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的優化配置逐漸受到重視,物流計劃作為資源優化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受到了企業的廣泛關注。
越來越多的企業面臨市場需求多變、訂單提前期短,采購周期長、庫存控制困難等問題,企業在疲于應付上述壓力的同時,與第三方物流(3PL)企業之間的矛盾沖突也頻發生,各供應鏈節點企業間的信息和運作缺乏緊密聯系與銜接,使得爆倉缺貨、頻繁調撥、緊急配送和客戶投訴等已經成為企業面臨的常態問題。
企業和3PL都逐漸意識到粗放型物流管理模式下的“雙輸”局面是不可避免的,單一的3PL管理模式和運作方式是無法滿足高客戶服務的預期效果的,同時也無法有效降低整條供應鏈運營成本。
在此背景下,物流規劃和計劃的管理水平與能力逐漸被企業所重視,如何搭建高效的物流網絡,如何做好科學合理的物流計劃,如何在信息系統的支撐下,將物流計劃與企業自身需求計劃和供應計劃有效銜接,才是解開物流環節的“服務死結”的有效途徑,也是短時間內有效降低爆倉率、提高客戶滿意度、減少調撥成本和緊急配送成本的“致勝法寶”,最終真正使得物流計劃成為“物流調配最強大腦”。
物流計劃是供應鏈計劃體系中的關鍵一環,其將需求資源、產品結構和銷售渠道等作為輸入端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考慮生產能力、倉儲能力、物流能力和供應商資源能力等約束條件,以在保證低物流運作成本和高客戶訂單滿足率前提下,形成優化的物流計劃,輸出供應商供應計劃、倉庫補貨備庫策略、倉庫操作能力規劃、物流配送計劃、運輸發貨計劃等運作決策支撐方案。
2016年是中國電力物資供應鏈處于變革與探索調整期的關鍵一年,國內某知名電力企業提出電力物資主動配送體系打造要求,對物流計劃體系進行了規劃建設與深度改進。
該電力企業主要負責電網建設項目物資的集中招標、計劃、采購、質檢、供應和履約配送等業務以及供應商的日常管理工作,其物資供應端為電力物資供應商,物資需求端為各電力項目需求單位。
不同于消費品行業的物流特點,電力物資需求相對穩定且具有鮮明的季節性,但電力項目因類型雜、數量多、物資供應周期短等特點,一直是電力物資物流計劃管理的難點。
同時,由于物流環節的全盤外包使得需求端和供應端脫節,導致前端缺失物資的周/月滾動需求計劃體系,后端缺乏物資供應配送計劃體系,中間環節缺乏科學的倉儲庫存管控能力。
因此,該企業缺乏一個完善的物流計劃體系支撐具體的物流執行行為,一方面,這使得該企業常常出現變壓器和架空導線等關鍵物資在需求高峰期供應商來不及生產而導致斷貨,或者為了防止缺貨多下訂單而形成高庫存的問題,庫存與缺貨并存的矛盾一直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另一方面,該企業的物流采用3PL管理模式,在庫存管理和倉配執行方面效率較低,出入庫、倉儲和運輸等環節缺乏有效科學的計劃和管理,導致浪費嚴重,看似忙忙碌碌,但無用功居多,最終造成較高的物流成本。因此,該電力企業在歐睿智慧供應鏈團隊的協助下著手物流計劃體系的構建。
在整個合作的過程中,項目組主要從電力物資需求特性分析、區域中心庫優化流程構建、中心庫定額建模分析、倉儲設施規劃及存儲面積估算、倉庫吞吐量及日均出入庫車輛數估計等五個方面展開詳細分析。
以物資需求計劃為龍頭,結合電力物資全程資源信息和供應側信息,通過大數據計算模型,制定智慧型物流計劃,動態實時的指導供應商排產與備物料和備成品庫存,建立合理物流網絡多級庫存定額,高效周轉資源,對跨區域、跨項目資源調配進行決策支持,輔助公司提出的電力物資主動配送和快速響應的“承諾制”供應服務,通過構建物流體系成本仿真優化模型,進行智慧供需協同,為電力物資管理提供有力的物流決策支撐。
