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三屆中國快速消費品供應鏈與物流高峰會演講實錄
王赫: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的能夠參加由《物流技術與應用》舉辦的會,因為本身平常讀這個雜志也比較多,也被它的務實,包括一些探索的精神吸引。同時看到今天這個會也是一個非常務實的會,從我這邊的小經驗分享來講,也是一個非常操作性的東西。
北京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赫
剛才惲總也講過,我們做快消品物流的企業現在壓力有多大,實際上我們也是感覺到快速消費品的物流,有一句話領導經常跟我們講,說是方法總比問題多,我是感覺到快速消費品的物流行業里面,問題總比我的方法多,所以我覺得在這樣一個雜志的務實精神帶領下,我們能夠聚在一起,把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不管是解決大問題還是小問題的方法,拿出來大家共同分享一下,對我們自己的工作還是很有幫助的。
首先把我們的企業簡單的業務背景介紹一下,因為可口可樂等于說是分區域授權經營的,在北京這個地方,1.8萬平方公里,我們大概其服務2000萬的人口,賣掉的產品基本上都在PPT上有顯示,從瓶子來盤,我們有將近83種瓶子,從包裝組合以后,我們大概有20個SKU,每年在北京地區要賣掉將近70萬噸的飲料,大概算了一下,有9億個瓶子。
為什么快速消費品的物流這么難做呢?基本上我們有的時候從理想化的角度來講,包括我們可口可樂公司自己講,我們發現我們其實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關注這方面更多一點。其實有的時候我們也問自己,我們到底是一個差異化領先的公司呢?還是一個成本領先的公司。實實在在講,也許在很多人眼里,可口可樂是做品牌的,應該跟我們說的驢牌,應該走那個路子。但是實際上美國企業的商業競爭,包括我們自己的內部運作,實際上在成本精細化管理這方面做到了,基本上是很極致了。我們現在一瓶可口可樂的飲料,成本加上一些費用,在市場里面賣都跟一瓶礦泉水的價格差不多,所以這種我自己感覺這種商業競爭會給社會大眾帶來一定的服務,這是對社會有益的,因為更多的消費者能夠用更低的價格買到這樣一個物超所值的產品。
現在無論在全球還是在中國的市場范圍,是沒有任何的企業再敢進入到汽水的生產或者經營的領域了,這么講的話,實際上就是感覺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供應鏈成本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在每個供應鏈的環節上面,可能去精耕細作也好,加強管理也好,實際上我們感覺到已經很吃力了。更多的是在供應鏈的一些環節上,我們的銜接和優化還是有空間的,所以我今天的題目是供應鏈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和寫作,實際這里面我們還有一些文章可以做。
剛才的業務循環,就是我們可口可樂的供應鏈的人一天干的事情,從銷售預測開始,一直到我們做好營運計劃,再把它生產出來,通過配銷中心送達到消費者。以前我們一直關注著從原材料廠商到客戶倉庫這一個過程,目前為止,公司這邊又會提出來一個端對端的概念,我們可能目前更強調用怎么樣一個方法去跟消費者,但是從這個角度來講,可以反應出來可口可樂公司是通過供應鏈這樣一個大家的優化,能夠形成一個非常緊密的,非常有效率的價值鏈,使價值鏈上每一個參與者得到自己應有的好處,最終把最大的福利貢獻給消費者。
實際上我們在看到每一塊的成本,都是我們每天日常,或者每個月、每年要不停的面對的這樣一個負擔,或者是我們的一個工作內容,每天要跟它打交道。這些東西我們有強大的財務部門的數據在天天的跟著我們跑,我們也得天天看,但是更多的,我們現在看到有一些設計性的東西,包括銜接的東西會對成本,或者效率有更大的一個影響。
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供應鏈里面的效率,75%都是由你的基礎設施來決定的,這個我也沒有去具體探討,說是哪個公司研究的結果,對我來感覺,的確這么多年的經驗出來,的確是我們的很多供應鏈的效率,更多的真的是有75%,或者是有更高的東西是由你的上層設計來決定的,這個一方面是你的基礎設施的設計,另外一方面是你的流程,包括你的模塊之間的銜接的這種設計,決定了你日后75%的效益。可能那再想要改也已經很困難了。
