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在京發布了中國電商物流大數據報告。其中的調查數據顯示,江浙滬地區的網購包郵率已經被中部五省擊敗,網購已經從消費者廣為認知的“江浙滬包郵”進入全民包郵時代。
一、上海平均1.7天可收到包裹
數據顯示,隨著大數據社會化電商物流的發展,2015年,網購快遞時效明顯加快,全國平均時效為2.6天,正朝著行業期待的24小時目標靠近。
而在江浙滬、北京、廣東、湖北、安徽、福建等區域,快遞平均時效已經低于2.5天,全國發達地區的平均時效是1.9天。上海成為全國快遞收貨最快的地區,平均只需要1.7天就能收到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包裹。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首席數據分析師楊欽說,隨著全國包裹量的增加,快遞平均時效并沒有降低。業務量增加的線路中,近7成線路的平均時效反而還提高了。這說明隨著大數據的運用和社會化協同的物流資源調度,電商物流可以做到業務量與投遞時效成正比。
目前中國快遞時效最低的區域依然集中在中西部,這些地區地域廣闊,人口密度低,平均時效在4天以上,最偏遠的西藏地區平均需要6天。
二、農村成為電商新的增長極
電商經濟經過10多年發展,網購成了都市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數據顯示,農村地區也毫不示弱,正在打造電商經濟的另一個紅利期。
2015年,中國農村地區的快遞量已經占全國收發量的近四分之一。從增速來看,發展最迅猛的是中部農村。山西、陜西、湖北、重慶、四川、湖南、廣西、貴州等省市,快遞量的月均增長率都超過了50%。
過去因為農村物流基礎設施的落后,2015年10月以前,村級快遞次日達的比例僅在45%左右。但從2015年雙十一以后,隨著農村淘寶和菜鳥農村物流等電商和物流大平臺深入布局,農村配送效率有明顯提升,包裹到達縣城后當日配送成功的比例穩定在20%左右,次日配送比例提升至90%以上。截至2016年3月,農村25%的包裹能夠實現縣到村的當日配送,99%的包裹能在2天內配送完成。
三、江浙滬包郵率不敵中部五省
本次數據還揭示了一個毀三觀的現實:江浙滬包郵比率并不是全國最高。中部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南五省,包郵率已經達到89.4%,而江浙滬的包郵率為87.3%,僅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偏遠省份的包郵率也達到了85.1%。
楊欽說,這組數據說明,全國各省份包郵率較為趨近,快遞已進入全民包郵時代。
四、南北方快遞服務對比
在快遞的服務品質方面,雖然南方的快遞時效普遍更快,但南方的消費者對服務更加挑剔,滿意度低于北方消費者。西部消費者由于配送時間較長,對服務滿意度最低。
在消費者對快遞服務評價的關鍵詞中,配送速度慢和沒有配送到戶成為用戶最大的痛點,而正面評價都是針對配送員小哥的,可見配送員素質水平對消費者體驗具有重要影響。
本次數據報告還披露了一組有趣的榜單:無錫的江南大學成為全國最愛買買買的高校。榜單前10名中,江浙滬的大學占了一半。陜西省延安市子長縣是最愛購買大件商品(大于50公斤)的地區,這與農村偏好囤貨的習慣與線下渠道匱乏相關。寧波的消費者選擇預約配送的比例最高,成為最具有時間觀念的電商消費城市。
令人意外的是,最忙碌的快遞員并不在繁華的上海陸家嘴,而是在地廣人稀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這里的快遞員日均送貨達到172件,平均每工作小時需要配送21.5件包裹,這與當地配送人員少配送量大有關,可謂十分辛苦。
五、南北方消費滿意度對比
最要求守時的是寧波人,給好評的普遍是北方人
這份來自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的報告顯示,南方人與北方人的性格和文化差異分明,在對待快遞一事上亦是如此。報告顯示,比起北方人,南方的消費者對于服務更加挑剔,因此在時效性普遍更高的情況下,對于快遞服務滿意程度更低。
南方人對快遞的挑剔,體現在對時間的敏感度上。報告顯示,預約配送比例最高的前十座城市中,南方城市占了9座。
不過,比起同等水平的快遞服務,北方人豪爽的性格也就顯露出來啦。在快遞服務均分最高的城市前十中,北方城市占據全部十席。
中部五省的高包郵率,和當地快遞業迅猛增長有直接聯系,尤其是兩湖的農村地區,正成為中國農村快遞量增速最迅猛的地方。報告顯示,2015年湖南湖北的農村快遞以超50%的月均增速猛增。而和兩湖情況類似的,還有四川重慶陜西山西等省市。
六、“包郵國”的核心優勢
既然包郵率僅與全國平均水平相當,那么,“包郵國”的威名究竟從何而來?報告顯示,雖然江浙滬作為一個整體計算包郵率僅為70.2%,優勢被大大稀釋,但是,快遞資源優勢最集中的地區,仍然在這里。
長三角城市群則是傳統認知中的滬寧杭和蘇南浙北等城市,包括蘇錫常、寧波嘉興、揚州鎮江等長江沿岸或瀕臨太湖的城市,蘇北浙南等地處江浙的城市不屬于這個范圍。
長三角包郵的優勢在于小額包裹的包郵率更高,其優勢在59元以下的包裹寄送中尤為明顯,包郵率達72.5%,遠高于全國67%的平均水平。
而另一個優勢則是,江浙滬與環渤海、珠三角作為我國經濟活動的三大中心,其快遞訂單量占全國訂單量的八成,全國絕大多數快遞均與這三大經濟圈有關,或發或收。江浙滬地區憑借城市化程度高,人口密度大和密集發達的快遞網絡成為中國快遞最集中的地區。
以2015年全國快遞中轉流量前20強來計算,20座城市中,江浙滬地區便占了8座,其中6座城市地處長三角城市群。另一個數據也能佐證江浙滬的優勢,根據報告顯示,在最愛買買買的前十所大學里,有半數大學都是地處江浙滬。
另外不要忽略廣東,這個南境快遞業的第一大省。報告描繪了一幅中國快遞地圖,2015年按照快遞收發貨數據算,廣東是當仁不讓的老大。數據顯示,2015年以快遞收獲量算,廣東占到全國總量的一成,而快遞發貨量上,廣東與浙江兩省發出了全國一半的快遞。
作為廣東的省會和經濟總量第一城,廣州功不可沒。雖然廣州長期處在一線城市的邊緣,快要掉落到二線水平,但是人家的包裹物流還是非常發達的。根據報告數據,2015年全國快遞中轉流量前20強城市里,廣州超過北京上海,居全國第一。
同處珠三角的東莞和深圳也表現強勁,分別以第6第8穩居前十。三座城市所在的珠三角,既是中國制造業最集中的地區,也是中國快遞最集中的地區。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