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翻譯過來是SC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它講的是所謂“鏈條”的概念;物流的英文單詞是Logistics,傳統的理解是運輸(shipping)、倉儲(warehousing)、海關(Customs)及內部配送(Internal logistics,如搬運、裝卸、配送物料到生產線等),它主要是講“流動”的概念;而采購則是Sourcing(尋源采購),Purchasing(一般意義上的采購)或者Procurement(執行采購),Buying(買,也叫采購),一般分為尋源采購及執行采購,它關注的焦點問題是“買”,屬于商務的范疇。
按照國際供應鏈理事會(SCC)的定義,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 Plan–計劃
2. Buy–采購
3. Make–制造
4. Deliver–交付
5. Return–退貨
其中,計劃是整個供應鏈管理的大腦,是個核心問題,包括需求計劃、生產計劃、物料計劃、物流計劃、庫存計劃等等,而采購、生產制造、交付與退貨(物流)等則屬于供應鏈管理中執行的范疇,類似于人的胳膊腿。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
1. 從廣義的角度,采購、物流、生產等,都只是供應鏈管理的一部分,采購、物流不能代替供應鏈管理;江湖上很多搞采購、物流的人都說自己懂供應鏈,其實那是扯淡的事情。沒搞過計劃的人,就如同我的朋友劉寶紅先生說的“瞎子摸象”現象類似,其實就是瞎子抱著象腿,說象腿就是大象,象的屁股像堵墻,如此而已。
2.從狹義的角度,供應鏈管理在大多數公司都是跟sourcing(尋源采購)、make(制造)分開的,因為供應鏈管理主要玩的是“時間”跟“數量”,所以,執行采購(下單、交付)往往屬于供應鏈管理,而商務問題,如尋源采購,則是單列,某種程度上是對采購腐敗的一種制衡;生產計劃屬于供應鏈管理,而生產制造本身卻是屬于運營部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相互制衡,畢竟,“生產是老大”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流程上,生產必須受供應鏈統一控制,屬于后勤的一部分。
3.不管你公司大小,哪怕是跟麻雀一樣大的公司,其實你也是需要供應鏈管理的,你想想供應鏈管理干的這些事嘛!什么公司不做計劃?你不買東西你怎么生產?做了你不出貨嗎?出了貨,你不被客戶退貨,那不就是怪事了嗎?這不就是逆向物流嗎?!也就是說大家都在不知不覺地干供應鏈的事情,只是,你沒有有意識地把這些事情形成一個鏈條,一個體系,所以你也就是沒有供應鏈管理。其實,很簡單,只要“集成”一下就完了,這就是IBM集成供應鏈管理(ISC)的概念。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