所以我們更強調一些生產基地布局的優化,是希望把生產的模塊跟我們的物流模塊這種銜接做的好一點,然后我們更強調我們的生產批次跟庫存的優化,使我們整個物流加制造成本能夠優化。包括RDC我們也有一個優化的過程,是要強調我們的庫存成本跟配送成本的一個優化,這部分工作,公司從高層到低層都在做。
首先想講講原材料供應商和制造商之間的協同,這個完全是從我們自己的一些做法來總結出來的,原來的題目是想做一個物流商,或者是制造商跟零售商的協同。我們感覺實際上大家都是類同的,我們先講講我們跟自己的價值鏈上游的供應商是怎么合作的。
首先可口可樂它有一個非常好的流程設計,叫做濃縮液的集中生產,實際上飲料里面會涉及到很多的添加劑的東西,或者說原料也是從植物里面提取出來以后,也是各種不同的成分。我們看到如果這種配方也好,這種主劑也好,如果到每一個生產點都要分別去添加的話,這個難度就非常大,實際上國內有好多企業還在這么做,包括有些做冰激凌可能都還是這樣,每個企業自己都在去添加自己的添加劑的這些東西,花很大的社會的錢,在每一個生產點上都去要防備自己的工人把添加劑加錯。實際上可口可樂在全球是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主劑生產點,但是有一些添加劑之間可能會起反應,但是他把一個口味的添加劑集中成兩三個成分,這樣到生產點上去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節約了很多的成本。
另外我們跟供應商在做的集團中央采購,實際上也是能反應上下游合作關系的,實際上從我們本身來講,我們其實從具體的從業人員來講是不愿意做中央采購了,束縛了各個經營單位、基層這些人的積極性,肯定是有問題,肯定對他的個人利益是有影響的。但是這是一個大勢所趨,也是方便雙方來提高效益的方法。
另外一個,一些采購批次和庫存的優化對我們來說也是有一個統一的考量,縮小采購批次,降低我們原材料庫存的存量肯定是我們要做的,但是我們也不想一味的去壓供應商,你應該做到什么樣的程度,我們可能在采購份額的分配上會做一些自己能夠力所能及的調整,比如說有三個供應商的話,可能一個供應商準備可樂易拉罐的庫存,雪碧由另外一家準備,芬達由另外一家準備,這樣就比以前會有一個費用的節省,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在一點一滴的去做,因為我們也在想怎么去幫助整體供應鏈達到最優。
我們有一些很大的設計,但是我們可能有的時候連一點點小的工作都沒想去做,或者也不愿意去做,這個有的時候……因為本身這個就是很大的一個題目,我今天里面也會透露這么一個想法,不管有多小,多么細微的一些進步和努力,都要從我們自己去開始實踐,去開始把它做下來。
另外我們也有一些方便供應商的舉措,因為以前都是白天收貨,現在在北京因為交通非常的擁堵和管制嚴格,基本上我們都是24小時收貨。同時這種收貨的計劃跟供應商的銜接,基本上洲際化已經很準了,而且包括我們會有一些把檢驗時間縮短的部分,放行檢驗之后,以后出現大批次的原材料污染,如果追溯回來以后都要負責的。所以雙方的承諾縮短了大家在日常操作中的環節和成本。
我們現在在做的比較大的一個動作,其實是生產基地的布局和優化,以前可樂在中國發展業務的時候,市場可能比較多,拿下來一個市場就建個工廠,現在看這種物流銜接,整個的供應鏈成本是受到了一些挑戰。這里面我們會對制造成本、物流成本有一個平衡,這里面做了很多工作,也有一些圖片,但是這個工作真的是一定要做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生產批次跟庫存的優化,這里頭我們有一個計劃的%,他會去研究這些東西,我們為什么要設定我們最小的庫存量,或者是我們的庫存量要設計到多少,這都是有數據和理論根據的,這里面有時候可能只需要我們動腦筋去用大學里面的,叫概率論也好,叫什么也好,把它去研究一下你就會弄明白的。
實際上我們也有一些組織的同事,基本上有表格就可以把這些東西做出來,比如說我們一天生產線上做了3個SKU,4個SKU,大概72小時是一個最經濟的產量,做一個循環,加上我們不同的預測準確率,我們會用多少的庫存,這些東西其實對企業來說都很有用,這個也是對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大家把這個工作架構做好了以后,又能夠幫助大家去節約很多的費用和成本。
