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改善8000萬人環境生活質量的環保物聯網,在“安全、高效、節能、環保”的前提下支撐煤礦產量每年超一億噸的煤礦物聯網,承載城市地下管網監控、物流公共服務、可再生能源監控檢測的公共物聯網,在羅克佳華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羅克佳華),這些項目早已不是天方夜譚。
從“數字礦山”到“地眼工程”,從“污水處理”到“水土流失監控”……在羅克佳華,記者所看到的物聯網項目并不是“演示版”, 而是正在其云計算數據中心里真實運轉的遍布全國各地的物聯網項目。
用技術化解能源大省的問題
在很多人眼中,物聯網和云計算這樣的技術還是“新鮮事物”。即使在國外市場,目前也很難看到大規模應用物聯網、云計算技術的項目。在沒有成熟商業模式可循,也沒有成功應用模板可參考的條件下,很難想象,一個來自山西的信息技術企業能夠憑借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這些先鋒技術,在全國范圍內承擔眾多成規模化的物聯網項目,甚至成為國家級物聯網項目的參與者和標準制定者。
幾名“海歸”于2003年創立了羅克佳華。之所以將創業之地選在山西,主要是因為他們看到了山西這個能源大省的物聯網商機。“山西是煤礦安全、環境保護、物流問題最集中的省份之一,這些問題實際最需要用信息化技術去解決。”羅克佳華董事長李瑋告訴記者,在山西,物聯網和很多行業應用都有結合點。首先,山西是煤礦生產安全問題的高發地,煤礦生產企業急需煤礦安全生產監測監控的信息化手段。其次,在環保領域山西的問題也很嚴重,急需用信息化解決環保監測監控、水土流失監控監測問題。此外,作為產煤大省,山西的物流成本非常高,急需在物流領域出現第四方服務(即信息化服務),通過調度效率提升,構建公共交易的平臺,讓甲方、乙方和承運方之間實現便捷、順暢的信息溝通來降低物流成本。
和一些投入到物聯網產業的同行不同,羅克佳華開展物聯網項目的時候沒有犯“為了物聯網而物聯網”的錯誤,更沒有商業模式的困惑。他們選擇了當時最急需物聯網相關技術的幾個行業試水,本著用信息化技術徹底解決用戶問題的原則展開了物聯網技術應用的探索。結果效果很好,很快就在當地煤礦、環保、物流行業中打開了物聯網應用的局面。在技術成熟后,羅克佳華還把他們的物聯網技術應用到了智能城市的建設中,承擔了“數字太原”項目中的“地眼工程”,借助物聯網、云計算技術實現了對城市地下管網的監控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過去地陷、管道破裂、爆管等問題難發現、難預警、難維護、難管理的問題。借助物聯網、云計算技術,羅克佳華解決了眾多行業生產、管理難題,也形成了很多成熟的行業應用模式,其“數字礦山”、煤礦企業的安全生產監控、城市地下管網監控、環境監測監控方案在山西省內、省外都得到了很好的推廣。
“物聯網是為應用服務的,我們考慮的并不是要讓哪些行業用上所謂的新技術,而是讓物聯網技術為這些急需相關信息化技術的行業、應用帶來好處。”李瑋認為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有一條必由之路: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一定要和行業需求緊密結合,物聯網企業必須要在幾個有代表性的行業做出成績才能形成規模效應,具備了規模效應,才有可能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共同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效應。
借云計算實現服務轉型
“羅克佳華這幾年做了很多物聯網的工程,從軟件到硬件,再到架構設計都是羅克佳華提供的,所以很多用戶就把系統的運行、維護、服務等工作也交給了我們。這樣的需求越來越多,我們也不得不開始考慮轉型為一個服務型的公司。”李瑋直言,在轉型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云計算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用云計算平臺去承載這些物聯網項目,我們的服務效率可以更高,服務質量也有保證。所以,今年羅克佳華計劃在物聯網業務上再次突破,構建“云加端”技術模式。
當前,羅克佳華原有的云計算數據中心已基本滿負荷運轉,他們打算再新建一個專門為物聯網應用服務,包括2萬臺服務器的云數據中心及全球首個公共物聯網站,使羅克佳華的智能終端和數據服務能更完美地結合,最終實現產業園區效應。李瑋表示,新建的云計算數據中心絕不會像某些云計算項目一樣,出現“數據中心空轉尋租”的問題,新的云平臺會承載太原市在建的智慧城市項目以及山西全省的中小煤礦云,還包括羅克佳華為用戶提供的服務等。
