近一倍。
橋、門式起重機的市場增速放緩,生產比較集中的河南長垣地區訂貨情況下滑40%以上,反映中小企業難以接到訂單,而衛華集團的增長較快。
連續搬運設備的市場比較好,產值同比增長35.61%,其中大型企業集團形勢比較好,擋住了進口且出口形勢樂觀。帶式輸送機中的優勢企業仍保持增長。
今年行業產品進出口形勢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2012年前5個月重機行業進出口總額91億美元,同比增長16%。
技術創新不斷增強
徐善繼總結說,近幾年來重機行業的大型重點骨干企業集團加強了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研制了一批技術和質量水平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產品,打入歐美及新興國家市場。大型企業國際化進程加快,促進了產品的出口和企業的平穩快速發展。
一重制造的大型鍛焊結構熱壁加氫反應器出口印度;太重制造的4立方米、10立方米、35立方米礦用挖掘機出口到印度、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家;中信重工的大型球磨機出口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等20多個國家并在澳洲、巴西、智利等地建立銷售網絡;上海振華重工生產的大型海洋鋪管系統裝備出口美國;大連重工的大型散料裝卸機械出口巴西;北方重工的水泥成套設備、礦山成套設備、全斷面掘進機出口到印度、巴西、伊朗等國家。
行業進入調整期
我國經濟發展的特點是靠固定資產投資、出口和消費三駕馬車拉動。當前較突出的是歐債危機,國際市場需求大幅下降,市場萎縮,出口形式總體上是嚴峻的。由于能源、原材料、人工工資快速上漲,企業成本加大,人民幣升值幅度過大,造成了我國產品出口競爭力降低,慶幸的是今年前5個月重機行業進出口形勢較好,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內需市場的不足。
中國經濟要走良性發展的道路,要有相對比較長的調整期以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放慢增長速度是必然的,這是市場規律決定的。今年我國GDP增長定位7.5%,裝備制造業是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仍會保持15%左右的增長。
徐善繼表示,預計重機行業今年9月以前增速會逐月下降,從第四季度開始會有小幅回升。全面工業銷售產值會保持12%~14%的增長,但與2011年相比增速下降13~15個百分點。
他認為,近期出現的訂貨下滑現象,會一直延續到今年的9月。國家會將加強宏觀調控措施,把穩增長放到重要地位,近期多次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降低人民幣存、貸款利率,為促進經濟發展,避免經濟大幅滑坡,國家仍需加快審批重點工程項目,加大對基礎設施關鍵工程的固定資產投入,以拉動經濟的發展。
他同時表示,重型機械行業的大型企業均是國有企業,近十年來,大規模的技改投入、生產能力迅速擴張,形成了產能總體嚴重過剩,企業資產負債高,總投資貢獻率比較低,投資效益比較低下。
重型機械產品大多與固定資產投資相關聯,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特別是歐債危機的影響,國際市場萎縮,國內經濟形式增長放緩,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縮緊,行業整體市場空間縮小,特別是我國鋼鐵工業生產能力嚴重過剩,為冶金工業服務的大型企業出現銷售、利潤大幅下滑的趨勢,產業結構調整難度非常大,高端制造領域由于前期的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儲備不夠,跟不上國內外市場的變化,發展的勢頭不夠強勁,令人擔憂影響大型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
產能過剩仍困擾行業
徐善繼表示,重大裝備投資監管不力,嚴重浪費國家資產。大型鑄鍛件生產能力過于分散,就其重型鍛壓裝備而言,大型萬噸水壓機、油壓機據不完全統計已有10多臺,據說有的企業為了核電裝備繼續要上2萬噸級油壓機。現在壓機開工率比較低,浪費了國家大量經費,投資效益低,而國家沒有出臺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大型重大裝備的生產、政府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導。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國內制造盾構機的企業有20多家,除北方重工、上海隧道、中鐵隧道等少數企業具有自主研發能力,而大部分企業只是利用國外著名公司的技術和關鍵零部件,自己只做鋼結構,進行組裝式生產,大部分利潤被外商掙去,而國內大量投資的大型企業,生產任務嚴重不足,造成了極大浪費。
生產能力過剩的橋、門式起重機,中小型帶式輸送機市場競爭過于激烈,價格戰已達到白熱化的程度,特別是中小型橋、門式起重機企業將面臨倒閉的危險。
此外,行業內人才危機比較突出,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研發力量薄弱,缺少領軍人才和高技術工人隊伍,已成為發展的瓶頸。
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產品銷售價格下降,原材料,人工工資上漲,企業各種負擔很重,隨著國家控制貸款,中小企業的資金鏈將會出現危機。
協會力推高端制造
重機協會建議,在高端制造領域的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組織以大型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聯合攻關,并且結合工程依托項目,國家加大資金的支持力度和合理分配。
加強培養,引進高端科技人才,促進高端裝備制造的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
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有利于促進產、學、研的合作,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產業結構調整。
對產能過剩的行業,如橋、門式起重機行業要嚴格控制發放許可證,在換證時要提高發放的門檻,有利于推動企業的產業升級和戰略重組。
把握市場機遇,加強修訂標準工作,淘汰落后產能,有利于參與國際競爭,加快進入國際市場。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