在生產成本和物流成本這樣一個平衡確定以后,我們可能剩下的就是更關心DC庫存成本和配送成本這樣一個優化,這兩邊如何能夠做到最多。以前可能我們更多的做法是哪里有需求了,我們就會去把他建一個倉庫,我們更好的去服務,很少做一些測算。現在我們也是能夠把合理的配送費用和倉庫的運行費用放在一起,我們看看整個的成本黑是怎么樣。這個最早的是我們在06年的時候,在天津、河北做的,當時我們有51個DC,后來減到了15個,整個的物流的成本……當然靜態的這種成本只下降了5%,另外等于說克服了物流成本上漲的這樣一個過程之后,凈下降了5%,感覺還是很有用的。
從另外一方面,在庫存或者叫倉庫管理,跟配送或者是叫做運輸的管理過程中,其實也有協同的一個必要性。其實我們每一個供應鏈的節點,實際上就跟我們剛才看到的供應商,包括制造商、物流上一樣,企業內部也是有分割的,大家的KPI和考核都不一樣,所以說銜接起來也是有困難的,但是只要每做一點銜接,對整個的體系和價值的幫助將會很大。只是我們以前的配送和運輸,到了以后是要看倉庫的臉色去決定他的效率的,你這個東西可能從實際的運作來講,也是有這樣的一些灰色的東西,你給倉庫可能多給一包煙,他就多快幫你裝15分鐘,你可以多跑一趟。這個我想不光是在不同的單位之間會出現,其實企業內部不可否認,肯定也會有的。
后來我們感覺到這是一個浪費,我們就會要求倉庫必須把所有的出貨訂單,一定要提前備出來,包括第二天的訂單,在當天的夜里一定要裝和車,這個作為硬性的倉庫的KPI,這樣我們倉庫的周轉效率從1.8趟提高到了2趟,大概提不到10%。
同時又的地方,有些小的環節銜接可能更小,但是可能帶來的一些收益也是很明顯的。像可樂的量非常的大,我們在倉庫里面會有一個規定,所有的車到了以后一定是要先卸貨然后再點數,車走了之后再入庫,這樣效率也能提高上來。實際上我們有時候不要小看這些很小很小的動作,其實有時候這些小的物流改革是的確會帶來利益的分享,包括我們在集團的中央采購確定完價格以后,因為物流銜接的成本節省,會有一些供應商愿意拿出來跟我們分享他的成果,那么他在對我們做一些成本的促銷,就會顯得相對來說主動性更強一點。
另外一個就是倉庫跟運輸的銜接過程,也還是體現一個場內的設計,這個設計決定日后效率的概念。我們每一個工廠和DC的設計,首先不是要考慮倉庫的容量,第一個要考慮的就是我們廠區的物流是不是能夠很順暢,我們這些貨是不是能最快速度的進來,有沒有停的地方,能不能最快速度裝上車,最快速度出去,這是一個設計的首要原則,我想這個東西定好了以后,這個倉庫面積不夠用,或者廠房不夠用,我們可以立體化。但是如果你事先沒有把這些地方預留好,基本上會給你以后的運行帶來很大的麻煩。實實在在講,有時候我們老是覺得自己跟零售商收貨的環節沖突非常大,實際上這跟零售商自己門店的先天基礎設施不好是有關系的,這個也怪不了他們,原來那塊物業可能最開始就不是味門店去做準備的,就是這樣一個天生設計的缺陷,會困擾一個行業,甚至困擾很多人很長的時間。
這個是我們當時做物流的,叫DC布局的這樣一個簡單的圖式,這里面也是要考慮到我們客戶的分布,考慮到我們庫存的分布,再考慮到我們的配送半徑,有這樣一個優化的過程。在北京也一樣,現在我們把它縮減到了8個。
這是我們在廠區里面做的一些簡單的規劃或者是非常土的管理方法,因為本身其實物流里面,尤其在中國的物流里面還面臨著一個問題,叫做低成本創新,創新肯定要創新,改善要改善,但是錢沒有,所以這一塊我們對這些設計好的廠區,還是不夠車輛來用,包括倉庫的人就會做一些改善,他們會把每一個車進來以后發一個告示牌,正面會告訴你停在哪,用這種牌子控制車輛的數量,其實這就是完全比逼出來的一些小的改善。當然可能有一些信息設備,我們覺得很簡單的可以做到這件事,這都是我們自己做的一些很小很小的土的辦法。
談到跟第三方物流的協同,實際上這個話題也比較敏感,但是我們自己總的感覺像剛才惲總說的,可能我們對成本,相對來說物關注的比較嚴重的,也是不太講究門當戶對的,很多一些不涉及到客戶服務的內容,基本上像這種干線運輸,誰能做就誰做了,還是完全價格導向的。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也提醒我們的物流商,看看有一些社會本來可能就是這些,有一些沒有附加價值的工作,可能本身就是一個這樣的東西,可能最后只能夠用價格來說話。但是有的時候配送,像去服務到終端的東西,它是有自己的價值和擴展能力的,這個東西我們現在是把它當做我們員工一部分來看待做這些事情。
