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企業簡介
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是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全資子公司,是一家具有出版物總發資質和跨省連鎖經營資質的出版物發行企業集團。集團公司注冊資本6億元人民幣,下屬子公司71家,擁有91家連鎖企業(410個連鎖賣場、營業面積35.91萬平方米),2010年實現銷售76.68億元,位居全國新華書店前列。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以新技術來提高規模效益,實行連鎖經營,開拓網絡銷售,加快企業經營結構調整和市場化步伐,提高市場競爭力和企業整體實力。集團公司以技術為先導,建設信息系統和現代物流:開發了全行業領先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ERP系統,建設了14萬平方米的大型現代化書業物流中心,規范業務流程,統一信息標準,整合行業產品資源和信息資源達160萬種,年流轉品種100萬種,總部常年在架品種達到50萬種,建立了全集團信息一體化、庫存一體化、市場一體化的連鎖經營運作體系。
杭州施必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 注冊資金100萬元立志成為中國最專業的供應鏈管理和服務的企業。公司本著“服務創新、創造自我、價值領先”的理念,依托先進的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眾多的車輛,以及專業,優秀的運營管理人員和專業的操作人員。為眾多用戶提供了優質的供應鏈運作和管理服務。贏得了廣大用戶的信任和支持。
施必達物流為省新華書店提供紹興地區以及杭州部分城區零擔運輸配送服務,并在省新華書店物流配送中心設立業務點,現場進行業務受理、分揀、配裝、發運工作。目前,施必達物流以省新華書店托運單為物流運輸配送作業單據,業務數據需要重新錄入物流貨運信息系統,雙方信息系統沒有實現數據交換,運輸配送狀態、信息不能及時反饋。
浙江長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長運物流)是杭州長運運輸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是一家AAAA級綜合服務型第三方物流服務集成商,建有物流貨運信息系統。
省新華書店是浙江長運物流的重要客戶。雙方自2005年開展業務合作,由浙江長運物流為省新華書店提供浙江省內整車運輸服務,主要以二個學期的教課輔導書運輸為主,具有季節性特點(7-9月、11-次年1月),年運輸量約4萬噸,每天約5至30車。并在省新華書店物流配送中心設立業務點,現場進行業務受理、分揀、配裝、發運工作。
二、 項目背景
(一) 行業背景
2009年3月國務院印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來,物流業快速發展,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但隨著《規劃》的深入實施,一些不適應物流業發展的政策問題進一步顯現,制約了產業發展。2011年6月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工作。推出了推動物流業發展的8項配套措施,其中談到“要鼓勵整合物流設施資源。支持大型優勢物流企業對分散的物流設施資源進行整合,鼓勵中小物流企業加強聯盟合作。引導行業系統內的倉儲和運輸設施開展社會化物流服務,支持商貿流通企業發展共同配送?!薄耙七M物流技術創新和應用。加強物流新技術自主研發,加快先進物流設備研制,制定和推廣物流標準,適時啟動物聯網的應用示范。推進物流信息資源開放共享?!?/P>
(二) 企業應用背景
