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運物流是一家具有國際業務背景的國有企業,業務能力強,信譽度高;2006年成立獨立的公司,人員構成趨向于年輕化,所以區別于其他國企的是,中國外運物流是一家有朝氣、有活力的公司。”中國外運物流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外運物流”)技術總監魏世奇,如此總結中國外運物流的特點。
通過對魏世奇的采訪,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到:能讓這家公司具備持續活力的內在引擎,不是其他,正是對IT技術的重視。據魏世奇介紹:“技術是公司戰略中的重要部分,在技術與產品的創新應用方面,中國外運物流一直持有開放態度,公司領導也給予了大力支持。”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運輸企業——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中國外運物流以綜合物流為主業,集海、陸、空貨運、倉儲管理、增值服務、國內分撥、多式聯運及貨運代理業務為一體,服務網絡覆蓋中國、遍及全球主要經濟區域。在電子高科技、快速消費品、零售、輪胎、汽車零配件、時裝物流及國際物流領域,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規模如此龐大的物流企業,必然離不開有效的供應鏈管理。
從MK到Infor WMS
為了改變傳統手工錄入訂單導致的信息滯后、企業內部信息不能共享的現象,中國外運物流于1999年使用了WMS(倉庫管理系統),即當時美國CA公司的MK系統(現已被Infor公司收購)。
1999年,中國市場上還沒有成熟的WMS產品。當時,中國外運物流曾考慮過自己開發,但又擔心完全定制化的產品在將來公司業務拓展中的應變能力不夠,而購買一套標準產品,產品本身就會讓公司借鑒很多成熟的經驗。通過選型,中國外運物流選擇了MK。當時,只上了兩個項目,后來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MK系統在上百個項目上得到應用。
到了2009年左右,中國外運物流的業務發展比較快,MK的弊端凸顯,產品開始老化,批屬性控制和界面操作的便利性越來越不能滿足需要,公司開始考慮用新的產品替換部分MK系統。2010年,中國外運物流進入了新系統的選型階段。由于Infor收購了MK,很多系統理念、使用流程和習慣都更接近原來的MK系統;此外,還從系統架構和實施團隊等各方面綜合考慮,中國外運物流最終選擇了Infor為合作伙伴。
2011年5月開始,中國外運物流陸續上線汽車零配件入廠、快速消費品、高科技電子等幾個物流項目,這幾個項目均替換掉了原來的MK系統,由原來MK的倉儲管理,變成現在Infor的倉儲管理,Infor WMS9系統正式投入使用。
Infor的WMS模塊與中國外運物流自己定制開發的OMS(訂單管理系統)TMS(運輸管理系統)、BMS(費用管理系統)無縫集成,共同組成了公司完整的供應鏈管理系統。
據悉,目前中國外運物流70%以上的大型合同物流項目使用了Infor的WMS產品。系統操作人員有60多個,每天有30-40人接觸到Infor的系統。
魏世奇介紹,從外部來看,中國外運物流以單獨的子公司形式存在;但從股份公司內部來看,中國外運物流是一個重要的業務部;股份公司80%的合同物流業務都由中國外運物流來執行。Infor和MK也是由股份公司層面購買,給中國外運物流和其他地區二級公司使用。
Infor WMS實現一體化供應鏈管理
“原來MK的操作界面比較簡單,操作人員需要培訓,要記住一些命令,Infor的界面比較豐富,操作人員無需培訓和記命令;現在的系統應用對批屬性控制比較方便,原來MK系統的批屬性就1-2個,能記錄的信息比較少,現在我們可以記錄更多,包括產品的狀態、庫存的狀態、生產日期、保質期、原來單號的追蹤等,都可以在我們的批屬性里面記錄。此外,先進先出,后進先出等其他方面的周轉,報表、訂單管理以及對于RF的支持都比較方便。”魏世奇介紹了Infor WMS與之前MK系統的使用效果對比。
此外,中國外運物流通過部署Infor WMS倉庫管理解決方案,并與眾多上、下游系統進行集成與整合,為中國外運物流的高科技、快速消費品、零售、汽車零配件等行業客戶提供了專業化的合同物流服務(第三方物流)。Infor幫助中國外運物流采用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集中部署的策略,提供了端到端的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綜合來看,Infor WMS倉庫管理解決方案,對多客戶、多行業產品、多管理模式提供了一體化支持,這也是該方案獲中國外運物流青睞的主要原因。
魏世奇表示:“中國外運物流一直致力于為客戶提供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方案設計能力強,實施團隊經驗豐富,能有效提高供應鏈運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并且通過Infor的行業深度、擴展性、優異功能,以及嵌入的最佳業務實踐價值,滿足企業的不同需求。”
據介紹,中國外運物流還計劃到2015年為止,將公司的MK系統全部替換為Infor WMS,并考慮最新版本的升級應用。
魏世奇指出:公司不排斥任何新技術,但也不會直接拿來用,會先進行嘗試應用。中國外運股份公司的各層領導對IT技術都非常重視,只要對技術應用進行使用前和使用后的效果評估對于業務有幫助,就會支持相應投入。比如:中國外運物流原來的GPS使用和TMS是脫節的,要在GPS平臺上看車輛跟蹤,現在中國外運物流借鑒行業經驗,和運營商進行溝通,把GPS和TMS對接,訂單的跟蹤和監控都非常方便。包括回單、訂單前端的掃描和采集,公司也都積極的去做一些營運和嘗試,2011年公司的TMS應用獲得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據魏世奇透露:2013年,中國外運物流有兩大工作重點:一、Infor的平臺遷移,把原來重要的大客戶數據和業務從MK遷移到Infor,并把Infor WMS老版本和InforSCM10.0新版本做對比,考慮遷移到新平臺。此外,由于任何產品都不是為某個公司定制的,是面向多個行業的,公司會考慮與升級相關的一些問題,比如:要在周轉、查詢訂單、上貨和驗貨分配等方面做進一步溝通,進行具體的定制開發。二、對TMS的升級和改造,不只是作為第三方物流的電子商務應用端,還包括與大的電商平臺進行整合。因為電子商務應用訂單量非常多,為了提高效率,企業必須要建立大型的信息平臺和高效的分撥中心,公司正在這方面進行投入。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