其實最尖銳的話題,一開始可能給我這個題目是比較尖銳的,看看制造商、物流商跟零售商怎么去協同。這里面也有很多,比如說陳總,以前我們都是業務上的上下游的合作關系,這里面這種協同,為什么前面羅羅嗦嗦的講了那么多我們自己很細的東西,實際上我只是在想,在大的方面的這種協同,也要有一些從小處著眼的精神,實際上第一個最關鍵的,我們還是要整體有一個價值鏈的整體的思維,大家一起去做努力,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再給消費者一個最大的福利,做自己的貢獻,而不是說僅強調某一個點上的利潤。因為這個鏈條上離開了誰可能都是不成功的。
第二個就是在零售商這邊,我們會有一些抱怨,實際上這個問題也要從兩方面看,物流商跟制造商會抱怨零售商有很多問題,店大欺客什么的,但是實際上零售商對制造商有很多要求,他們也沒有達到,大家要互相的理解。其實真的要體諒對象,或者從對方的角度去看。我們自己有一個很鮮明的例子,因為我們中國人看地圖看習慣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那個地方永遠在中間,但是我們有時候和美國人開會就不一樣了,正好北美大陸在中間,中國是在兩邊的,所以每個人的視覺不一樣,看問題的圖像肯定是不一樣的。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希望在一起能夠互相的溝通,多去共同想辦法解決一些問題,哪怕這個問題很小。
這里面最大的問題其實是一個制造商壓貨,和門店補貨的頻次不合理造成的,其實剛才惲總也講了,作為客戶可能希望最好的立等可取,作為供應商希望你能夠有一個規劃,最好有一個比較合理的前置期,這兩個東西怎么合理的匹配一下,如果真的是快速的立等可取,肯定對社會的資源會造成一個很大的負擔,也是一個很奢侈的要求,我感覺是這樣。大家通過雙方合理的規劃和設計,能夠使社會資源最大化,這應該是我們的責任。
門店的收貨能夠比較差,能不能從軟件方面有些改變?比如說把收貨的時間延長,就跟我們的制造商去收我們原材料的供應商一樣,白天8個小時,12個小時不夠用,能不能拉大到24小時。其實包括品類選擇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實在國外的操作平臺沒有那么多產品供大家去選擇,品類相對來說比較集中,這也是我們可口可樂公司跟很多超市去做品類管理的一個出發點,現有的這種品類,是不是支持這個頻效的產生。當然有一些基礎設施的統一也是很必要的,包括有些方法都是要去做的。
最后一點,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大家一起去努力的破冰,取得了利益一定要分享,不僅是上游要往下游去分享一些利益和支持,更重要的是下游也要主動的把這些利益的獲得,能夠主動的拿出來。可能有的時候,這里面有一個心理的作用,有的時候下游的供應商會覺得,我被你上游的鏈主也好,什么也好,本來你欺負我,本來就是你霸占了我的良田,現在我們好不容易弄出來一塊自留地,這對我的歷史是一個補償。其實這種想法是挺麻煩的,這樣的話實際上包括零售商也好,包括可能像比較強勢的制造商,像我們這樣的,可能會覺得做和不做都沒什么關系,這塊就沒有一個能夠突破了契機了,誰都不太會愿意去做自己應該去做的事。
其實啰啰嗦嗦講一些細的東西,可能跟大家的工作相對來說并不一定很契合,因為本身可口可樂這邊就是一個非常細的工作,我們把自己都稱作是賣汽水的,其實工作很煩瑣。回到這個大的題目上來講,現在這種成本的競爭這么激烈的情況下,實際上在每一個環節大家都很辛苦的情況下,我們看看能不能關注一下各個環節之間的協同。
第一個是我們要有一個整體價值鏈的思想,第二個,我們看看在基礎設施、包括物流的設計上能不能夠做到標準化,能不能夠體現出來這種協同,從生產的考慮上、設計上,要考慮到物流的這樣一個日后效率,從DC的設計上要考慮到配送的效率,從零售商的設計上要考慮到供應商的便利性,大家一起從設計這方面,就把75%的效率先掌握住。
最后一個還是要讓大家一起去努力,一起去找突破點,找到突破點以后有了一些收益一定要分享,千萬不要認為這塊蛋糕本來就是誰的,本來就是零售商的,本來就是供應商的,大家都有了利益才能推動這件事不停的前進。
今天講的這些東西沒什么體系,因為都是我們本身自己的一些思考,因為公司的東西我們是沒法拿出來講的,也是我們自己做的一些瑣碎的事情,希望能夠在供應鏈的協同上給大家一些小小的啟示,就像我們《物流技術與應用》雜志里面登的一些文章,有一些小小的方法,希望能引起大家互相的啟發,謝謝大家。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