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事后勤活動的組織為人們對物流的認識提供了重要的實證依據,推動了戰后對物流活動的研究以及實業界對物流的重視。20 世紀 60 年代,隨著世界經濟環境的變化,美國現代市場營銷的觀念逐步形成,顧客服務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要素,物流在為顧客提供服務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物流,特別是配送,得到了快速的發展。20 世紀 80 年代的美國,物流管理的內容已由企業內部延伸到企業外部,其重點已經轉移到對物流的戰略研究上,企業開始超越現有的組織結構界限而注重外部關系。20 世紀 90年代,電子商務在美國如火如荼地發展,促使現代物流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美國政府推行自由經濟政策,其物流業務數量巨大,且異常頻繁,因而就決定了美國多渠道、多形式的物流結構特征。美國物流業發展潛力巨大,整個物流活動占制成品成本的 15~20%。目前美國物流產業的規模約為 6500 億歐元,幾乎為高技術產業的 2 倍之多,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 10%以上。合同物流方面,市場總值達到 820 億歐元,將近 75%的美國制造商和供應商使用或正在考慮使用合同物流服務,這一數字還將繼續上升。美國合同物流市場規模將以年均 23%的速度增長。
4、小結
從以上分別對歐洲、日本和美國物流發展歷程及發展現狀的描述中可以發現,發達國家的物流的發展都有著共同的趨勢,主要是:
? 物流技術高速發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 專業物流形成規模,共同配送成為主導;
? 物流企業向集約化、協同化、全球化方向發展;
? 電子物流需求強勁,快遞業“沖鋒陷陣”;
? 綠色物流將成為新增長點;
? 物流專業人才需求增長,教育培訓體系日趨完善。
隨著物流業的發展,物流市場需求和規模也不斷擴大。歐洲物流市場規模以年均 8%的速度增長,日本物流市場規模將以年均 9%的速度增長,美國將近 75%的美國制造商和供應商使用或正在考慮使用物流服務,今后預計年均增長速度23%。
下面兩張圖反映了當前的國際物流市場分布及合同物流的增長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雖然當前我國物流市場份額僅占國際總份額的 5%(圖 1),但合同物流的增長率較高(圖 2),說明我國物流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五、我國物流發展現狀
從二十世紀 80 年代現代物流的概念引入中國后,現代物流理念傳播和物流
實踐有了很大的發展。目前,現代物流受到各級政府和很多企業的高度重視。中國經濟要融入世界經濟,需要加速創造現代物流發展的宏觀環境。中國企業要參與國內外兩個市場競爭,需要增強現代物流的意識,積極采用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一些傳統物流企業在現代物流理論的指導下,開始探索向現代物流轉型和發展。
1、社會物流總費用構成
從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結構來看,運輸費用約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 53.1%, 保管費用約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 34.9%,管理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 12%,如圖 3所示。
但是,中國物流業基本上仍處于傳統物流階段。尤其是在制造業企業,其總支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物流支出,相比于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相當高,如圖 4 所示。
總體來說,中國物流業經過近些年的發展,雖然已經具備了相當規模,但是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從總體上還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1)物流業相對于第三產業中其它行業和其它產業特別是第二產業的發展關系仍不協調,物流社會化服務體系有待加強。 基礎設施能力不足,技術裝備落后,現代化的集裝箱、散裝運輸發展不快;
高效專用運輸車輛少,能耗大、效率低;裝卸搬運的機械化水平低。 物流管理體制分散,社會化服務水平低,各物流機能嚴重分割,重復建設嚴重。難以形成有效的社會服務網絡,也不能取得規模化效益。
物流信息化和標準化體系尚不健全,發展遲緩,還沒有一整套完整、能夠與國際接軌的物流標準化體系。
現代物流的理論研究和實際運作比較滯后,物流人才嚴重缺乏。
(2)第三產業領域改革和管理相對滯后。一方面,市場競爭機制和市場管理法規不健全,競爭秩序不規范,現有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方式尚不能適應現代物流的發展;另一方面,物流企業普遍自身經濟效益不佳,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
(3)缺乏對物流系統發展的統一規劃。物流業是全社會的服務行業,覆蓋了國民經濟的幾乎所有產業,應該重視其的總體發展規劃,制定具體的發展目標,分部門組織實施,使物流行業各個部門協調發展。
(4)對物流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現代物流的觀念尚未在企業中得到普及,對現代物流的認識有待提高。
(5)供需矛盾比較突出。一方面是國內企業對物流服務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提供物流服務的企業,工作質量不高,服務內容有限,絕大多數企業只能提供單項或部分物流服務,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應鏈。
(6)中國發展現代物流所需的產業政策和法規尚未出臺,而現有與物流有關的法律法規多是部門性、區域性規章,往往帶有部門或地區保護色彩;物流市場的進入與退出,競爭規則基本無統一法律法規可循,對社會性物流缺乏有效的外部制約,致使不正當競爭難以避免。
2、有關物流外包
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是提供多種物流服務的外部服務供應商。這些服務可能包括單純的貨物運輸,倉儲,庫房甚至物流園區的管理與組織。中國物流外包業務的具體比例見圖 5 所示。
我國的第三方物流在起步后的幾年內,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世界發達國家的第三方物流發展水平有一定差距,總體效果尚不明顯。美國大多數企業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后,作業成本可降低 62%。而目前,在我國,企業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以后作業成本只能降低 28%,有的甚至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