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5日電 今天,菜鳥網絡公布了2016年雙11物流報告。根據這份報告,在菜鳥的總調度下,這場史上最大的快遞戰役同時做到了史上最快。每個包裹送到消費者手上的時間比2015年再次縮短15個小時,這相當于為用戶節省了112.5萬年。
“雙11物流背后真正是一場數據的戰爭,是數據的指揮樞紐。”這場6.57億大配送的總指揮、菜鳥網絡CEO童文紅說,“圍繞著菜鳥的物流生態圈,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物流合作伙伴跟我們在一起戰斗。”
正是通過數據和技術的力量,菜鳥能幫助快遞合作伙伴監控到18萬個快遞網點包裹運營的一舉一動,即時作出決策。“任何一個不愿錯失發展機會的物流服務商都不會拒絕跟菜鳥緊密合作。”天天快遞資深副總裁陳向陽說。
11月13日晚,在主要快遞公司看到井然有序的場景后,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為快遞員點贊加油。他對陪同考察的阿里巴巴CEO、菜鳥網絡董事長張勇說,隨著技術升級,全行業應對雙11已經很自如,以前雙11不到2000萬單都會出現爆倉的情況,現在應對6.57億物流訂單都很從容。
此前,11月12日凌晨,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還表達了自己的擔憂:“接下來要把六七億的包裹送出去,那是非常難的。”而截至11月15日凌晨,6.57億包裹中近9成已發貨,在包裹增長了近兩億的基礎上,比去年還快了兩天。
得知消息后,馬云連連稱贊稱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數據公司要做的事,并對268萬一線快遞員表示感謝。
成立三年多后,馬云的菜鳥飛起來了。這是一場數據戰爭,也是一場物流業從混凝土到互聯網的巨變。
大數據和技術的勝利
貨越賣越多,越送越快。菜鳥2016年雙11物流報告表明,從簽收時間看,2013年雙11包裹簽收過1億用了9天,2014年用了6天,到2015年提速到了4天,今年則進一步提速只用3.5天。
如果這些包裹讓聯邦快遞等世界快遞巨頭來配送,需要近一個月時間。
這背后,菜鳥不擁有一輛車、一個快遞員,通過多地分倉、就近配送、路徑優化、電子面單和智能分單提效,以及幫助快遞員,以數據和技術的力量,捍衛了這場億級包裹之戰的勝利。
“在雙11前3個月,我們就準確預測到每家快遞公司在全國每一條線路上的包裹量,真正幫助快遞公司做到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菜鳥技術專家王子豪說。
每逢大促,消費者最關心的是快遞什么時候送到。除了讓貨物直接放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之外,通過大數據和算法,菜鳥真正做到“單未下,貨先行”。對商家來說,在倉庫實現了億級貨物有序入倉,商家無需等待。
依托智能化監控系統,快遞公司也得以減負。雙11之后快遞派送高峰期,在圓通監控中心,一位高管說,“現在我們每天到這里看看就行,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緊張兮兮的一直盯著,老板即使在外開會也放心。”這里可以即時看到車輛運行、一線操作現場等情況,更加靈活完善地去指導資源配置。
在快遞公司的分撥中心,也不再看到以往車水馬龍的擁堵情況。依托智能分單的自動流水線每小時可以處理數萬件包裹,準確率99.9%,而人工分揀相當于200個操作員培訓半年后同時操作,準確率還只有95%。
在快遞網點,菜鳥的大數據預測讓許多快遞公司震驚:準確預測到網點的擁堵情況,提前讓快遞公司做好準備。在北京,十里河一家圓通網點介紹,去年以5、60人花去15天,才送完雙11期間的包裹,今年在包裹量是去年數倍的情況下,只用一半人力,3、4天就恢復了常態。
報告顯示,今年雙11,包裹在網點的停留時間再次縮短,比去年為快遞員節省派件時間16萬個小時。
菜鳥可以精確地為每個訂單分配最佳快遞員,在最后一公里,對快遞員要派送的包裹進行分類,實時計算出最優的派送路徑,通過并單和追單實現包裹的批量攬收,降低快遞員攬收包裹的成本,增加快遞員的收入。
報告顯示,雙11期間,快遞員派件量大幅度提升,很多人每天派件超過200個;同時,工作時長大幅度提升,很多人每天要加班2-3小時以上。
“在這場盛典的背后,是千千萬萬物流人共同的努力。”菜鳥網絡CEO童文紅說,“感謝這些奮戰在一線的物流人,感謝我們的快遞小哥,感謝他們對雙11的付出。”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