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與專業化程度的提高,今后的企業競爭已經不在是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而將逐漸轉向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靠著以前打價格戰,拼價格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以后的企業競爭將是以服務為載體,互聯競爭和合作的關系。更好的服務,更低的成本,更大的效率,將會成為評價企業的基本指標。所以為了占據市場主動,為了進一步增強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就要跳出企業自身,以供應鏈為著眼點,加強合作伙伴之間的聯系,實現伙伴間信息的無縫連接和交換。進一步提高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和效率,加強供應鏈的管理水平,節省成本,提高效率。
隨著新華書店自身業務的迅速發展,使其對供應鏈的管理,承運商的掌控以及信息的及時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新華書店與下游承運商以及上游供應商之間的信息交換還比較原始,這會直接影響新華書店企業本身的效率,以及整條供應鏈的響應時間和效率。新華書店目前有12家承運商以及眾多的供應商,每年保守估計約有20萬以上的單據的交換和流通。新華書店和承運商之間的交換還是紙質單據的交換,并且沒有實時的信息的交互,貨物節點信息的獲取,這直接導致:
1. 紙質單據成本高,容易丟失,損壞,統計結算麻煩
2. 雙方人員需要對紙質單據進行人工錄入系統,費時,費力
3. 沒有信息交換,無法及時獲取節點信息
圖1詳細說明了目前新華書店與承運商的交換流程(以施必達為例)
克勞利海運服務有限公司財務部副主席Jorge Estevez曾提出“減少費用的壓力一直存在,每個人都在尋找每個單位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保持盈利的唯一途徑是減少成本。實現的一種方法就是最小化巨量的信息人工錄入。”
無論對于新華書店還是承運商來說,巨量的信息錄入不僅帶來額外的工作量,同時也容易出錯,帶來不必要的損失?,F階段實現單據的電子化,自動傳輸以及貨物信息的跟蹤以及電子回單成為為新華書店為中心的供應鏈整合的重中之重。
下圖是新華書店與下游承運商之間采用數據交換前的業務流程,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包含了多項人工錄入、電話溝通、傳真確認等效率較低、容易出錯的工作內容。
圖1.業務流程圖(互聯前)
三、 企業需求
(一) 新華書店需求
新華書店面臨的也是亟需改進的問題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
圖2新華書店物流鏈面臨的問題
1) 托運單線下溝通問題
在互聯前,新華書店與承運商之間的托運信息基本依靠電話和傳真,承運商根據新華書店的電話與傳真的信息錄入系統并安排運輸車輛。這種模式不僅成本較高,而且差錯率較高,出錯后的問題回溯往往也不容易。
2) 派車單信息透明度問題
新華書店每天會接到基層約7-10通關于貨物到哪里的電話,這使他們需要每天對于來裝貨的車輛的司機進行記錄名字,車牌號和電話號碼方便管理和跟蹤。承運商電子派車單的上傳將會大大減輕新華書店這方面的工作,也使新華書店可以隨時查詢和聯系車輛。
在互聯前新華書店對于貨物和車輛的信息獲取基本靠電話,而且還經常存在駕駛員聯系不上等情況,導致新華書店對于貨物的掌握力度很低。而基層門店也經常抱怨貨物常常不準時送達。通過承運商對于車輛信息和貨物信息的及時上傳,能提高新華書店對于車輛和貨物的掌握力度,及時了解貨物節點信息,方便基層店提前做好準備。提高供應鏈效率,實現供應鏈可視化。
3) 回單人工核對問題
紙質回單的結算比較費時,紙質單又容易丟損,希望可以上傳電子回單。
以往的結算方式是紙單和系統進行校對后結算,比較麻煩也容易出錯。如果承運商能提供準確的電子回單,能大大提高結算的效率和準確性,也方便于查詢。
4) 承運商統一管理問題
新華書店和承運商的互聯可以提高新華書店對于承運商的管理水平,更加方便對于KPI計算以及考核。同時進一步加強供應鏈的合作,增強合作方的信任感,使整體效率提升。
(二) 承運商需求
1) 托運單人工錄入問題:
以施必達為例,他們的員工每天光用在單據錄入的時間就達2-3個小時,而且這還是僅針對新華書店一家。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而且易出錯。雖然在最后校對時會檢查出錯誤,但是往往又需要大量的時間查找錯誤以及彌補錯誤。新華書店直接從系統里傳輸電子托運單可以完全解決以上問題,并且極大地節省了,人力成本,物力成本,時間成本。
