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信表示,菜鳥撤回上市申請,并非是受到監管影響,而是基于集團戰略考慮和菜鳥IPO進展的實際情況,所謂戰略考量,就是要菜鳥護盤阿里發展。未來,菜鳥將作為阿里核心業務的組成部分和電商的重要基礎設施,更好加強與淘天集團和阿里國際商業集團的戰略協同,阿里方面將更加重視菜鳥業務本身,而非菜鳥IPO。
考慮到菜鳥對阿里巴巴的戰略重要性,以及在構建全球物流網絡方面看到的重大長期機遇,阿里巴巴明確表示支持菜鳥的資本需求,而且阿里投入會比菜鳥上市拿到的資源更多,菜鳥不差錢。
2、護盤任務
阿里目前的戰略是,專注兩大核心業務——電子商務和云計算,同時需要許多支持這些核心業務的基礎設施,菜鳥就是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也就是說,菜鳥的任務就是為阿里的“電子商務與云計算”保駕護航。
如果菜鳥在港上市了,就不能很好地完成為阿里核心業務保駕護航的作用了,因為資本,是追求投資回報率的,目前在物流領域活躍的資本PE屬性的居多,需要上市企業以業績給予回報;上市解決了融資難題,也將企業放在了市場監督之下,企業上市后,在資本市場的監督下,就不能任意放飛自我,規范經營是必然的,而菜鳥,首要的任務是護航,這將與上市公司的宗旨相矛盾。
上市后,企業就變成一個賺錢的機器,每天股價的變動都牽動著企業的神經,當然不能一心一意為阿里作嫁衣裳。菜鳥作為阿里的基礎設施,是戰略性的,對阿里來說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是核心業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阿里正在退出非核心資產投資,以集中力量發展核心業務,菜鳥的回歸旨在加強與阿里電商業務的協同,菜鳥不僅作為阿里巴巴核心業務的堅實后盾,更是電商生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設施。
短期內菜鳥將與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在跨境業務方面展開更緊密的合作,共同推動業務發展;未來,菜鳥將與淘天、AIDC攜手并肩,共同開啟新的創業征程。
近年來,菜鳥承接了阿里電商物流的眾多重磅創新服務,如天貓超市的“半日達”和速賣通的Choice物流全托管等,這些服務的成功推出,不僅提升了阿里電商的競爭力,也進一步鞏固了菜鳥在物流領域的領先地位。
在國際市場上,菜鳥聯合速賣通推出了“全球五日達”國際快遞快線產品,提前布局跨境電商平臺的快速崛起,再次證明了菜鳥在阿里物流領域的不可或缺性。
這是一個長期主義的過程,菜鳥的回歸,將更加考驗阿里物流和商流的協同運作能力。不再為上市分心的菜鳥,必將為阿里國內、國際電商之戰的一大助力。
當下,面對拼多多與抖音電商的奮起直追,阿里正在多個產業領域失去其領導力和主導權,阿里核心電商業務面臨份額增長的天花板,菜鳥的保駕護航顯得更為重要。
三、殊途同歸
綜上所述,順豐的著急上市,菜鳥未來再說,都有道理,都是根據企業本身作出的明智決策,但是,無論上與不上,順豐與菜鳥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以UPS、FedEx和DHL這些國際物流巨頭為標桿,成長為世界級的有影響力的快遞公司,雖然目標一致,但當前二者的任務則不同。
1、菜鳥需要補課
萬霖接管菜鳥,發出豪言:帶領菜鳥走向全球化、數智化和物流產業化,建立起了較強的技術壁壘,然而,目前,菜鳥和順豐、京東的基建差距過大,著眼點還應是補課。
去年6月,菜鳥推出了自營的品質快遞業務“菜鳥速遞”,被業內視為向京東物流看齊的補課之舉。業內人士說,菜鳥在國內只是重投做了倉,配送也只是支持小體量業務,缺乏干線,沒有一張覆蓋全國的配送網絡。在快遞領域,決定服務與時效的是轉運中心、車隊、末端網點的基本運營能力,十分依賴基礎設施建設,這正是輕資產起家、先天不足的菜鳥最大短板。
一直以來,關于菜鳥運營模式的爭議與質疑聲不斷。誕生之初,定位為一家將物流產業的運營、場景、設施和互聯網技術進行融合的物流服務平臺,與京東自建貨倉與物流渠道的“重資產”供應鏈模式不同,菜鳥定義為物流體系中的“數據中樞”,不設立車輛、路線、物流和貨倉,僅依賴于“通達系”快遞公司,通過加盟模式下的“菜鳥驛站”掌握配送末端環節。
現實證明這條路是不通的,目前正在走京東物流走過的老路,做平臺業務起家的菜鳥,做快遞原本就是比同行晚了一步,缺乏先發優勢。菜鳥業務在全面對標行業“一哥”順豐,加快“標快”服務推廣,對標順豐時效產品,在生鮮農產品物流寄遞業務、大件物流方面都有所動作,但基礎并不牢。
對于菜鳥來說,無論是自營快遞、生鮮產品物流還是同城配送業務,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撐,而菜鳥目前仍是虧損狀態,菜鳥目前的競爭壁壘,是聚焦電商,亦符合集團聚焦基本盤的戰略。背靠阿里的菜鳥,有益處,也有負面影響,關于這方面的內容,可參看本公眾號原創文章《菜鳥上市,能否走出阿里的圍墻?》
今年是菜鳥二次創業路途上至關重要的一年,萬霖更是提出,爭取未來十年成為全球領先的綜合數智物流集團,然而還是先從補課做起吧。
2、順豐需要加固護城河
作為國內和亞洲最大、全球第四大綜合物流企業,順豐的龍頭地位一時無法撼動,但不能沒有危機感,新老友商已在沖擊順豐護城河,其中包括菜鳥,關于順豐的近憂遠慮,如需了解詳細內容,可參考本公眾號 2024-03-08的原創文章《2024,順豐的近憂遠慮》
目前的形勢是,順豐面臨著多重挑戰。作為快遞一哥的順豐,盈利能力被中通超越,高端件遭到了菜鳥,京東的蠶食,甚至來自三通一達的壓力,而國際化方面,極兔也是不可小覷的對手
中高端快遞領域,菜鳥集團推出自營的品質快遞——菜鳥速遞,服務上對標順豐。三通一達的中通,2021年、2022年的利潤超過順豐,最近的2023年前三季度,同樣超過了順豐控股,雖然二者模式不同,統計口徑有差異,但與順豐控股相比,中通快遞的營收規模,僅為順豐的七分之一,但凈利潤與順豐控股差不多。
以中通為代表的電商件之王的通達系在努力“往上走”,快遞行業越來越呈現出同質化——順豐的確更快,但其他快遞公司也不慢,三通一達相繼推出自己的時效件產品,大舉攻入順豐腹地。
因此,無論是繼續打造空網,提質提速,還是擴張其供應鏈及國際業務,順豐從多維度構筑行業護城河的舉措,都需要海量后續投入支撐,許多布局在短期內甚至難以見到成效,在這樣的背景下,在港股二次上市,吸納更多資金,頗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