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他埋頭于神六、神七,目光聚焦在太陽系這個廣闊的宇宙空間,研發的產品也是探測火星的螢火一號衛星之類的高大上產物;
曾經他在空間物理深耕,幻想著某天自己也能成為霍金一樣的物理學大牛;
然而他還是飛回了地球,關注點卻發生了巨大的轉移,眼光放在了生他養他的農村、農民、農產品。
從神秘詭譎、變幻莫測的外太空到汗涔涔、苦哈哈的田間地頭,凝聚出的是獨屬于劉傳軍的執拗。
這份執拗從劉傳軍第一次創業開始,入手生鮮B2C,可惜半途夭折;再聯合創辦窩窩團;而這次他說想另辟蹊徑,從農產品B2B嘗試向上游走,改變整個農產品供應鏈,進而改善他懷著深深眷戀的鄉土。所以劉傳軍的名字前雖然冠上美菜網CEO更為正式,但或許農產品變革者的前綴最為恰當。
第一物流全媒體·現代物流報記者在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的烏鎮,遇到了這位令人心向往之的跨界者,與他交流了這條改革農產品供應鏈和冷鏈物流的艱難道路。
傳統供應鏈之殤:玉米價格20年沒有變
“本身我對農村有很深的情結,有一件事對我的觸動特別大,20年前,玉米的價格就是6-7毛錢,到今年的價格依然是6-7毛錢。”談起這個,劉傳軍的嘴巴一直緊緊抿著。神情中看得出,對于過去20年工業變化迅猛,農業一直不見起色尤其是農產品價格一直上不去的擔憂。
“這是傳統農產品供應鏈出現問題。”劉傳軍認為原先的傳統農產品供應鏈太過落后,中間流程復雜、環節冗余造成了沉重負擔。“從田間地頭到餐桌差不多要7、8道環節:農民、經紀人、一批、二批、三批、超市小販,每一層都有物流成本,每一層都有時間損耗,每一層都有產品消耗,還缺乏冷鏈。”
不可否認,整個生鮮行業的損耗率大約在30%左右,劉傳軍將其數據化:帶來直接經濟損失在1000億人民幣,可以養活1億人口。
優化再造農產品供應鏈
而劉傳軍的美菜網,其最終目標就是達成整個農產品供應鏈的優化和再造。
第一、去中間化、規模化積攢優勢
劉傳軍介紹,目前美菜網的損耗率只有千分之幾,至于如何能做到如此令人驚嘆的數字。他提到了兩個方面。
一方面毋庸置疑是去中間化,美菜網的模式是田間地頭負責產品采摘,合作人負責產品整合收集,經過城市分揀倉直達商戶的模式,最大程度地去中間化,因此在效率、時間、成本上占有優勢。
第二、縮短供應鏈時間
另一方面則是縮短供應鏈時間,“從地頭到倉庫再到客戶17-18個小時內完成。”而做到這一點就要歸功于銷量預測。
劉傳軍說,預測一般基于過去的客戶購買情況以及氣候、環境、節日、工作日與休息日的變化等因素,可以通過開發的系統預估明后天某個單品的需求量,準確率在90%,缺口靠農貿市場補齊。
以西紅柿為例,預計今天需求西紅柿1萬斤,那么在昨晚就會以9500斤的需求量下發給產地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分派給農戶,這些農戶在今天早晨就能按要求采摘跟初選,然后裝車,通過干線物流到各城市倉庫。一般在當天晚間就能到城市分揀倉,這時候需要進行二次復選,并根據當天的下單情況在倉內分揀、稱重、打包,最后在第二天一早配送完成。這意味著,從客戶下單到收貨能做到次日達,而商品新鮮程度可以保持在24小時內。
第三、規模化反推供應鏈再造
但僅僅這兩個方面的優勢,B2C生鮮同樣可以做到,劉傳軍之所以認準B2B,還是初心不變——改善供應鏈,只有規模化的產品才能對整條供應鏈產生影響。
劉傳軍表示,現在如果每天一個土豆單品可以賣到30萬斤,一年需求量就有1億多斤土豆,這種規模化為供應鏈升級和再造創造了條件,例如產品溯源和物流信息掌控。
上游的增值服務是最大想象
但如果美菜網能夠跑通,未來想象空間最大的會是上游農戶甚至農業。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越重,農產品溯源絕對會是未來一大爆點。根據劉傳軍介紹,美菜開始嘗試商品外包裝上貼一個專屬二維碼,掃碼可以讀取商品采摘、物流等信息,這意味著未來整個供應鏈信息可控、可視、可追蹤。
但反過來,這樣的追溯在未來可以產生增值服務價值,以技術咨詢、資源對接、金融服務為代表。例如向農民宣傳種子挑選、施肥頻次與技術、除蟲、金融貸款等。
與劉傳軍聊天過程中,他提到一個小故事,前幾天有個朋友看到寧夏很多西紅柿滯銷被倒掉了,希望他幫忙給謀個銷路。為此他的團隊特意跑去了當地,但最后也沒幫成:“品質、品相上差,考慮到平臺產品的質量、口碑、服務。很遺憾,最后沒能幫成。”
即使中國農民在農業上積累了無數年,但在種子選擇、現代灌溉技術、施肥技術等方面依然是落后的,或許以農產品電商發展反推動現代農業升級跨出一小步,會是公眾寄予美菜的美好希望,也是劉傳軍的初心。