2) 紙質單據及打印成本問題:
可以說紙質單據一直都是影響現代物流發展和物流信息化的阻礙,但是出于其本身具備的法律效應和簽字效應目前來說紙質單據往往很難取消,畢竟如果真的取消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一項工作,需要多方配合。目前能實現的是逐步將原本以4聯構成的單據,減少為2聯,先降低一半成本。待條件成熟后再慢慢取消全部的紙質單據,實現以移動終端為載體的電子簽字交換。
3) 退貨流程問題:
互聯前新華書店的退貨流程比較混亂,沒有一個規范的流程。并且由于沒用規范的流程,退貨中遇到的問題往往很難找責任方。在和平臺一起制定標準流程后,規范了退貨流程,加快了單據流轉速度,減少人工錄取量。
4) 額外的工作
信息的及時交互提高了承運商的效率,并減少了額外的工作,提高了承運商的綜合競爭力。而承運商競爭力的提升,反向也會提升新華書店的競爭力,進而提高整條供應鏈的競爭力。
四、 解決方案
“目標物流服務有限公司”的CEO Chris Coppersmith 說過“與承運公司互通是一種挑戰。最根本的問題是沒有一個系統或者第三方門戶允許我們與所有的貨運公司伙伴互通”。
確實,要解決前面提到的各項問題,供應鏈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是基礎,只有做好了信息的互聯與共享,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協作和優化才能成為可能。實際上新華書店在幾年前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且已經做過不少積極的嘗試。然而由于下游承運商信息化水平以及數據交換能力和標準的參差不齊,新華書店打通物流鏈上下游信息通道的進展一直比較緩慢。
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臺1+3N的整體構架及近幾年在交換基礎網絡、標準化軟件和外部系統接入方面的建設成果,從三方面解決了互聯中存在的問題,幫助新華書店快速打通物流鏈信息渠道。
圖3 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臺1+3N架構
(一) 企業間物流信息交換標準
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在2011年6月發布了物流信息交換標準3.0版本,內容包括物流信息交換基礎標準(數據元,代碼集主要單證、服務函數);共建基礎網絡交換指導性文件(物流交換代碼、交換接入、服務交換、數據交換單證接口);服務應用接口指南(跟蹤、信用、交易、園區通等等);標準維護機制和測試體系五大部分。
圖4 平臺物流信息交換標準體系
新華書店與承運商的交換就適用其中主要單證普通運輸部分的“托運單”、“托運單狀態變化單”、“運輸回執單”三張業務單據;在實際項目推進中也就是選取了這三個單據與新華書店的實際業務做了匹配,僅根據新華書店實際情況對單據做了總共幾個數據元的擴展就能滿足其業務需要。
遵循了物流信息交換標準,新華書店可以用統一的數據格式面對不同的下游承運商,做到了一個標準,多方交換;
(二) 承運商信息系統的接入
承運商的多樣性一直是困擾新華書店推進供應鏈信息整合的大問題,承當新華書店配送的承運商中既有長運物流、佳吉物流等擁有復雜運輸管理系統大型物流企業,也有施必達、神州等有一定信息化基礎的中型物流企業,更有如圣通、恒茂等基本沒有信息化輔助專注于幾條精品配送線路的中小型物流企業。如何與他們進行順利的進行系統對接是互聯互通的關鍵。
根據企業的不同情況,平臺通過幾個手段來推進承運商信息系統的接入:
針對已有信息系統的承運商 實際上已有信息系統的承運商也可以分成兩類,一種是類似于長運這樣已經是平臺試點示范的企業,他們的系統已經按照平臺的標準完成了接口改造,只需要調整幾個企業擴展字段即可。另一類是類似與施必達這樣有自己的信息系統,但是還沒有按照標準進行接口改造的,平臺提供改造的接口標準以及改造的技術支持,幫助企業快速完成幾口改造。在實際項目推進過程中,長運系統的擴展字段支持花費的改造代價僅僅是0.5個人月(包括測試工作),施必達的接口標準化改造代價也僅僅是1個人月。
針對沒有信息系統的承運商 平臺推薦其使用平臺的標準化軟件(包括免費的通用軟件及商用的推薦軟件),其中有專門針對信息化起步階段中小企業使用的SaaS模式的免費通用軟件,讓中小物流企業輕松起步,完成數據互聯。對于SaaS模式的通用軟件使用,企業僅需要投入一臺能夠接上互聯網的電腦,配備一臺打印機即可輕松使用。目前已有四家新華書店的承運商在進行軟件的試用工作。
