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問題不再是能否將機器人大量引入物流行業,而是我們應以多快的速度引進機器人,以及如何做好準備迎接它們的到來。
自從網絡巨頭加速機器人領域布局以來,物流機器人化飛速發展。抓取技術、識別技術和工作環境分析能力的加速發展使人機合作變成可能,大大縮減系統成本與整合的時間;在連續使用的情況下,機器人的生產效率是人工的4-6倍,有望節約20%-40%的裝卸搬運成本,并提高營業額;機器人正常工作平均花費18-20歐元/小時,低于歐洲勞動力成本昂貴的國家,而勞動力成本將不斷攀升,機器人的平均花費將在2020年有望降至10歐元/小時以內;隨著初創企業和研究機構先后推出低成本機器人,預計至2020年,大量機器人解決方案的成本將降至10萬歐元以下,物流自動化方案的投資回報將很快降至3年以下。
盡管還有不足之處,人工和機器人單位時間成本的對比凸顯出物流機器人化的意義,尤其是在人力成本最高的歐洲國家。
我們面對的是機器人泡沫還是一次工業革命?最有可能是一個短期泡沫,但長期來看將會變成現實。
雖然物流業機器人化仍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其巨大潛力使物流業重新思考幾十年來的固有工作組織模式。若無任何過渡性準備,未來十年,將機器人應用于物流業將直接導致成千上萬的非技術性工作崗位消失,歐元區將消失15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最受影響的領域將是配送、制造業和外包的物流服務公司。考慮到物流本質上無法通過出口及提高服務質量來彌補就業崗位的流失,各國最好通過機器人化來提升物流國際競爭力。
對于就業將產生什么影響?未來10年,歐元區將會減少150萬個直接就業崗位。
流業機器人化智能轉型的關鍵
定義新型商業模式
機器人化是催生新一代服務的顛覆性科技,足以影響現有商業模式和物流價值鏈,但是人們對機器人化所帶來的影響還沒有充分的認識。與以往更有利于大企業的工業革命不同,小企業也可以擁有協作型機器人,這種變革能夠使小型物流部門更具競爭力。業內還將會出現很多新的職業,例如機器人“集成商/培訓師”、遠程平臺管理員等,來構建支撐整個生態系統的技術體系,科技的發展將為能夠“打破”物流行業規則企業的出現掃清道路。
監管部門謹慎應對過渡
調查中發現,不少人認為復雜的國內政策會阻礙物流業競爭力的提升。然而報告指出,日趨復雜的政策事實上加速了機器人化的發展,對物流業工作人員的過度保護反而會使這些工作崗位更加岌岌可危;在倉庫和工廠的工作環境飽受詬病的情況下,機器人化還有助于調和公眾輿論,使品牌形象更具人性化。
必須迅速決定“應對”機器人化影響的步調與方法
物流業機器人化可能是一個短期的泡沫,但是長期來看將會變成現實。為了在全球范圍內取得競爭優勢,支持和投資這些新機器人化工作的研發和培訓至關重要,并應該加快進度。但若推進步伐太快,機器人化轉型將會對社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若步伐太慢,又會限制那些足以進行中期投資的企業獲得更多科技,也扼殺了整個機器人生態體系所能夠帶來的潛在價值和工作機會。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