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叉車的發展經歷了連續20年的快速發展時期,回顧叉車的發展從1998年的年銷售2萬臺到現在的30萬臺,這個發展速度應該是不錯的,從上世紀末物流的技術核心是圍繞叉車展開的,在談論物流和供應鏈中,談論最多的應該算是叉車了,倉庫的設計是按照叉車來規劃的,供應鏈的起始和收官是依靠叉車來完成的。倉庫的現代化是按照倉庫的高度和密度來衡量的。
但是時光已經走過十多年了,在物流發展中,各種新思維,新商業模式以及供應鏈各環節的優化和整合日新月異,曾在其中擔當重任的叉車,其地位越來越被邊緣化,一方面是叉車的生產廠商越來越多,可選擇的余地越來越多,總有一款適合你。另一方面,叉車的技術進步確實沒有什么可以拿出來炫耀的。
反觀物流裝備業的重心在向供應鏈體系轉變,在向電商轉變,在向互聯網商業模式轉變。在這種趨勢下,新的自動化分揀設備,新的自動化立體庫設施,可自行行走的AGV車,一體化的傳輸設備層出不窮。2006年才出現的貨架中的穿梭車目前已經由雙向發展為四向了。亞馬遜的KIVA System自動撿選車實現自動取貨,送貨的無人直升飛機Prime Air也已經出現了。投資數億物流中心,叉車可能都不需要幾臺啦。國外目前最先進的倉庫都沒有操作人員,完全自動化運轉,連照明設施都沒有啦,何況叉車呢,綠色環保和高效的倉庫的趨勢就是減少叉車的使用量。
隨著電商和快遞業務的發展,隨著傳統的物流行業的人工操作向自動化操作的轉化,機器取代人成為必然的趨勢,回顧上世紀末,叉車的發展是以叉車取代人工的裝卸,而現在自動化的趨勢是用自動分揀和自動化運輸取代使用叉車進行的反復的貨物的拆分和搬運。
在這種大趨勢環境下,叉車企業該怎么做呢?
國內的叉車企業需要向這些叉車企業學習:
正在由單一傳統叉車制造商向轉型系統叉車集成的永恒力叉車公司,專注高科技智能車隊管理的科朗叉車,豐田公司的BT-Raymond品牌和凱傲集團的Still叉車品牌。
叉車制造的方向是
1:智能化叉車大勢所趨,基于物聯網,車聯網的智能終端的叉車將大大提升叉車的工作效率,叉車應該成為智能物流的載體。
2:讓叉車維修更便捷。隨著車聯網等技術的發展,叉車的遠程數據和信息采集系統,遠程感應和診斷系統將讓叉車有自檢功能,大大降低叉車的故障率,而新技術的發展將較少易損壞部件的使用(如碳刷,控制器)從而讓叉車維修不再那么難。
3:與供應鏈環節的物物對接是趨勢,叉車的設計應該關注倉庫管理系統和供應鏈中的數據傳輸。
4:叉車管理的大數據,云平臺是競爭制勝之道。
5:叉車應該向倉庫一體化系統發展,借助叉車的生產制造能力與供應鏈系統設計集成能力,把傳統的叉車向高科技提升。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