(三) 數據交換通道
在傳統模式下要完成企業間各自獨立系統間的雙向數據互通需要至少一方或者雙方在互聯網上暴露服務接口如通過FTP、郵件等方式,接入企業數量較多時可能各自的通道各不相同。不僅交換繁瑣,而且對于信息技術能力不強的中小企業往往會有安全隱患。
平臺的基礎交換網絡提供了一個公共、便捷、安全的交換通道?;A交換網絡起到收、發及中轉的角色,發送方在系統中根據平臺制定的相關標準的單據格式生成報文,發送到交換中心,接受方設定時間定時輪詢來平臺取報文,報文直接進入接收方系統。平臺對于報文只解析信封內容,不對業務內容進行解析。平臺保證交換網絡足夠的帶寬,通過物流交換代碼,TOKEN,防火墻,來保證安全性,唯一性。就相當于在互聯網上搭建了一個免費、公共的電子信息郵局,處理各方的信息往來,使所有的交換方只需要面對唯一的交換平臺,節省了大量接口開發及調試工作
圖5交換基礎網絡互聯示意圖
(四) 移動終端應用
物流移動終端應用,皆在為物流企業在運輸過程中提供實時的簡單操作,以實現節點信息的上傳,電子托運單據的接受,實時簽收信息的及時回傳等。目的是為了極大提高供應鏈效率,實現節點信息的上傳,進一步實現供應鏈的可視化。其宗旨是為外部系統互聯提供最佳的補充,使外部系統互聯中各方都是發揮最大的作用,也得到最大的好處。以下為移動終端應用流程示意:
圖6移動終端流程示意圖
五、 互聯后的效益
(一) 改進后的流程
圖7新華書店物流鏈業務流程(改進后)
改進之處:
1. 系統自動生成單據,無需人工錄入,容易保存和查詢
2. 單據準確率和及時性大大上升
3. 貨物狀態節點信息及時掌握
4. 電子結算提高效率,減少差錯
(二) 互聯后對于各方的益處
注:以上數值均是平均約數,只針對單家承運商
以上的表格是新華書店項目給上下游帶來實際的量化好處。在實施電子數據互聯后,企業需要頻繁地打電話確認貨物信息的情況已經減少很多。以前往往通過電話才能知道貨有沒有出庫,還有多久才能到達,而且很多時間往往還未必能聯系上相關人員?;ヂ摵笃髽I更多時候可以通過系統進行查看即可獲取相關信息,而且因為電子單據的傳輸,傳真,郵件等使用頻率也大幅下降總體約能節省50-100元得電話費每個月。
互聯最大的好處是減少大量的數據錄入時間,以前無論是新華書店還是承運商都需要對大量的數據進行錄入。甚至可能出現的情況時,承運商就在新華書店駐點,兩臺電腦很可能離得非常近,但是因為系統沒有互聯,新華書店把系統托運單打印出來給坐在旁邊的承運商,承運商再一個一個字段進行輸入。這在很多人看來是很荒謬的一件事,但是確實是目前的事實。在互聯后大大減少了數據錄入量,節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對于企業來說以前需要2-3個人錄入單據,目前通常只需要一個人進行一些校對工作即可,同時時間成本上也因為電子傳輸的及時和準確節約了大量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總體而言人力成本約能減少3000-5000元每個月,時間成本約能減少600-1500元每個月。用長運的一線操作人員的話來說“習慣了數據傳輸后,再手工錄入那些一張張的單子真是個噩夢”。短短一句話即可點出互聯對于企業的幫助。
效率的提升也是互聯一大好處,和上面描述的時間成本類似,單據的流轉和處理時間在互聯前是比較滯后的,而且由于人工錄入的問題,錯誤率往往很高。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錄入的時候花了3小時錄入,在最后校對時發現總數對不上,然后再花了1-2小時進行一張張紙質單據的查找和修正。這樣往往非常耗時,也浪費資源,互聯后這方面的效率會大大提高,同時電子單據的傳輸也使單據流轉時間節約了3-5小時每天,也更利于保存和查找,企業可以花更多精力處理核心的業務。
供應鏈的可視化也是項目的一個非常大的效果。通過移動終端的應用,新華書店可以直接了解以前只有通過不停地打電話才能得到的節點信息,大大提高了對于下游承運商和貨物的掌控,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為下一步更精細化管理提供了基礎。
其他方面和樞紐的合作也有助提升企業的名聲和聲望,為企業走向世界,和海外客戶以及合作伙伴建立任何和良好關系打下基礎。同時利用樞紐這個大平臺可以尋找更多的車貨交易機會,以及認識新的經過信用認證后的合作伙伴,增加業務量。圖6形象地描述了物流成本和貿易增長之間的關系。
