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結束,又到了包裹滿天飛的時刻,今年“6·18”你的快遞是幾天收到的?回想2014年“雙11”,消費者收到包裹的平均時長為一周左右,到了2018年,當日達甚至次日達成為主流。從一周到一天,訂單越來越多,消費者收快遞的時間卻越來越短,這背后隱藏的正是諸多的快遞黑科技。在剛剛結束的“6·18”促銷季,京東僅10分鐘銷售額就達到1275億元,在這大量訂單的背后,智能分揀機器人、無人車、無人倉、智能快遞柜都起到了不小作用。
“人背肩扛”到“智能分揀”
在不少人傳統認知下,快件的分揀都是通過人工方式操作,從“人背肩扛”到“智能分揀”,從粗獷的生產組織到科學的管理方式,從繁重的手工作業到簡單機械化再到AGV搬運機器人,不少快遞公司都經歷過這樣的步驟,以中國郵政為例,它的作業方式就經過多番變革。1950年,北京郵政包裹處理現場,就是純粹的傳統手工作業時代。直到30年后的1980年,包裹分揀設備才出現在作業現場。到了2002年,北京中心局包裹分揀現場,傳統手工作業仍是絕對主流。
2014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雙11”全天交易額571億元。面對如此大量的快件包裹,老式U形包件分揀機需要大量人工介入才能維持低效運轉。兩年后,北京郵件綜合處理中心現場,幾經改造后的老式分揀機效率有所提高,但仍遠遠不能滿足迅速發展的電商包件處理的速度要求。
中國郵政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2017年,中國郵政為參與電子商務市場競爭研發打造的雙層包件分揀機在北京中心局上線運行,此設備具有多項信息智能技術和現代傳控系統,單機處理能力相當于原老式分揀機的8倍以上。
2018年2月,AGV-500D頂升式智能機器人也在北京中心局重件分揀現場正式運行。這是中國郵政自主研發并投入實際應用的首套智能化場內郵件傳輸系統。該智能搬運機器人具備智能優化運輸線路,自動識別、調整籠車方向,躲避障礙物,智能充電續航等多項先進功能。主要適用于標準化作業場地少、異形郵件處理量大和人機交互環節較多的復雜工作環境,能夠大幅提升郵件場內處理的速度和自動化程度。
末端配送的科技較量
除了硬件能力的升級,智慧物流系統也是支撐快遞運輸的重要力量。在今年京交會期間,菜鳥展示了自主研發的智慧物流系統,通過系統的智能算法高效調度,可形成一套易部署、易擴展、高效的全鏈路倉儲自動化解決方案。菜鳥方面表示,無人倉中的機器人利用AI技術,采用模塊化設計,多區并行作業,而這背后就是智慧物流系統的支持。
在這些智慧系統的支持下,末端科技就可以發揮它重要的作用,例如近兩年火爆的無人科技,以中通無人車為例,可實現自動駕駛,貨艙空間可存放快遞包裹等物品,最終達到節省送貨員時間和精力的目的,增強“最后一公里”運力。無人車使用以攝像頭為主、激光雷達和其他傳感器為輔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達到高分辨率和遠距離感知系統,保障自動駕駛安全的同時降低成本。不過,目前僅在中國的某些開放園區協助快遞員開展配送業務,預計2018年下半年將推廣至多個城市。
此外,還有近期多地試飛的無人機,據介紹,中通無人機采用氣動性能雙翼布局和垂直起降方式,航程可達100公里,最大載重可達30公斤。無人機雙尾撐固定翼結合四旋翼的復合翼布局,解決了固定翼無人機垂直起降的難題,同時兼具固定翼無人機航時長、速度高、距離遠的特點和旋翼無人機垂直起降的功能。
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末端配送產品,中郵速遞易還推出了一款逆向物流端產品小黃筒。據介紹,小黃筒是由中國郵政與中郵速遞易共同打造,目的是發力逆向物流,解決快遞行業“最先100米”的收寄難題。中郵速遞易公開資料顯示,小黃筒擁有自給自足的太陽能供電系統、GPS定位導航、GPRS數據傳輸、超聲波測距模塊等科技。用戶通過掃描設備上的二維碼可在1分鐘內完成所有的寄件流程,并第一時間收到包裹的路由反饋信息,且在此期間無需等待,無需多次同快遞員進行溝通。
其實,逆向物流相較于正向物流有著很大的不同。相較于正向物流擁有較強的可預測性,逆向物流是由最終個體消費者啟動,而個人在決定是否退貨時會受很多因素影響。正因如此,逆向物流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預測難度也更大。
可循環下的綠色生態
從分解到運輸再到“最后一公里”,似乎快遞的整個運輸過程就此結束,但實際上,快遞垃圾的產生會影響到人們未來的生活。所以在國家倡導下,越來越多的快遞企業開始走向綠色化發展道路,生產使用環保材料產品。順豐就推出豐BOX、同城配溫控箱、EPP泡沫箱等環保產品。其中,豐BOX相對傳統包裝,在安全性、抗壓性、防損性、防水性方面有所提升。通過箱子內部的綁帶及外部的拉鏈設計,可節省內填充材料及膠帶的使用,提高操作效率,減少包材使用。而EPP泡沫箱解決了EPS泡沫箱異味問題,EPP材料韌性高,可解決EPS箱因脆性導致的破損問題,免外包紙箱減少打包步驟,提高操作效率。
此外,蘇寧在2017年底推出“共享快遞盒計劃”,用可循環回收的快遞盒代替常用紙箱,蘇寧方面表示,可循環快遞盒一年可省約46.3個小興安嶺。據悉,快遞盒單個箱體重量僅為50克,使用折疊化設計。打開使用僅需5個步驟,回收折疊時只要4個動作,適合在倉庫與運輸途中堆疊碼放,能夠提高物流運輸效率,節省倉庫容量,提升物流周轉率。
在循環回收系統設計上,共享快遞盒實現了入倉、分揀、包裝、配送、回收的全流程在線,每個箱體碼就是唯一的身份證,可以實現動態的盤點和回收管理。此外,新共享快遞盒采用一體化生產制造體系,中間成本大幅降低,原材料價格穩定,而且可以100%回收無污染循環再造,再生過程中不產生任何廢水廢氣。
另一電商企業京東也發布了“青流計劃”,此計劃中的產物“青流箱”采用聚丙烯PP材料,可回收再加工,撐開一次成型,操作便捷,同時取消了傳統膠帶的使用,替換為可降解材料制成的一次性封簽,對環境無危害,同時起到防盜效果。據了解,目前超過10萬個“青流箱”已經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的超過100個站點投入使用,覆蓋約500萬客戶,可循環布袋也同步應用;另一方面,可循環生鮮保溫箱擁有更高的普及率,超過70萬個可循環使用的生鮮保溫箱覆蓋了全國100多個城市,同時生鮮產品配備的包裝袋也采用可降解材料。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