在物資需求特性分析方面,該企業全年會出現三個需求高峰期,分別為6月30日、9月30日和12月30日三大節點,且部分物資季節性需求特征明顯。
目前該企業物資是由供應商根據發貨通知單直接將物資運輸至各需求單位倉儲點,而需求側項目需求單位為保證電網項目的順利開展,考慮到物資采購提前期一般為35-45天,提報的需求量則為未來1-2個月的物資總用量,且實際需求時間不確定,導致需求旺季倉儲點常常出現爆倉問題,同時也有很可能出現由于供應商排產不及時導致物資無法及時供應的現象。
因此,整個物流計劃體系將針對電網建設通用物資,打破目前的業務壁壘,推進物資調配和倉儲配送的高效融合和集約協同,依托南北兩個區域中心庫,及時向市縣公司倉庫進行物資補充,形成物資“蓄水池”,采用“預估排產,分級存儲,統籌配送”模式,提高物資物流運作效率。
為保障主動配送順利開展,保證區域中心庫庫存儲備量的合理性,歐睿智慧供應鏈團隊協助該企業打造“物流計劃平臺”,實現需求計劃提報流程、區域中心庫補庫和配送計劃流程的優化與全面管控。
整個需求計劃提報流程將分為兩個部分:月度管控和周度滾動。
月度管控是應用大數據模型,利用項目需求信息、物資歷史實際出入庫、國家政策和天氣等數據,發現物資需求規律,形成月度需求計劃,并結合供應商產能參數和區域中心庫能力參數,進行供應商供應能力、中心庫倉儲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分析與規劃,對于可能的需求高峰進行物流資源協同安排。
周度滾動則是根據需求側提報的隔周需求計劃,綜合考慮運輸約束條件(包括需求倉儲點的各類噸型車輛的實載量限制和起運量要求、線路和區域中心庫至需求倉儲點的配送里程、運輸時間等參數)、庫存定額參數以及是否缺貨、是否調撥等因素(缺貨時對于需求倉儲點的優先級規則以及物資分配比例),并經過復雜的系統模型運算,生成區域中心庫的下周補貨計劃和對需求倉儲點的隔周配送計劃,并將物流計劃數據分享給3PL,由3PL進行收貨預約、運輸派單和運輸等具體的物流執行。
在區域中心庫庫存定額方面,將區域中心庫物資需求計劃結果作為輸入,對庫存物資進行分類并明確每一類物資的庫存策略,自動根據物資庫存水平的變化對庫存定額參數進行計算和季度參數更新。
將電力寄售物資分為兩類,預測準確的物資請供應商按照預測結果進行備貨,這類物資的預測信息需共享給供應商;不太適合預測的物資則請供應商按照物資公司提供的庫存參數(庫存上下限)進行備貨,這類物資的庫存水平信息需共享給供應商。對于非寄售物資,則中心庫按照智能計算的參數進行備貨。
最后,基于成本仿真模擬模型,開展物資倉儲及配送應用場景分析,進行倉庫存儲策略管理和庫存合理性分析,實現庫存動態調配管理。
通過區域中心庫補貨和配送流程再造,升級物流計劃管理模式,提前發現可能斷貨或出現供應瓶頸的物資,提升供應的及時性與可靠性;推進物資的需求側與供應側的智慧協同,實時比對需求計劃與供應計劃,提高供應計劃完成率,降低呆滯發生,努力實現配網物資供應鏈庫存零積壓;向決策和數據要效益,提升以大數據實現物力管控集約化的能力。
本項目的實施有助于實現供應商和電力公司的雙贏性的庫存降低,并且通過物流計劃管理水平的提升,提前鎖定需求計劃所需物資,減少供應商產能瓶頸,供應周期縮短至7天-25天;
同時,通過滾動需求計劃的開展和物流計劃過程的監控,使得月度預測與實際出庫的金額偏差小于10%;
最后,項目顯著得提高了物力集約化水平,使得物資配送成本和庫存成本逐步降低了近20%。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