在他看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是一個必然會高度整合的體系。“物聯網在采集到真實的信息之后,最終體現的就是數據價值,而數據的融合、數據的處理恰恰需要依靠云計算平臺。所以,物聯網的發展在進入服務層面后,一定是和云計算結合在一起的,是相輔相成的。作為一個物聯網企業,"云加端"也是我們必然的歸宿。”
在煤礦行業,羅克佳華已經為全國多個省市建設了數字化礦山、四級聯網以及無人化礦山項目。“在這些項目中,大量的數據需要專業化的數據管理、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必須用到云技術。”李瑋告訴記者,一個行業物聯網的成熟度越高,應用云計算的需求就越強烈。比如環保領域,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做一些小型監測,買一兩臺小型機就夠用了。但現在,由于要處理很多環保數據,包括PM2.5的監測等,不得不依靠大型的數據中心,依靠專業化的運維服務。在物聯網形成后,實現數據處理也需要更合理的數據存儲、計算、傳輸架構,如何利用云技術和大數據處理技術,一定是物聯網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需要面對的挑戰。
尋找利于發展的“云加端”
在運行、維護以及服務的過程中,羅克佳華曾經遇到過不少技術困難,比如如何處理多元數據來源的數據和多元異構的數據。有時也會遇到很多商業問題,比如有些客戶的數據權屬不一樣,存在隱私、保密問題等。
在確定了“云加端”的發展模式后,用什么樣的技術去實現企業業務的長期發展就是一個他們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羅克佳華高級副總裁陶波告訴記者,在這個問題上,英特爾帶給他們不少“好點子”。“英特爾在云和端都有自己的技術、產品,從產業鏈集成的角度看也有很多優勢。從"端"的角度看,物聯網應用未來需要更多的智能終端,其本質就是嵌入式電路和嵌入式軟件。在智能終端上,我們采用了英特爾凌動芯片。可能傳統的思路是用ARM芯片,但從我們的實戰經驗來看,利用凌動芯片更利于我們進入一些中高端市場。因為很多處理工業信息化數據的工程機,用的都是 Windows系統和英特爾的芯片,當數據采集設備和這些系統對接的時候,需要用對應的協議軟件才能從這些設備中把數據讀取出來.。如全國環保工礦監測,就是要從工廠的信息化系統里讀取數據。如果采用凌動芯片,就可以把"軟采"和"硬采"都放在同一塊板子上實現,可以降低設備成本,讓我們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優勢。另外,協議也是我們看重的。在物聯網應用中,M2M是未來極具發展潛力的實現端到端數據傳輸的協議,但目前從端到云平臺都支持M2M協議并不容易,很多企業都處于探索階段。在這個領域我們也得到了英特爾的很多幫助,得以借助M2M這樣一個新的市場機遇,進入更廣闊的物聯網市場。”
在構建為物聯網服務的云計算平臺的過程中,羅克佳華選擇了英特爾的至強處理器。在實現運維管理時,英特爾的節點管理器(Node Manage)為羅克佳華解決了不少能耗問題。陶波表示,在小規模實驗幾十臺服務器的環境中,服務器本身所耗電量至少可減少10%~20%。“Node Manage本身為用戶提供了直接看CPU溫度和功耗的能力,但這只是一個信息。我們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開發,在管理虛擬主機時,可根據功耗分配虛擬主機或工作應該運行的節點。對云平臺的管理和運維非常有幫助。”
記者手記 看清物聯網
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政策基礎。把信息化技術應用在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特定領域,把信息化用到了最該用的地方:保證企業生產的安全,改善環境,提升服務對象的效率……這或許就是羅克佳華投身新興產業后能快速獲得成功的密碼。
對于物聯網企業發展的經驗,李瑋做了如下總結:物聯網是涉及整體架構的方案,不能脫離開需求和應用單純講技術。物聯網的發展一定要依賴兩個方面共同發展。從技術角度看,物聯網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一個集成化的技術,不同的技術要相互配合,形成整體解決方案才有優勢。從應用角度看,特定的行業有特定的需求,對物聯網的研究和技術發展應該和行業需求緊密結合,企業要和行業專家一起探討應用模式,將行業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結合起來,把行業提升作為物聯網技術應用的目標。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