另類的自建物流控制時效
然而做農產品生鮮電商的幾乎都知道,要跑通這條道,最苦最難還在冷鏈。
據劉傳軍表示,他已經牽手一位“冷美人”來助力,這位“冷美人”希望購置3000輛的冷鏈車,在冷庫方面做些升級。
目前,美菜在全國已經有接近30個倉庫,總共近30萬平方米,種類包括常溫、冷藏、冷鮮、冷凍,均是租賃倉庫。
干線物流上,也是全部交給了第三方物流企業,但劉傳軍也很坦率承認,只有一部分是冷鏈車,全部用于高要求的商品運輸,“未來肯定是向全部冷鏈發展,我們也希望整合一些干線資源。”
配送環節上,美菜采用了一種另類的自建物流,也可以稱為眾包模式的自建物流。司機連人帶車加入美菜的自建物流團隊,與正常員工一樣保證在工作時間內按照公司要求進行配送。“就像公交司機一樣,在工作時間內固定跑一個路線的配送。其他時間公司不限制司機接活。”
交通管制最是頭痛
整個模式、流程、供應鏈管控了解下來,確實感覺美菜網前途一片大好。然而事實上,道途坎坷、前途之艱險卻也是O2O中之最。
首先第一大難是交通管制,白天大貨車進不了城,這幾乎是絕大多數城市的現狀。但以美菜網為例,其目標客戶是中小餐廳、超市小販,這群人的需求點就是一大早收貨。
據劉傳軍介紹,目前其配送工具主要以金杯車、面包車為主,還有幾百輛冷鏈車。他們在交通管制下是怎么做的呢?拿別人鑰匙。拿得到的就夜間送入店內,拿不到的就把商品裝入保鮮箱放在餐廳大門口。
這也產生了問題:“小偷問題倒還好,而是放了箱子,一般城管都會給搬走。”
而其他沒辦法夜間送完的,只能將冷鏈車中的商品導入三輪車中去配送。“確實是非常費勁,時間浪費、人工成本上升。”
劉傳軍希望購置3000輛的冷鏈車,進城問題更是老大難,所以一提這個問題,他就一直殷切地表示希望得到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
農產品運輸標準化太低
第二大行業大難題就是商品的特殊性。農產品生鮮的運輸之復雜、耗成本之高與他的單位體積內貨值是天壤之別。
舉幾個例子,白菜蘿卜土豆是運輸要求不太高的品種,不怕碰不怕擠,但油麥菜、蒿子稈這類就相對麻煩,更麻煩的是鴨血、豆腐、雞蛋等比易碎品還怕磕。像菌類要溫度保持0-4度,但葉菜在0-4度就容易爛。這帶來的結果就是一輛車要設置很多溫層,非常復雜,成本也異常之高。
美菜網的解決辦法并不特別,劉傳軍說,一方面是靠B2B的規模化來優化成本與效率,另一方面則是相對較高的客單價。
小B類商戶拓展或是難點
但記者觀察美菜網價格,對比批發市場菜價,發現如果在忽略品質前提下,美菜網上商品價格,一部分特定產品的價格是高于批發市場的。這是否會影響客戶拓展?
不難理解,美菜網既要用冷鏈物流,還要保證時效和新鮮綠色,其價格能做到相對有競爭力,實屬不易,但部分商品相對價位較高卻也是事實。而其目標客戶群目前是中小餐廳、小超市、小商販等小B類客戶。眾所周知,這部分群體的經營利潤并不高,因此對價位會非常敏感。如果美菜網的價格優勢不明顯,那么實現市場平鋪,會遇到阻力。
據悉,現在美菜網的B端用戶是50萬,劉傳軍打算明年拓展到100萬,這個目標真的那么好實現?
努力實現眾包模式的自建物流標準化
美菜網雖然目前創新性地以眾包模式的自建物流解決了配送成本、效率與管控的平衡難題,但未來可能還需繼續完善。
誠然,這種創新方式可以讓自建物流實現起來沒有京東那么重,又同時兼顧了管控的優勢,對創業型企業是最好的選擇。
但這些物流車并非公司自有,而是屬于物流司機,這就意味著不能統一車型、統一logo,甚至極少會是專用的配送冷鏈車。對司機的管控力度也沒有京東這樣強,這對于想要打造品牌、樹立形象的企業來說,確實是件兩難的事。
劉傳軍表示,目前有一套自己的軍事化管理體系和一套嚴謹的文化構建系統,對物流團隊管理行之有效。其參照軍隊晉升體系,為司機設置了班長、排長、連長等晉升空間。班長會管理15名司機,排長幾十,連長則上百,不同級別會有不同的補助與獎金。
“資金壓力小”“5-10年內走上成熟化道路”
除了上述挑戰,外界對美菜網這樣專注于農產品生鮮O2O的平臺會有一個疑慮:資金壓力是否會很大?
劉傳軍表示:“并沒有很大。”
經過五輪融資的美菜網確實擁有一些支持者,劉傳軍也向記者拋出了明年的目標,除了上文提及的“冷美人”計劃,還將繼續拓展B端客戶,從目前的50萬,拓展到100萬,將現有的接近30個城市繼續拓展。
生鮮電商的艱辛程度與其未來的廣闊空間成正比,想要吃下這塊蛋糕,需要的是極深的情懷和百折不撓的韌性,或許劉傳軍就是這樣的人。劉傳軍很自信地告訴記者,未來5-10年內,美菜網將走上成熟化的道路。或許外界可以期待美菜網這5-10年的一路高歌、不斷壯大,也同時期待投資團隊抱著同樣的熱忱堅守這5-10年。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