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名稱的背后,物流行業里企業一般都是怎么取名的?
1、寓意類
1996年,崔維星正式涉足貨運領域,在廣東創辦了「崔氏貨運公司」。1998年,公司承包了中國南方航空公司老干部客貨運處(簡稱「南航老干」)。2000年,隨著業務不斷擴展,公司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于是在內部舉行了一次公司征名。
當時有一個員工投稿,建議取名「德邦」。現任德邦快遞董事長兼總裁的崔維星,很喜歡這個名字,原因據說有三:一是,國際上很多大公司都叫「邦」,如聯邦、杜邦;二是,從漢語發音上「德邦」屬于爆破音,讀起來郎朗上口且很有氣勢;三是,可以寓意為德邦人是一群講誠信、講品德的人。
于是,廣州市德邦物流服務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德邦」標志也在那一年正式啟用。
「三人為眾,眾志成城。」根據以人為本的理念,三志物流現任董事長余嵩在2003年提出將公司命名為「三志物流」。那時公司的規模并不大,大家都覺得這個名字很鼓舞人心。而當時備選的還有「眾力」,但經過討論,最終注冊了「三志」。
2008年,三志物流在南昌市組織了公司第一次年會。致辭中,余嵩提到,公司之所以快速發展是得益于分配模式,大部分線路管理人員都有線路的股份,「大家既是員工也是老板,也就是說公司是大家的公司,我們以后要持續這種模式并復制下去,將來要做成大公司。」
之后公司便根據這段演講整理出了「做成大公司,做成大家的公司」這一口號,「三志」沿用至今。在這樣的理念之下,發展到現在,三志物流已經有了400多位股東。
為自己的品牌名稱賦予一定的意義或期許,這種期許會逐漸轉變為一種企業文化,伴隨著企業一起成長。
2、地名類
1992年,浙江省在冊的個體工商戶達153.2萬之多,這些個體工商戶大多從事外貿業務。為了貨物順利出關,報關單在第二天就要送到上海,但當時的郵政速遞至少需要三天時間。
1993年,同在杭州打工的聶騰飛和詹際盛發現了這個商機:幫外貿公司把出關單在第二天送往上海。于是兩人辭職,在杭州創辦了公司。依靠每單收費和兩地之間火車票的差價,兩人第一年就賺了近2萬元。因為業務常常需要跑上海,所以公司定名為「申通快遞」。
「申」是上海市的別稱,取名「申通」表示其主要業務范圍,但發展到今天,申通的業務范圍早已超出了上海。這是物流企業取名的另一種方法,一些物流公司服務范圍往往集中在某一個區域,因此取當地的地名來作為品牌名稱,例如遼西物流、深圳吳越等,體現當地的文化特色與傳統。
3、動物類
菜鳥網絡,「笨鳥先飛,飛了半天還是笨鳥,而菜鳥還有機會變成好鳥。」在2016年的一次演講中,馬云提到自己開始做互聯網時,有人說他是一只菜鳥,但他們這批菜鳥今天變成了不一樣的鳥,「我們取這個名字不斷提醒自己,我們要對社會有敬畏之心,對未來有敬畏之心,我們希望自己成為一只勤奮、努力、不斷學習、對未來有敬畏、對昨天有感恩的鳥。」
今天,很少有人會把這只「菜鳥」視為一只菜鳥。
動物作為企業品牌名稱,品牌內涵可以與動物形象相關聯,也更容易被消費者記住。除菜鳥外,河南黑豹、云鳥等都用了動物形象,而留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則是速度與輕巧,這也正是物流人一直以來所追求的。
4、速度類
物流是一個注重效率的行業,因此大部分品牌名稱都會表達「快」的意思。
壹米滴答,這個在物流行業中略顯文藝的品牌名稱,萌芽于2015年3月,同年10月11日在西安正式進行品牌發布。「壹米」象征最短的空間距離,「滴答」代表最小的時間刻度;「讓每一米、每一秒都更有效率」,這是壹米滴答對物流核心價值的詮釋。
此外,快遞企業取名往往會注重速度的表達,「順豐」諧音「順風」,快捷、優速、如風達等等都在表達一個字:「快」。
對于一家企業來說,一個有辨識度的品牌名稱更容易傳播,也更容易被消費者記住,物流行業更是如此。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在冊的物流公司在70-80萬家之間,想要在這樣龐大的數量中更容易被記住,品牌名稱就顯得至關重要。無論當初取名時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經過數年發展之后,品牌名稱也終會融入到企業之中,成為企業文化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到最后,它往往代表的是一種文化和象征。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