用更為直觀數字來計算假設一年的時間段,互聯后新華書店對比互聯前約總共約可以節省下費用80860元,同時效率提高7%左右,而以施必達為例的承運商在互聯后對比互聯前約能節省費用44616元,同時效率提高6%左右。
以上僅是針對新華書店和施必達為例的概數KPI統計。通過樞紐對企業供應鏈進行整合的好處根據每個企業的大小,和承運商的數量都會不同,總體來說潛在的好處包括:
• 提高供應鏈效率,減少成本
• 減少貨物流動和相關服務的紙質單據
• 提高循環周期
• 減少進入權威機構獲取信息的復雜性
• 提供貫穿整個供應鏈的貨物和資產可視化的能力
• 提供識別提高效率和增加安全性的機會
• 提升企業整體形象和聲望
圖8效率成本時間與業務增長
(三) 新華書店與企業直連和通過樞紐互聯的成本對比
新華書店曾多次提到在通過樞紐和承運商互聯前,他們一直想做這件事,但是出于成本,客觀條件等原因最終推進緩慢。假設新華書店打算自行和企業進行直連:
新華書店下游承運商為10家,約一半左右的企業沒有信息化系統系統,但是要實現互聯企業必須要上系統,目前主流的一款TMS軟件運行加上維護費用約10萬元;
因為企業間交換標準及通道的不同,新華書店和承運商做直聯勢必涉及多次開發,每次互聯的成本在5萬元左右;
在數據交換上新華書店需要搭建平臺,包括開發交換軟件,購置服務器等等。
而通過樞紐進行對接的好處在于:
1. 樞紐為了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免費發放一批物流管理軟件供企業使用,并提供2-3年的免費維護期。
2. 樞紐采用標準的業務單據進行互聯,大幅減少二次開發和N對N的直連方式的多次開發。
3. 通過統一的標準與各參與方溝通,減少溝通成本。
4. 樞紐提供安全,公共的交換平臺供企業進行業務單據的交換,無須自己自行搭建平臺
六、 項目總結
以新華書店為主的供應鏈通過樞紐進行互聯,讓原本傳統的供應鏈實現了信息化互聯,通過應用樞紐標準單據和軟件,讓新華書店可以有效管理整個供應鏈,監管下游物流企業,提高整條供應鏈效率。
通過整合把原來要手動處理的業務流程改為自動化,信息化的業務流程,使新華書店可以及時了解貨物的節點信息,同時加強對承運商的掌握,以及通過KPI指數對承運商考核。同時也承運商而言大量單據錄入工作的減少和單據的及時交換也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雖然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阻礙,有業務方面的,有技術方面的,有人為原因,也有客觀原因。比如將原有流程的調整和信息化系統的應用勢必會遭到一些持傳統觀念的人的阻擾,如何說服和安撫這些人員是項目成功的重要因素。當然這些經驗反過來也可以看成是項目的一種收獲可以為今后項目的開展和別的項目的實施提供寶貴的經驗。
七、 未來規劃
新華書店和施必達以及長運的順利上線運行,代表著新華書店項目的一個階段已經順利完成。通過互聯企業也實實在在得到了好處和經驗。下一步樞紐還將圍繞新華書店項目開展更廣闊以及更加深入的合作,并且把項目的成果經驗,互聯的標準和應用推廣到更多的企業應用,進一步提高更多企業的信息化以及供應鏈的水平和效率。具體包括:
(一) 新華書店下游承運商和上游供應商的推廣:
目前新華書店下游10家承運商已經成功接入半數以上,下一步會積極推動其他沒有互聯的承運商通過樞紐和新華書店互聯,并積極推進和上游供應商的互聯,實現以新華書店為中心的整體供應鏈互聯和可視化。
(二) 以承運商為核心與其他上游數據交換:
在新華書店承運商接入的同時積極推進已互聯的承運商和其他上游的數據對接。比如施必達與新華書店完成供應鏈整合又將會與華東醫藥進行數據對接,并且在今后會陸續與英特藥業,貝因美等上游完成數據對接,實現網狀結構的數據互聯模式。
(三) 上游通過找尋新的下游數據交換:
新華書店,或者其他與樞紐互聯的上游企業如需要尋找新的承運商,即可以在已經與樞紐對接的企業中尋找經過信用認證和企業,減少對接成本和風險。
(四) 新華書店河南項目:
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將會承擔河南省新華書店的建設工作,同時樞紐也會復制浙江的成功經驗到河南,并積極推動多式聯運,大幅減少成本和污染。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