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我們經常聽物流圈討論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因為最后一公里,甚至是最后幾百米,往往是人力資本浪費最嚴重的地方。
因此,各電商大佬與科技公司齊上陣,各種方案諸如「自建物流體系」、「智能提貨柜」、「代收模式」、「無人車配送」等等層出不窮,但是……
絕沒有大陸公司今天在 CES(全球電子消費展)上發布的這套略顯魔幻的方案更讓人感到驚奇。
先聽聽著名科技媒體 Techcrunch 是如何評價它的——
「大陸公司一定擁有英國電視劇《黑鏡》(這部劇以『非常極端的黑色幽默來探討未來科技如何影響人類生活』而聞名世界)所闡述的愿景。」
是的,既然是在 CES 上,那么這個產品肯定屬于「無人配送」這種高科技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但你絕對不會想到,充當最后一公里,更確切的說,是充當「最后一百米」配送任務的,是一群……
嗯,你沒看錯,馱著快遞的機器狗。
根據大陸公司的一份官方聲明,這是一種「自動駕駛」嵌套「自動駕駛」的新型配送方案,公司將這個概念命名為「級聯機器人」(cascading robots)。
這個概念不是依賴于單個無人工具,而是用更小、更靈巧的犬型運輸機器人填滿一個大號 AV 配送車,而這些「狗狗」能夠從車內被「發射」到任何不得不需要手動送貨的地方。
也就是說,大陸把「最后一公里」也拆成了兩級:
第一級由無人配送小車來完成。
譬如,在城市普通道路以及社區、園區內行駛的物流車是一款表現正常的無人配送車,這個已經不新鮮了,畢竟各大電商巨頭與科技公司都在發力;
但是,當無人配送車行駛到小區內或者某棟居民樓的樓下呢?這最后幾百米的事情怎么辦?
讓用戶下來去?還是說仍然讓快遞員挨家挨戶送貨,還是直接送到代收點?
不,第二級由機器狗(迷你型運輸工具)來完成。
而大陸選擇的是——一聲令下,讓所有待命的機器狗從車內沖出,把快遞都送上樓……
「1 號,去二樓;2 號去 8 樓;3 號,原地待命!什么?4 號的快遞主人沒在家?」
大陸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的物流無人車CUbE
先把停不下來的腦洞收回來,聽聽大陸的說法。
很顯然,這一概念的要點是解決當下無人配送的局限性問題,同時也是想糾正大眾對無人車「無所不能」或者是「絕對不行」的一些偏激觀點。
首先,無人物流車已經不是屬于未來的東西了。無論國內國外,很多公司都在試運行自己的無人配送車,甚至在亞利桑那州,無人物流車已經在正常送貨了。
然而,當無人配送車到達時,收件人肯定得做點什么,這個是當下任何公司都沒有解決的問題。而大陸的出發點也由此而來:
自動化貨物交付是未來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對傳統貨物交付方式的補充。
大陸北美地區的系統與技術總監 Jeremy McClain 在 CES 上表示,運輸機器人面臨的挑戰與無人車上需要解決的問題很相似。
「兩者都是電氣化的,都是無人駕駛的,從原則上來看,都是可以基于相同的可擴展技術組合。
這些協同作用能夠為很多類似解決方案的交付提供更好的思路。在這一技術基礎之外,我們有理由期待整個價值鏈在這一領域都能得到發展。」
「我們很確定運輸機器人也需要與我們汽車解決方案一樣先進和強大的技術。」
那么問題來了,這套需要強大技術的運輸機器人,假如一輛無人物流車配 3 個,那么成本要有多高?
而且從設計上看,這款機器狗極像波士頓動力狗那種液壓型機器人。而這種機器人的高昂成本(量產不太行)與本身的安全性也一直在遭受質疑。
況且,不僅僅是這個產品的制造成本,通常快遞員在給一棟樓送貨時,都會拖著一個大袋子把整棟樓的快遞送完,這樣會節省往返取的時間與精力。
那么機器狗呢?這么小的身子能駝多少貨?
「感覺這比那種在辦公樓里的送貨機器人更不靠譜,就是博博眼球。」一位不具名的機器人公司創始人吐槽,這種產品的重點仍然是「宣傳」。
下面請大家看機器狗配送的模擬視頻:
當然,CES 的屬性本就如此。
就像每年都有很多前沿產品(譬如概念車)在這三天展出時間里極為扎眼,風靡一時,但大多很快就消失,甚至從未在市場中出現。
因此,在大陸送貨機器狗的概念剛剛發布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好可愛!
但,也許就僅僅可愛而已。
而大陸公司的目的當然也不是生產這種機器狗。
作為汽車自動化與零部件巨頭,他們是想利用現有的送貨機器人作為開發平臺,向機器人制造商出售自己的汽車技術。
「這種產品的工業化需要可靠、強大、高性能且最具性價比的技術——這種組合在我們解決汽車的自動化中已經得到了完美體現。」
好吧,盡管機器狗方案聽起來不太靠譜,但姑且讓我們期待一下明天在大陸展臺上能看到一個還算靠譜的機器狗真身。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